【秋后坝区传捷报】贵州思南:“三个聚焦”打造农村产业革命示范田
2019-11-15 09:06:39 多彩贵州网
  • 多彩贵州网讯(欧阳绿叶)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就是当下金秋塘头的场景。

      位于思南县芭蕉尧民坝区的塘头镇,建立“水稻+”立体生态水稻种养模式,通过农业专业合作社形式,以“稻+”控害技术,发展“稻+鱼、稻+虾、稻+鸭、稻+蛙”等现代高效生态农业,带领当地群众在稻田里发展青蛙、小龙虾、稻花鱼养殖,沉甸甸的稻穗渲染着丰收的光景。

      近年来,思南县贯彻落实省市关于深入推进农村产业革命的决策部署,围绕整县脱贫摘帽总体目标,坚持“优势产业优先发展,优势品种优先突破”原则,按照“长效产业提质增效、突出发展短平快产业”的工作思路,以脱贫攻坚为抓手,500亩以上坝区为突破口,聚焦“八要素”,落实“五步工作法”,深入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走出了一条以科技支撑为核心,构建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振兴农村经济、打赢脱贫攻坚的产业发展之路。

    聚焦市场导向念好“山水经”

      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如何在农业发展基础薄弱的弱势上,立足实际,抢抓机遇,依托生态,找准产业,改变效益低下的传统种植方式,将小农生产引入市场,科学选择产业和生产经营模式,加快500亩以上坝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整合资源要素,强化基础建设,引进和培育经营主体是破解这一难题的关键之举。

      思南县以市场为导向,因地制宜选择产业,立足“资源禀赋、市场需求、长短结合、粮食安全”,确立了打造生态茶、生态畜牧业、蔬果菌、中药材“四大”主导产业及地方特色产业,持续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将农业产业的种养种类、品种、规模等布局到村、组和农户,规划到地块。截至目前,全县已完成农业结构调整面积19.12万亩,调减低效玉米5.41万亩,产业茶园面积达18.7万亩。

      把握省政府重点支持的500亩以上坝区产业发展机遇,思南持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和招才引智力度,重点引进一批了“产、加、销”一体化农业龙头企业,扶持培育了一批适度规模经营、资源要素集聚、产业融合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着力将新型经营主体培育成为坝区建设和农业结构调整的骨干力量。目前,思南县创建市级龙头企业12家,累计培育县级以上龙头企业117家,合作社企业达1200家,实现100%贫困村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100%贫困人口参加农民专业合作社。这组数据,正是思南县推动产业革命向纵深发展的生动实践。

    聚焦服务支撑,培育“聚宝盆”

      思路决定出路。思南县迅速行动,从组建班子、建立机制到制定政策、督促推进。2019年初,思南县成立500亩以上坝区产业结构调整工作领导小组,组建了500亩以上坝区及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工作专班,建立了《思南县县级领导领衔推进农村产业革命工作制度》,印发《思南县2019年500亩以上坝区创建方案》《思南县关于进一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方案》等方案,由县四家班子领导领衔推进1个农业产业发展,调整充实了由县级领导任班长的蔬果、食用菌、中药材、茶叶、思南黄牛、生猪、家禽等工作专班,涉及19个坝区的乡镇(街道)同步建立机构,制定规划、明确职责、强化联动,全面快速推进。

      一个产业、一个核心技术团队、一套技术支撑方案,“三个一”的实行,用于优化提升坝区农业技术服务。思南县围绕10个重点品种组建10个产业扶贫科学技术服务队,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替代产业面临的技术风险进行全面分析研究、研判评估、有效防控,强化一坝一策方案的落实,确保“一个坝子、一个产业、一套班子、一套措施”“四个一”工作机制落地有声。同时,通过实施全员培训、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等项目,深入推进“人才+基地+经营主体+”精准服务,推行“科技特派员+贫困村+产业”模式开展科技帮扶。2019年下派到思南县“三区”人才24名,其中科技特派员15人,覆盖19个乡镇,69个村,345户1045人。

    聚焦要素整合,打造“示范田”

      协同各级各部门、经营主体、群众等多方力量,思南县统筹抓好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布局、组织方式、科技支撑、利益联结等关键环节,着力打造500亩以上坝区“样板田”。

      精准服务,培训农民。立足产业发展实际、脱贫实际,围绕“农民缺什么学什么,需要什么教什么”,思南县紧抓贵州万民农业专家服务三农机遇,建立人才库,选派109人到乡镇开展定点帮扶。据统计,2019年以来,农业实用技术培训7期次1336人,农村贫困劳动力全员培训21期次1030人。

      资金整合,补齐短板。思南县通过东西部协作合作、“茶园贷”融资等多种方式,投入资金7412.95万元用于实施种养殖产业扶贫项目133个,常思共建园区、“太湖猪”等5个东西部协作项目,同时积极完善基础设施,新建高标准农田2.75万亩,大力推进乡村光纤网络改造,电力基础设施也得到了明显改善。

      龙头带动,优化方式。引入龙头企业,提升市场竞争力,带动合作社适应市场规则,从而盘活资源进行整合,实现农户利益最大化,带动坝区群众及周边地区脱贫致富,努力实现企业、合作社“双赢”。实践证明,思南县大力推行“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才是顺势而为、行之有效的组织方式。

      创建品牌,注重产销对接,思南县聚焦市场,探索出“1+10+N+3”产销对接模式,在坝区推行“以销定产”推动订单农业快速发展,打通产业基地与市内外以及线上农产品对接渠道,开展线上交易业务,线上线下协同,把松花皮蛋、糟辣椒、泡椒、甜大蒜、思南花甜粑等思南特色农产业入驻各类推广平台,积极利用“梵净山珍、健康养生”公共品牌,实施以“思南晏茶”“思南黄牛”为代表的绿色农产品整体品牌建设工程。

      深化“三变改革”,完善利益联结。引导农民以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等资源要素入股到经营主体,积极引导龙头企业创新建立覆盖所有贫困户的利益联结机制,明确贫困户在产业链、利益链、价值链中的份额,构建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形成紧密相联的产业发展共同体。截止目前,全县农村“三变”改革村达312个,其中贫困村248个,占贫困村总数的89%,实现了产业扶贫项目利益联结机制全覆盖,让坝区发展红利惠及更多农民群众。

    编辑:龙香

清镇市新闻客户端黔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