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详细!推进生态立市,贵阳贵安印发实施方案
2022-07-15 11:05:18 来源:贵阳网 编辑:石三玲
  • 近日,《贵阳贵安深入推进生态立市战略奋力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出新绩的实施方案》正式印发。

    f7580134c9eb46a48e6015e704ce9db4.jpg

    《方案》明确,到2025年,生态环境优势持续提升,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到95%以上,地表水水质优良率达92.86%左右。产业绿色转型升级加快,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快速推进,“1+7+1”产业体系基本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30%,绿色经济占比达到50%。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有序推进,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显著。污染防治攻坚战纵深推进,完成中央及省级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曝光问题整改,生态环境风险实现有效管控。到2035年,绿色经济高质量发展,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广泛形成,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有力推进,优良生态环境优势持续提升,在全省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加快结构调整推动产业生态化
    推进传统产业提质升级。推动传统产业节能降耗、低碳减排,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工业与信息化深度融合、产品高端化调优。加快磷化工精细化、有色冶金高端化发展,推进开阳、息烽围绕精细磷化工产业打造西部现代化工产业基地,推进清镇围绕铝及铝加工产业打造西部地区铝精深加工基地。推进特色食品生产加工标准化、工业化,重点推进调味品、休闲食品、饮品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中药材精深加工产业,做强做优中药配方颗粒、中成药等优势产业,加快贵州中医药及医疗器械产业园等项目建设。到2025年,磷化工、生态特色食品工业总产值均达到800亿元以上,铝及铝加工、健康医药工业总产值均达到500亿元以上。
    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全力打造 “电动贵阳”品牌,在贵安新区、息烽县、开阳县发展新能源电池产业,重点发展磷系电池材料,形成以新能源核心主材正极材料和电解液为引领的新能源动力电池全产业链集群,全力建设新能源动力电池及材料研发生产基地。到2025年,正级材料产能达100万吨,动力电池产能达到100吉瓦时。推动新能源汽车制造重大项目加快建设、投产达产增产,有序发展轻量化材料、电机电控、充换电设备等新能源汽车配套产业。到2025年,以新能源汽车为重点的汽车制造工业总产值达到600亿元以上。加快军民融合发展,重点推进中航重机总部及贵州航空产业园等项目建设,打造国内一流的航空发动机制造基地。

    955f12165a8e44bb940a62f744e6694d.jpg

    推动园区聚集融合发展。聚焦开发区产业定位和布局,构建 “1+5+8”园区体系,创建国家或省级绿色园区、循环经济试点园区,打造一批绿色产业龙头企业。实施园区循环化改造提升工程,推进工业园区分布式光伏发电、集中供热、污染集中处理等项目,实现园区能源梯级利用、水资源循环利用、废物交换利用、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提升园区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构建完善园区产业链,实现原材料和污染物的闭环。实施 “万企融合”赋能行动,到2025年,大数据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水平指数达到60。
    优化能源结构提升保障能力。加强清洁能源开发利用,持续加大风能、太阳能和地热能的开发利用程度,推进建成新型能源综合利用基地。推进抽水蓄能电站建设,积极争取开展源网荷储一体化试点。推广天然气冷热电三联供等综合能源服务系统在工业园区、大型居民区、商业聚集区应用。到2025年,新增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400兆瓦。严控煤炭消费总量,优化天然气利用方向,大力推进交通、工业领域天然气替代,持续推进终端用能电气化。
    发挥禀赋优势促进生态产业化
    培育壮大绿色生态农业。严格落实耕地保护任务与责任,打造现代山地特色高标准农田整治示范区,“十四五”期间新建成高标准农田30万亩以上。聚焦全省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大力推进农业五大优势产业提质增效,积极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推进种业高质量发展,打造黔中现代农业创新先行区。到2025年,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70%以上。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推进农业园区和加工园区产业链衔接、供应链融通,构建“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绿色经济发展模式。到2025年,现代农业增加值占一产增加值的比重提高到50%。

    afc58e3ca9fb40c8be834ddc11ca2b10.jpg

    充分发挥森林资源优势。围绕环城林带和贵阳贵安生态廊道,推进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加快森林城市体系建设。大力发展林下经济,聚焦林下经济和特色产业,因地制宜建设人工商品林用材基地和特色经济林基地。加快特色林产品开发,加强刺梨汁、元宝枫及相关产品精深加工和研发。到 2025 年,林下经济全产业链年总产值达100亿元以上。推动森林生态旅游和森林康养产业提质升级,围绕休闲观光、中医理疗、养老保健、温泉疗养等创新发展体验新模式和森林康旅产业。
    推动服务业绿色化发展。依托良好自然生态,持续擦亮“爽爽贵阳”城市名片,创新开发数字、文化、康养、农业、教育、体育、交通等 “旅游+”、“+旅游”产品,到2025年推出融合业态项目30个以上。大力发展智慧旅游、数字旅游、乡村旅游,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打造以生态为特色的旅游名城。强化展会品牌效应,加快培育一批国际化、专业化的知名会展项目,持续打响 “贵阳·中国夏季会展名城”品牌。创新电子商务新模式,大力发展无接触经济、社区电商、直播电商,鼓励发展农村电商,到2025年电子商务网络零售额达到305亿元。健全绿色金融体系,发挥绿色金融创新改革试验区功能,促进绿色经济与绿色金融深度融合,推动绿色发展基金有效带动社会资本参与绿色产业发展。
    实施数字产业强链行动。高标准推进贵阳大数据科创城建设,打造数字产业和人才集聚区、数字场景应用示范区、生态文明展示区,引领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核心区建设。实施数字产业大突破行动,培育壮大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等新兴数字产业。聚焦 “一硬一软”,实施电子信息制造业攻坚发展行动计划和软件再出发行动计划。到2025年,电子信息制造业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软件业务收入达到1000亿元。抢抓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 (贵州)枢纽节点建设机遇,加快建设贵安数据中心集群,积极推动全省申建 “东数西算”工程项目,布局建设主数据中心和备份数据中心。到2025年,服务器总量达400万台以上,电能利用效率控制在1.2以下,可再生能源使用率显著提升。
    建立健全体系推动经济社会绿色转型
    强化能耗 “双控”倒逼转型升级。按照 “优总量、挖存量、调增量、活变量”总体思路,完善能耗 “双控”责任制度,建立健全能效水平考核及评价体系。严把“两高”项目准入关口,培育壮大绿色制造体系,合理引导低效产能退出,推动能耗 “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 “双控”转变。优化绿色低碳高新技术成果转移转化服务,促进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有效嫁接和深度融合。引导重点行业深入实施清洁生产改造,加强重点领域节能,强化农业节水增效、工业节水减排、城镇节水降损。

    f6fc1c59cc284f6798cee16c13a298fe.jpg

    发展低碳交通和绿色建筑。加快综合立体交通网建设,推进物流园区和大型工矿企业铁路专用线等 “公转铁”项目实施。提升城市轨道交通、有轨电车、BRT 等大中运量公交系统服务能力和有效衔接,加大城镇停车场、立体车库建设力度,打造一体化综合交通客运枢纽。大力推广节能和新能源汽车,提高清洁能源交通工具使用比例。到2025年,新能源、清洁能源公交车占比达到98%以上。加快推进建筑节能改造和城市节水改造,建设低碳、韧性、海绵城市。严格执行新建建筑强制性节能65%标准与推进计划。新建建筑全面执行现行绿色建筑标准,优先采用装配式建筑和磷石膏等资源综合利用建材。加快超低能耗和近零能耗建筑试点示范建设。
    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深入推进绿色生活创建行动,开展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商场、绿色建筑、绿色出行等绿色创建。大力倡导绿色消费方式,树立绿色消费理念,严格执行政府对节能环保产品的优先采购和强制采购制度,建立绿色消费激励约束机制。强化绿色生活方式宣传引导,依托全国节能宣传周、全国低碳日、世界环境日、贵州生态日等开展主题活动,持之以恒开展义务植树和河长巡河、林长巡林活动。建立绿色出行制度,到2025年,力争中心城区绿色出行比例达到70%以上。

    42978f007f88400a9965bd4b2ca2b2fe.jpg

    增强低碳意识全面推进碳达峰行动。制定贵阳贵安碳达峰实施方案,有序推进全市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积极参与国家、省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推进通过森林培育和森林经营巩固森林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发挥森林固碳效益。开展森林生态系统碳汇监测和碳汇研究。探索实施碳捕获、利用与封存 (CCUS)示范工程,探索开展规模化碳捕获利用。
    推动生态文明示范建设迈向更高水平
    推进生态保护修复和生态示范创建。加强自然保护地和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强力推进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建设与保护,持续开展 “绿盾”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督专项行动。推进重要流域、重点河湖、重要生态功能区以及矿山资源集中开发区生态修复。开展国土整治试点工程。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评价。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无废城市”以及 “美丽河湖”等生态示范创建。到2025年,争创省级生态示范创建1个以上,争创国家级生态示范创建2个以上。

    0cbcf4e458dc4243a697dfd52a0631fb.jpg

    协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合理规划生产、生活、生态 “三生空间”,统筹优化生态、农业、城镇等功能空间布局,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着力打造 “一核三廊四带、两湖九河千园”生态安全带和生态宜居城市环境。深化 “放管服”改革,强化企业污染治理主体责任,开展生态文明公益活动,畅通环保监督渠道,健全环境决策公众参与机制,构建公平和谐的生态社会体系。传承和弘扬以阳明文化为代表的传统优秀文化、红色文化、山水文化、民族民俗文化,塑造生态文化品牌,构建健康文明的生态文化体系。加强生态文明教育,把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纳入国民教育体系、职业教育体系和党政领导干部培训体系,不断提高大众生态文明意识。
    深化生态文明制度改革。探索建立贵阳贵安GEP核算机制、生态产品调查监测评价机制,健全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制度体系和标准规范,完善生态产品价值核算技术支撑,推动核算成果多元化应用。建立健全贵阳贵安全流域水环境质量生态补偿机制,拓宽生态保护补偿资金渠道。探索构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逐步形成生态优先的利益导向机制和绿色发展模式。率先在全省探索开展生态资源权益交易和生态产品资产证券化路径,健全排污权有偿使用制度,探索建立用水权交易机制,参与创建生态产品电子交易商务平台,推动生态权益交易数据平台、生态产品交易中心、碳汇交易所落户贵阳贵安。健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建立健全社会组织和第三方参与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机制。
    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落实省环境治理体系建设 “双三十”改革任务。完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制度,加强 “三线一单”落地应用。构建生态环境 “数治”体系,深入推进生态环境 “监督一张网、管理一张图、质量一本账”系统构建。完善河湖长制高质量发展机制,落实长江流域重点水域 “十年禁渔”。建立城市环境质量改善激励机制。创新现场监督执法工作机制,深入实施生态环境执法正面清单管理。建立减污降碳倒逼机制,强化碳达峰项目财税措施引导,完善考核评价制度。

    98e7a668ff5b438698da3e97f74fe6f3.jpg

    加强生态文明交流合作。更广泛更深入传播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围绕碳达峰碳中和、联合国可持续发展议程、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理论和实践创新。创新举办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推进生态文明与绿色发展高端智库建设,创新成果转换机制,加快学术成果交流推广,强化绿色技术合作转化,探索生态文明理论和技术实践路径,推动论坛成果转化应用。
    紧盯问题整改强力推进污染防治攻坚
    抓紧抓实抓好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整改。严格落实 《贵州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实施办法》,对标对表、依法依规采取有效措施,抓紧抓实抓好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问题、典型案例问题、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问题及长江经济带警示片曝光问题整改,以及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信访件问题整改,建立问题整改台账,紧盯时间节点,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分步推进。开展贵阳市 “三磷”系统整治提升工作,对餐饮油烟、城市污水、生活垃圾、砂石矿山等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开展专项整治,确保各项问题整改到位。

    335dc650d4d840e29c7aa3f655238a2a.jpg

    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统筹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修复,有序实施重要生态系统建设。开展水土流失、石漠化、矿山等综合治理和水生态、耕地等保护工程,推进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和绿色矿山建设。强化水土流失监测和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管。全面实行林长制,推进林业生态建设,加强森林资源管理保护,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巩固新一轮退耕还林成果。开展湿地资源全面保护,推进水生植被恢复,打造良好河湖水系生态环境。到2025年,新建矿山绿色矿山建设比例达100%,水土保持率达78.55%,贵阳市森林覆盖率稳定在55%以上,贵安新区森林覆盖率保持在30%以上。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深入打好大气、水、土、固废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目标管理,持续推进重点行业细颗粒物与挥发性有机物联合控制和综合治理,统筹开展油、路、车治理,强化施工、矿山扬尘、餐饮油烟等大气面源污染治理;实施噪声污染防治行动,切实解决群众关心的突出噪声问题,到2025年,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5%以上。深化 “三磷”系统生态环境污染排查整治,全面完成乌江干流和重要支流入河排污口整治,开展工业园区污水治理攻坚专项行动,实施地下水污染防治分区管控,精准推动农村饮用水、生活污水、黑臭水体 “三水同治”,巩固提升饮用水安全保障水平,到2025年,地表水水质优良率达92.86%以上,农村黑臭水体治理率达100%,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45%以上。抓实农村 “五治”工作,持续推进土壤污染源头防控,完善农村生活垃圾处置体系,推进农村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强化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实施工业尾矿库、工业渣场综合治理和磷石膏、赤泥等污染专项治理,探寻赤泥产业化利用路径。深入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建成投运贵阳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等项目,开展飞灰利用处置示范工程,逐步提升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稳步推进 “无废城市”建设。

    9b686997eff04f2091ff7d2d71fd5e19.jpg

    深入抓好环境风险防控。深入开展涉危险废物涉重金属企业及化工园区等重点领域环境风险调查评估。完善重点河流环境应急 “一河一策一图”响应方案。建立高效的应急救援体系和专家支撑保障体系,构建政府主导、企业和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应急物资储备体系。推广运用环境应急大数据平台,提升突发环境问题的预判、报告、决策、指挥、处置能力。强化核与辐射风险防控,持续开展安全隐患排查专项整治,加强安全监管能力建设,提升全市核与辐射应急快速响应能力和应急监测能力。
    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汪东伟


清镇市新闻客户端黔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