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农技人员田间送技能和致富能手的传帮带,我们发展产业得心应手,增收致富的信心更足了”。近日,赤水市葫市镇农技人员到高桥村芍药基地开展病虫害防治和田间管护时,村民王仕远高兴地说道。
高桥村第一书记李波介绍说,2019年,村里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清零。目前,村民刘永坤发展的300余亩芍药基地,是在村党支部的积极引导下,鼓励本村外出返乡青年回乡创业发展的主要特色产业之一。芍药基地每年实现土地流转金增收10万余元,增加群众务工收入16万余元,带动了30余户110余人增收致富。 近年来,葫市镇立足自然环境优势和两个高山康养广阔市场,以“支部+专业合作社+农户”和“支部+公司+农户”等模式,因地制宜发展猪、鸡、鱼、菜、果、中药材等特色优势产业为突破口,破解群众增收难题。通过成立“黔葫通”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让无公害、高品质的生态农特产品进入高端市场,为群众打开了一条特色致富路。2020年,该镇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14040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逐年提高,群众幸福指数不断增强。 葫市村党支部书记、主任涂世云说,从2018年以来,村里以“支部+公司+农户”模式,流转群众336亩土地种植金叉石斛近800亩,每年土地金收益可实现13万余元,解决脱贫群众7人稳定就业,人均年增收2万余元,带动80余户群众增收,惠及360余人,村集体经济收入和群众增收实现“双赢”。 “群众要增收,产业是关键。我们采取一村一品、一村一特的发展模式,目前发展芍药、石斛、白茶、生态猪、世行乌骨鸡,高山冷水鱼等特色种养产业21个。定期组织农技骨干、种养致富能手为群众开展集中技能培训和送技到田间地头等有效举措,增强群众产业致富信心。同时,对所有发展的种养产业,明确专人进行技术指导,全程服务、跟踪,让群众吃下破解技术难关的‘定心丸’。有效推动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拓宽了群众的增收渠道。”该镇相关负责人坦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