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水:持续推进脱贫攻坚向纵深发展
2020-11-28 22:59:19
  • 近年来,赤水市严格“两不愁三保障”脱贫标准,精准落实各项帮扶措施,2017年接受国务院第三方评估,成为全国首批、贵州首个脱贫出列县(市),脱贫出列以后,赤水市持续强化脱贫攻坚各项举措,壮大产业,持续推进脱贫攻坚向纵深发展。

    在赤水市天苑新城安置点一家早餐店里,范周菊正忙着将刚出炉的馒头打包装箱,送到附近的几家企业食堂。2018年,范周菊夫妻从两河口镇搬迁到了城里的安置点,在获得就业技能培训后,年底夫妻俩便在小区里开起了这间早餐店,在相关扶贫政策下,早餐店店面租金减半,减轻了他们不少负担,夫妻俩用心经营着早餐店。

    “现在我的生意越做越红火,有房住、有钱赚,生活好了,家庭也更幸福了,人自然是充满了干劲。”范周菊笑着说,“如今我们夫妻俩是越干越有信心,争取把店面再扩大一些!”

    天苑新城安置点是赤水市最大的易地搬迁安置点,搬迁群众877户3235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487户1753人。如何让像范周菊一样的搬迁群众不仅搬得出,还能稳得住,社区通过成立就业创业服务中心,对搬迁劳动力进行摸底调查,精准掌握基础信息,根据年龄段及劳动能力精细化推荐稳定就业,目前户均就业1.8人,就业率达96%。

    天苑社区搬迁群众王明方现在是一名生产后勤工(曾靓 摄)

    赤水市天台镇天苑社区党支部书记贾如春告诉记者,从搬下来到现在仅仅两年的时间,搬迁群众的变化是实实在在能够看得到。接下来,天苑社区将继续加大对搬迁群众的技能培训,让他们掌握一技之长。同时和用工企业建立劳务供需平台,多举措来促进群众就业,并且社区还将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真正让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同时,赤水市还认真贯彻农村产业发展“八要素”和“六个转变”要求,坚持以工业化、现代化的理念抓农业,围绕山区、坝区产业结构调整,坚定不移实施农业“十百千万”工程,成功构建起“山上栽竹、林下养鸡、石上种药、水中养鱼、地上植花”的山地特色高效农业产业体系,形成了“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农村产业发展模式,实现了每个产业都有2家以上龙头企业带动,每个农户都有两至三个主导产业支撑,成功探索出“九不增九感”脱贫攻坚经验。截至目前,赤水市6个贫困乡镇、51个贫困村全部出列,累计减少贫困人口8564户26955人,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的14.6%降至0。

    赤水市扶贫办党组书记、主任严本涛表示,2016年脱贫摘帽后,赤水市严格按照“四个不摘”要求,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持续深化“九不”增“九感”经验,全力构建起“全社会”参与等“六全”工作体系,不断巩固提升脱贫成果。下一步将加持续大工作力度,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确保实现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

    (记者:何芳 陈俣)


全部评论
延伸阅读
下载“丹青赤水”
给你更多精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