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国彬因脱贫工作需要,2016年被旺隆镇党委下派到胜丰村任支书,2017年兼任驻村工作组副组长,包保胜丰村二组,结对包保胜丰村15户贫困户,经过他的不断努力,如今的胜丰村产业兴、百姓富。

一大早,丁国彬就来到了帮扶对象袁勤华家中,询问他近日的生产生活情况。“丁书记经常都会来问问我身体好不好啊、最近过得怎么样啊……他对我们是最关心的。”袁勤华是旺隆镇兴旺社区搬迁户,丁国彬每次来,他心里总是暖洋洋的,就像看见自己的亲人回家一样。
“我们要经常走访群众,及时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状况,特别是思想状况。”丁国彬说,“如果不及时了解这些情况,对我们开展帮扶工作和下一步政策宣传就会形成一定的阻力。”
“没有搬下来前,我只能种点红苕来喂猪,一年下来收入只有几千块钱,生活十分困难。”袁勤华之前住在胜丰村,那里地势偏远,光走路到大道上就需要四十分钟,再加上身体不好,他只能靠做点农活来勉强维持生活。2017年,在丁国彬的帮助下,袁勤华从小山村搬到了集镇,不仅有了低保,家里人也得到一份稳定的工作,同时生活环境得到改变。“现在我每个月都有2800元的低保,儿媳妇有了一份打扫卫生的工作,一个月也能有1000多元的收入,生活比以前好太多。”袁勤华与丁国彬之间还有一个小故事,在当时迎接省里面检查的时候,袁勤华的儿子喝了酒,回答问题时造成了误会,让丁国彬背上了“黑锅”。“当时我儿子喝了点酒,神志有些混乱。”说起这件事,袁勤华心里满是愧疚,“省政府领导问他砍料块没有,明明他砍了却说没有;又问他打工没有,我儿子以为是问外出打工,便回答没有。我心里急得不得了,房子能不能得到没关系,但是丁书记的工作做得这么好,要是因为我儿子这个误会让他‘背黑锅’,我们怎么对得起他呀!”于是袁勤华立即到政府和纪委说明情况,这才消除了误会。而丁国彬也并没有“记仇”,为其全家办理户口转移、协助申领城镇低保、办理孙子袁泽富入学,切实解决了袁勤华一家人的生活实际困难问题,真正让他们实现了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丁国彬笑着说:“虽然说当时发生了一些误会,我心里的确有些委屈,但是看到他们从老家搬到街上,住房安全了、就业稳定了、收入有保障了,一家人生活越来越好,实现了我当时帮扶他们的梦想,我觉得还是很欣慰的。”
除了帮助群众外,丁国彬还积极带领群众发展产业,建立了金钗石斛种植基地、白茶种植基地,同时吸纳群众在基地务工,让他们实现就近就业,胜丰村村民付泽群就是其中之一。“像我这么大年龄,出去打工可能都找不到工作,而在村里就近就业,一个月能有2000多元的收入,我很满意,也很感激。”
“作为一名驻村干部,首先我们要把群众当亲人,把群众的事情当成自己的事情来干,只有这样群众才会信任我们,我们也才能把国家的政策宣传贯彻和执行下去,真正帮助群众实现致富、脱贫、奔小康。”丁国彬说。如今,所驻深度贫困村胜丰村于2017年脱贫摘冒,村内142户402人已全部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