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扶贫故事】我帮群众找工作丨赤水市大同供电所所长杨晓冬
2020-12-03 20:24:43
  • 我叫杨晓冬,是赤水市大同供电所所长。在对袁碧祥一家的帮扶过程中,帮他妻子找工作时发现,发现有很多村民们都选择外出打工,让孩子在家成了留守儿童。于是,我萌生了帮助群众们就近务工的想法,并帮助了12位村民找工作。
    2016年,按照脱贫攻坚帮扶安排,我们供电局结对帮扶长期镇五七村。袁碧祥户是我的帮扶对象,他家有六口人,上有二老,下有两个孩子。袁碧祥当时还在服刑,留下妻儿和两位老人,老人患有重病,一家人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杨晓冬给袁碧祥的孩子购买学习用品

    后来,他家易地搬迁到赤水城区,出狱后的袁碧祥选择外出打工,妻子则在家照看小孩。我便想着帮他妻子找份本地的工作。
    多方打听,像袁碧祥这样选择外出务工的村民还挺多,为何不能帮助这些外出的群众实现就近就业呢?于是,我找到当地金宝源炭业有限公司老板刘贵江,想请刘贵江解决村民们的就业问题。
    刘贵江的竹炭厂需要的工人不需要多少技术含量,包装工人每天平均工作半天时间。附近村民在这里上班的话,不仅能有份收入,还能照顾家里。对企业来讲,使用本地工人的话,还可以节约员工住宿成本,还有利于搞好企业和群众的关系,对企业发展来讲是利大于弊。经过多次与刘贵江的沟通探讨,刘贵江终于同意聘用当地的12名村民。

    杨晓冬到炭厂看望帮助的12位村民

    现在的他们就在家门口上班,有了稳定的收入,还能照顾家人。有时间,我也会去厂里看看他们,也能感受到他们对我的感激之情。我一方面鼓励他们好好干,好日子是干出来的,同时,也动员刘贵江给他们多些激励。目前,这些村民在厂里的工作效率提高了不少,最高的一个月能拿到6000多元钱。

    杨晓冬到炭厂关心他帮助的12位村民

    看着大家有了奔头,干劲也足了,我也有了让更多群众实现就近就业的想法。现在,不管是下乡走访还是去企业完善供电服务,都会有意无意地去了解,建立信息桥梁,让更多群众在家门口就业。
    【人物小传】杨晓冬,男,汉族,1982年8月生,家住赤水市市中街道,大学本科学历,现赤水市大同供电所所长。

    来源:天眼新闻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杨柳整理


全部评论
延伸阅读
下载“丹青赤水”
给你更多精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