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这台文物级“计算机”能随时开机使用!
2020-10-30 08:54:45 多彩贵州网 编辑:卓娜
  • 在贵州省博物馆,两台来自侗族的提花织机,在中国丝绸博物馆馆长赵丰眼中有着更惊艳的名字——“侗族计算机”。

    贵州省博物馆展出的侗族提花织机

      为什么要把织机比喻成“计算机”?随时能开机的它们有多“智能”?古代“黑科技”延续至今,对现在的时代交流有什么样的作用?

      近日,中国丝绸博物馆馆长赵丰做客贵州省博物馆第41期“贵博讲坛”,以“神机妙算”为题,通过考古发掘、文献资料、世界各国民族文化等资料,将中国和世界各地的织机进行比较,为大家勾划出传统织机演进的脉络。

    中国丝绸博物馆馆长赵丰做客“贵博讲坛”

      唧唧复唧唧,千年织布机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这首北朝民歌《木兰诗》,描写的就是织布机的声音。

      史料记载,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生产纺织品的国家之一,早在5万年前,中国人的祖先就以骨针引线,缝制兽皮衣物。

      “在古代,世界各国都有织机的发明,唯独中国的织机是最完善和最先进的。”赵丰说,中国是织机史上最为丰富多彩、并有创造力的国度,按照织机演变历史,可分为:简单费工的原始腰机;使用更为广泛有架织机;机巧高效的踏板织机,和具有储存控制功能的提花织机。

    出土的良渚腰机玉饰件,距今已有5300至4500年

      从7000年前已出现的“原始腰机”开始,到战国秦汉大量出现的“踏板织机”和“多综式提花机”,经过丝绸之路的织造技术交流,唐代初期出现真正的“束综提花机”,并在宋元明清时期占据主导地位,中国长期走在世界织机发展的前沿。

      在赵丰看来,“中国织机的完善和先进的演变史,也是中国始终保持着丝绸大国地位的重要因素之一。”

    赵丰讲述中国传统织机的分类和演进

      作为一名“工科男”,研究织机原理的赵丰中发现,纺织技术是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一种需要运用数学思维和体现机械原理的技术。“研究早期纺织技术,是研究人类思维进化的重要途径。”

      “开口、引纬、打纬、卷取、送经是织造过程的‘五大运动’。”赵丰告诉记者,千百年来,织机上的部件不断演变,都是根据这些运动设置而不断增加完善的。

      一台织机,就是一个文化遗存。织机不仅有它的历史价值,从初级到高级的演变过程,织机的原理也影响着现在和将来。

    现场听众记录精彩讲座

      闻见机杼声,又见“黑科技”

      织机是中国手工业的缩影吗?不!准确地说,这是一部强大的中国科技史。

      在古代汉语中,“机”不只是指织机,而且指机智以及智慧。在赵丰看来,“神机妙算”一词中的“机”便是织机,而“算”就是织机里所保存的制造的程序,“算法”便是织机的关键所在。

    侗族提花织机就是一台“计算机”

      为使织机能反复有规律地织造复杂花纹,人们发明了以综片和花本来贮存纹样信息,并形成多综式织机和各类花本式的提花机。提花织机成为中国古代织造技术中,最复杂的“程序编制”,而织工就是“程序猿”。

      有趣的是,花机的核心技术是提花程序编制,这不仅对中国和欧洲的丝织生产起到极大的作用,也对世界近代科技如电报、计算机的发明产生了直接影响。

      “当年的织工们,如同现在的就像现在的程序员,在开工前需要进行‘编程’,才能设计出精美的图案。”赵丰说。

    清代《纺织图册》 (现藏于中国丝绸博物馆)

      2012年,成都老官山汉墓出土了十余件彩绘纺织俑和四台织机模型,赵丰和他的团队根据模型比例,成功复制一台汉朝提花织机,并织出汉代织锦中密度最高的“五星出东方锦护膊”。

    成都老官山汉墓出土十余件彩绘纺织俑和四台织机模型,填补世界纺织史空白

      “这台汉代织机有10470根经线,84片花综,2片地综,就像一台精密编程的计算机,而操作步骤却又十分的简单。”赵丰说,机器的综片早已储存好五星锦的制造方法,织造的时候只用选择好综片,踩下踏板,穿过纬线,打紧纬线,简单四步循环,就能织出锦护膊。

      这一套织机在两千年前,不仅非常智能,在如今看来,堪称“黑科技”。

    赵丰团队复原汉代“计算机”,并再现五星锦织造工艺

      “贵州是织机种类较多的地区,大多以踏板织机为主,我也看到几台提花织机。”时隔30年再来贵州“寻宝”,赵丰的电脑上保存着一张来自贵州从江庆云侗族,由210根竹签组成的挑纱。“从江的这台提花织机,就具有储存和控制功能,是一台可随时开机使用的‘计算机’。”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织机,在中国历次民族大迁徙中,在南来北往的文化传播中相互渗透。在贵州少数民族地区有哪些风格迥异的织机?这些织机的“编程”有多有趣?“程序员”的“脑洞”又有多大?赵丰将“探寻贵州织机”的时间,留给了下一次。

    贵州水族妇女在展示织布技艺

      “我计划用三年时间,完成全球的织机地图。”赵丰打开电脑上的“世界织机地图”告诉记者,该地图将以地理信息为基础,标注由织机专家、研究人员、老师和科普工作者、纺织爱好者、文化旅行者提供的世界各地的织机资料,成为全世界相关学者和兴趣爱好者进行织机和纺织文化交流的平台。

      “这次我在贵州省博物馆看到了种种‘神机’,我想,在这幅全球的织机地图上,一定不会少了贵州的织机身影。”赵丰说。

    正在逐步完善中的世界织机地图


清镇市新闻客户端黔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