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大农村集体经济 带动宝源群众脱贫致富
2020-12-12 22:53:52
  • 赤水市宝源乡依托优势资源,通过资金政策支持,引进企业兴办村级合作社,发展特色产业,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带动群众增收。

    图片

    一大早,在宝源乡联奉村生态鱼养殖基地里,村民舒继勇正在对鱼塘进行水质和水管等进行巡查。“五十多岁的人出去打工都没人要,在这里工作不仅离家近,每个月工资还有3、4000元,我很满意。”从2019年10月份投产开始,他就进入养殖基地,负责起基地里日常管理工作。

    图片

    宝源乡联奉村抓住发展坝区为契机,对村里的产业进行规模化、结构化调整,先后引进花卉种植、特色水产养殖等产业入驻,并将项目成功发展为村集体经济项目。其中特色水产养殖就流转了55亩土地,并根据市场以销定产,目前年产量能达60万斤以上。

    图片

    “整体流转改造水产养殖,现在销售情况基本稳定。目前销售了六万多斤,营业额在一百多万元,今年的营业额超过两百万元没有问题。”赤水市陈鱼跃渔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陈跃华向记者介绍,“现在长期在此务工的村民有三人,临时务工一百八十元一天,需要多少人请多少人。”

    图片

    通过转变发展思路,联奉村的村集体经济项目成为招商引资、联系务工的重要窗口和平台,实现村集体经济由“财政输血”向“市场造血”转变,增强村集体经济生机活力。

    图片

    宝源乡联奉村党支部书记王陈告诉记者:“我们把企业引进来与村集体融合发展,以‘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融合发展,目前,村集体经济已突破两百万元,解决了近百人的就业问题。”

    图片

    宝源乡还通过项目支撑、政策支持等途径,在资金筹措、土地流转、民工组织等方面,积极为到乡创业人员提供便利。2019年12月,一家腊制品加工企业被引进到宝源乡联华村,并正式投产,为该村的村集体经济增添了新动力。

    图片

    贵州省王菇娘贸易有限公司生产厂长阎伦富说:“我们通过抖音还有订单销售了六万五千斤,销售额在五百万左右,总体还算不错。”

    图片

    联华村依托自身优势,以“两烤一水”腊制品、竹笋加工和生态水产为发展思路,不断将产业提档升级,利用线上线下模式发展经济,不仅销路拓宽了,群众也增收致富了。
    图片
    “现在我们主要是加工腊肉、竹笋等产品,腊肉项目可以增加两万的收入。还有中华鲟养殖基地,每年能增加村集体经济四万元。”宝源乡联华村党支部书记陈子明表示,“联华村现在的加工规模偏小,下一步我们准备扩大生产规模,争取四百万的资金,用于扩大生产厂房,村集体一年的收入可以达三十万以上,村民的猪肉不愁销路,每年也能增收一万四千元以上。”
    图片
    宝源乡以各村独特优势产业,从一村一品、一村一特的思路去谋划发展,最大限度发挥绿色生态优势,盘活存量资产,做大做强村级集体经济,截止目前,全乡村集体经济积累达到830万元,产业项目达35个。

    (记者:陈俣)


全部评论
延伸阅读
下载“丹青赤水”
给你更多精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