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八方面发力 开发30万个以上岗位
2020-05-28 09:40:22 贵阳网-贵阳晚报 编辑:龙香
  •   贵阳网讯 近日,省委办公厅、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劳务就业扶贫工作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促进贫困劳动力就业,切实增加劳务收入,实现稳定脱贫。

      据悉,我省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务工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比重较大,劳务就业对保障贫困家庭收入、按时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最后总攻歼灭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意见》要求开发就业岗位,搭建劳务就业大数据对接平台,推动人岗精准配对,促进省内未就业及返乡贫困劳动力稳就业、稳收入、稳脱贫。确保有劳动力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特别是“9+3”县区贫困户至少1人以上实现稳定就业,确保有劳动力的易地扶贫搬迁户实现“一户一人”以上稳定就业,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根据《意见》,我省将从推进农村产业革命、整合国家和省市县公益性岗位、实施重大工程项目、工业企业吸纳、推动服务业创新发展实施消费扶贫、完善安置点服务体系建设、创新林业资源开发、有组织劳务输出稳定务工就业八个方面出发,整合部门资源,发挥政策优势,多形式、多渠道开发岗位,抓重点、强弱项、补短板,切实保障贫困劳动力的务工时间和务工收入,牢牢掌握稳定脱贫的主动权。

      据了解,我省将统筹用好固定工、季节工、临时工等用工形式,精准测算工时和收入,全省新增用工折算为200天以上岗位15万个,其中茶产业1.5万个,食用菌产业1.2万个,蔬菜产业5万个,牛羊产业2000个,特色林业1万个,水果产业1.5万个,生猪产业7000个,中药材产业1.5万个,刺梨产业1000个,生态渔业1000个,辣椒产业1.7万个,生态家禽产业5000个。

      同时,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文明城市创建、新型城镇化、平安贵州建设、健康贵州建设、地质灾害防治等工作,继续落实国家资金保障的公益性岗位,积极开发阶段性地方公益性岗位,完善公益性岗位监督管理机制,精准设置岗位、加强考核、动态调整,开发5万个公益性岗位。

      发展改革部门牵头,会同住房城乡建设、交通运输、水利等部门建立项目工程建设与促进就业的联动机制,优化投资结构,加大投资力度,重点投向重大基础设施、重大产业发展和重大民生工程,优先发展就业带动能力强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开发12万个岗位。交通运输部门开发岗位1万个,住房城乡建设部门开发岗位10万个,水利部门开发岗位1万个。

      此外,发展改革部门牵头发挥服务业创新发展10大工程带动就业作用,开发岗位1.5万个。文化旅游部门牵头围绕优化旅游环境,发展全域旅游、依托成熟旅游景区和在建、拟建的294个文化旅游项目开发岗位5000个,开发乡村旅游管理员岗位2000个。支持100个就业扶贫车间和就业扶贫基地扩大规模、提升质量,开发岗位6000个。

      (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肖达钰莎)

      -相关新闻

      推动人岗精准配对

      我省搭建劳务就业大数据对接平台

      贵阳网讯 《关于进一步加强劳务就业扶贫工作的实施意见》中明确,搭建劳务就业大数据对接平台,推动人岗精准配对,促进省内未就业及返乡贫困劳动力稳就业、稳收入、稳脱贫。

      具体将建立贫困劳动力数据库。扶贫部门牵头,会同生态移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整合村支两委、网格员、包保干部和劳务公司、劳务合作社及劳务经纪人等力量,以进村入户、现场摸排、电话联系等方式,推广威宁县通过“友工”微信小程序采集信息做法,线上采集与线下摸排相结合,精准摸清每一名贫困劳动力文化程度、技能水平、健康状况、薪酬要求、就业意向等信息,建立贫困劳动力和易地扶贫搬迁劳动力数据库。

      同时,建立劳务就业岗位数据库。各地各部门要组织所辖企业,挖掘、开发适合贫困劳动力的岗位,及时收集岗位类型、需求、待遇等信息,建立劳务就业岗位数据库。劳务合作社、劳务经纪人及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等市场化收集的岗位,由所在市、县劳务公司负责审核、发布。凡可开发的公益性岗位要全部纳入劳务就业扶贫大数据平台管理。

      此外,整合贫困劳动力数据库、劳务就业岗位数据库,搭建劳务就业扶贫大数据对接平台,运用“大数据+”的方式,实现跨产业、跨行业、跨地域的岗位和劳动力信息融合分析,动态掌握贫困劳动力的就业时间、就业轨迹、培训情况、工资收入等,将贫困劳动力与劳务就业岗位进行精准匹配,做到人岗相适。

      (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肖达钰莎)

清镇市新闻客户端黔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