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贵安如何做好“生态保护与绿色低碳发展”?省两会代表委员这样建言献策
2023-01-15 22:28:02 来源:贵阳网
  • 近年来,贵州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从大力治水治污,到鼓励发展绿色循环经济,初步形成生态经济发展的基本格局。贵阳贵安始终秉承可持续发展理念,恪守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平衡,树立起贵州探索绿色经济发展之道的优秀样本。

    贵州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下大力解决生态环境突出问题,坚定不移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全力打造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

    围绕贵阳贵安如何厚植绿色发展底色、建设绿色城市、激活绿色经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全面打造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新引擎,省两会代表委员积极建言献策。

    省人大代表、致公党贵阳市委主委方英:
    设立贵安绿色发展银行 更好服务新区发展
    贵安新区自获批成立以来,始终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全力推动工业经济大突破,奋力加快数字经济大发展,不断为“强省会”发展增添新动能。但新区至今未设立本级的法人商业银行,在服务贵安新区实体经济和产业发展上存在短板。截至2022年6月末,贵安新区仅有17家绿色金融事业部或专营机构,其中银行业13个,非银行业4个,新区绿色信贷余额仅为216.78亿元,从事绿色金融专营机构不足,绿色信贷规模较小。从全国国家级新区来看,大部分新区都有自身本级的银行支持其开发建设,而贵安新区目前尚属空白状态。
    在进一步推进新区绿色金融试验区的建设中,有必要设立贵安绿色发展银行,进一步补充绿色金融专营机构,并提升新区的绿色信贷余额。其次,贵安新区作为全国首批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以绿色高质量发展为主线,发起设立贵安绿色发展银行,既是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在载体上的要求,也是工作成果的具体展现,更能进一步活跃新区的金融环境,增加当地税收,引进、培养和聚集更多金融人才,同时将促进新区“双碳”目标的实现。
    建议
    由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牵头发起设立贵安绿色发展银行,更好地服务新区经济发展。

    省人大代表、贵州吉利发动机有限公司操作工李国琴:
    做大做强贵阳贵安新能源动力电池产业
    作为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关键支撑,电池及材料产业发展潜力巨大。贵阳市磷矿资源保有储量为13.1亿吨,占全省保有储量的28.2%,加之比亚迪、宁德时代等一批行业龙头企业、项目落地贵阳贵安,初步形成从磷矿开采到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液等主要电池材料及配套组件,再到电池电芯、电池回收等较为完整的产业链,贵阳贵安发展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前景广阔。
    建议
    首先,省有关部门积极帮助贵阳贵安集中要素资源培育壮大产业集群,迅速提升产能规模和创新能力,尽快抢占全球市场份额,争取供应链优势地位,在未来残酷的市场竞争中占据先机。
    其次,省科技厅、省产业技术发展研究院等单位可以帮助贵阳贵安建设有关技术研发中心,打通新能源电池材料创新渠道。
    另外,可以从省级层面出发,强化招商引资,重点围绕行业头部企业开展隔膜、电解液等主要环节招引,补齐贵阳贵安的产业短板。
    最后,建议省新型工业化基金、新动能基金、专项债和专项资金进一步加大对全省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的扶持力度,加大对全省各类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园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重点项目和企业的倾斜力度,助力新能源动力电池产业做大做强。

    省政协委员、贵阳市政协副主席、民建贵阳市委主委、贵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喻理飞:
    强化保障机制 促进河湖长制工作健康发展
    全面推行河长制是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是维护河湖健康生命、实现河湖功能永续利用的根本保障。
    建议
    一是强化顶层设计与政府职能,根据各部门(单位)的“三定”职责,加快细化分解水资源保护、水域岸线管理保护、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执法监管等河湖长制六大任务的进程,明确分工、各司其职,共同推动河湖保护工作,持续推动河湖长制工作运行机制建设与河湖长制工作去水务部门化。
    二是建立人员和工作经费保障机制,为河湖长制工作有效推进提供基础保障。建议各级政府按照本级河湖长制工作的具体要求,整合资源,保障本级河湖长制工作专职人员的基本数量要求,配齐配强工作力量,为有力发挥各级河湖长制办公室组织、协调、分办、督办的作用提供基础保障。同时,各级政府应切实按照要求将河湖管理保护工作经费和治理项目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为河湖长制各项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保障。
    三是坚持“一盘棋”思想,以河湖长制六大工作任务涉及职责为依据,强化各部门(单位)有效履职与考核,切实有效推动河湖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四是进一步健全河长制宣传倡导与公众参与机制,通过购买第三方专业服务、聘任民间河长等形式推动公众参与,畅通公众参与和问题处理反馈机制,正向激励引导更多群众、志愿服务团队等成为有能量的河湖环境守护者,培育本地河湖保护公益力量,营造全民参与的氛围。

    省政协委员、贵阳市政协副主席、九三学社贵阳市委主委陈雨青:
    提升绿水青山颜值 挖掘金山银山价值
    “山中有城,城中有山,绿带环绕,森林围城”,地处亚热带湿润温和气候的贵阳,因为良好的生态,成为适宜常年旅游、休闲避暑的绝佳之地。贵阳应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打好贵阳“生态牌”,增强旅游生态的核心吸引力和市场竞争力,推动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
    建议
    一是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在保护的基础上进行生态旅游开发,充分发挥绿水青山的经济效益。坚持规划先行,依据贵阳人口规模,结合生态环境承载力,科学合理确定生态旅游开发规模、业态细分,提升生态环境的经济价值、综合效益、社会效益。
    二是要持续提升开阳十里画廊、高峰梅园、乌当醉美偏坡、花溪溪南十锦等生态旅游品牌影响力,加强乡村生态环境和文化遗存保护,新打造一批省级以上乡村旅游重点村、重点乡镇。
    三是大力支持过夜旅游经济,加快民宿产业发展,依托各地独特的山水优势,盘活乡村闲置资源,探索推出各类经营主体加入的高端休闲度假特色民宿产品,形成各具特色的差异化乡村民宿产业群。

    部门声音
    市生态环境局——
    厚植绿色根基
    擦亮生态底色
    去年全市空气质量优良率达100%,首次全年未出现污染天气,在全省九个市州中排第1位,环境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在推动城市经济社会绿色发展的进程中,贵阳始终坚持“生态立市”,把生态保护作为第一要求,高质量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城市,不断提高绿色经济占GDP的比重,持续做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篇大文章。
    “去年,贵阳市环境空气质量达标天数为365天,其中253天Ⅰ级(优)、112天Ⅱ级(良),这样全年未出现一天污染天气的情况属首次,也从侧面反映了贵阳市的空气质量持续向好,更是展现出贵阳在绿色发展上的十足底气。”贵阳市生态环境局大气环境和应对气候变化处处长程广源说。
    放眼未来,贵阳将持续提升生态环境优势,计划到2025年,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到95%以上,地表水水质优良率达92.86%左右。
    程广源表示,促进绿色经济加快发展,是贵阳贵安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内在要求,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实施“强省会”行动的重要支撑。下一步,将继续以巩固大气环境质量改善成效为核心,以臭氧污染防治为重点,持续深入实施细颗粒物、挥发性有机物等多污染物协同控制和综合治理,实施大气污染源第三方精细化管控二期项目,开展大气污染巡查和交叉检查,强化考核通报,使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保持在95%以上。同时,按照国家、省的有关要求,积极做好与相关部门和属地政府的沟通协调,推进噪声污染防治工作信息化管理,妥善解决噪声污染问题,真正走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市文化和旅游局——
    聚焦“六爽”
    奋力打造旅游发展新格局
    2023年,全市文化旅游行业聚焦爽身、爽心、爽眼、爽口、爽购、爽游“六爽”,紧紧抓住旅游市场复苏的时机,深入实施旅游产业化战略,持续擦亮“爽爽贵阳”品牌,助力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胡琳表示,贵阳贵安坚持规划先行、投资跟进、项目落地,以旅游功能区为基础,以交通风景道为重点,以良好的山水生态为本底,将旅游资源串点成线、连线成面,打造“服务无处不在、景色无处不见、文化无处不有”的旅游发展新格局。
    聚焦“两个资源”促提质。围绕“特意性”资源,通过抓好项目储备、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产业业态等,发布一批休闲度假、精品住宿等业态文旅项目,实现一批文旅招商项目签约,建成推出长征数字科技艺术馆、恐龙小镇等项目,力争打造成为国内一流旅游目的地。围绕“随意性”资源,大力发展“旅游+”“+旅游”,重点规划建设阿哈湖绿核和花溪、乌当、开阳等区域旅游风景道;推动青云市集、民生路、太平路、新印厂1950等街区夜间消费蓬勃发展;大力挖掘城市文脉,推动旅游与非遗融合发展,塑造多业态全时段旅游新形态。
    围绕“两个强化”拓客源。紧扣“爽爽贵阳”定位,持续打响“六爽”品牌,结合“春季赏花、夏季避暑、秋冬康养”主题,策划“六爽”四季主题等主题推介活动,不断拓展国内客源。同时,积极培育恢复国际航线航班,抓好“0+3”新政策机遇,争取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尽快落地,使境外游客“引进来、留得住”。
    紧盯“三个提升”优服务。将大力投入充电桩、智慧停车、景区专线、自驾车和房车营地等“硬件”设施;用好“一码游贵州”,建设提升贵阳市智慧文旅数字化监管平台,优化“软件”服务;不断优化提升市场环境,建立完善旅游安全“三级包保”责任体系,迎接四方游客。
    一线见闻
    林海变“碳库” 增绿又“添金”
    远望,青山巍巍,白云轻移;近观,凉风拂过,绿浪翻涌……1月13日中午,记者跟着花溪孟关国有林场场长岑毅探访这个“天然氧吧”。
    该林场成林面积达1100亩,地块年碳汇量达108.68吨,生态服务功能价值量达426.14万元,是一座“天然氧吧”和大型“储碳库”。“我们林场不仅一年四季都有好风景,空气也能‘论斤卖’。”岑毅口中的“论斤卖空气”,说的是该林场在森林碳票申请成功当日就有3家企业(单位)签约交易了18亩森林的固碳量和生态服务功能价值,首批收购周期1年,收购林业碳汇固碳量1.78吨,总交易额近7万元。这是贵阳贵安首宗林业碳汇交易,也是贵阳贵安林业碳汇“点绿成金”的一项重要成就。
    市林长制工作服务中心副主任易利龙说,森林利用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在植被和土壤中,从而减少温室气体在大自然中的浓度,这个过程就是碳汇。作为一种应对气候变化的有效生态途径,林业碳汇相对工业减排量而言成本低、效益好,既是林业转型发展的新机遇,也是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的长远之举。
    如何把青山变成金山、把“碳库”变成“钱库”?易利龙说,以“打包”的形式综合核算森林固碳释氧和森林的其他生态功能,如水土保持、涵养水源、净化大气、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是给青山“定价”的第一步。核算之后,按照相关计量评估方法制成碳票,山上的树林就能作为商品进行交易。碳票是权属清晰的林地林木碳减排量收益权凭证,就像是一片树林固碳释氧功能的“身份证”,可以作为资产进行交易。
    “碳票可交易、可质押,是对林业碳汇项目的有益补充。”易利龙说,碳汇经济的前提是要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同时又能对绿色发展形成正向激励。因此,要提高林业碳票价值,就要提高森林蓄积量,推动实现生态系统改善和经济效益提升的良性循环。

    2022年5月,以市属国有林场及乌当区连片森林为试点,我市实施VCS森林碳汇项目共1.64万公顷。截至目前,贵阳贵安已签发森林碳票36张,涉及面积2445亩,共计碳汇量241.97吨,生态功能价值950.28万元;实现森林碳票交易21单,累计签约交易面积946亩,签约金额366.48万元,碳汇量93.46吨。


    主办:清镇市融媒体中心
    审核:杨珊
    编审:王艳妮
    编辑:石三玲
    投稿邮箱:1848093750@qq.com

清镇市新闻客户端黔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