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扶贫故事】有“舍”方有“得”
2020-11-30 21:13:03
  • 清晨打开窗户,一阵凌冽的寒风袭来,我不禁打了个寒颤,窗外只有寂静的流水声,少了都市的繁华与喧嚣,但却多了一份乡村的宁静与安详。我叫王修成,是两河口镇黎明村第一书记,告别城市到黎明村驻村已有540多个日夜,虽然舍弃了城市的便捷与热闹,舍弃了部门朝九晚五的规律生活,舍弃了小家的温馨与幸福,但到黎明我却收获了更多的热情与真诚,获得了更多的成长与锻炼,也得到了更大的开心与幸福。

    犹记得初到黎明村时,村情不熟、村事不熟、村民不熟,“三不熟”的我为了尽快转变角色,融入到村里去,变成“黎明人”。我和驻村队员每天都是带个小本本,一家一户的走访,宣传扶贫政策,了解他们的家庭成员、生产生活、问题困难等,有时还会帮着他们清理卫生、捎带东西,慢慢的大家都知道了村里来了个王书记,有事可以找他帮忙。而现在,我和很多人都熟络了起来,交了很多的朋友,也得到了很多友情。
    2020年春节是一个不平凡的春节,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而自防控一开始,我就始终坚守在一线,严格落实“不赶场、不扎堆、不办酒、不串门、不接待”的“五不”要求,但时间长了又造成的村民生活物资缺乏。为了满足他们正常生活需求,我还用自己的私车变“战车”,以他们需求点单、村委统一购买、统一配送的方式,无偿为他们运送生活物资,保障了他们疫情期间的生活安定。在闻听王雄海、王德怀两对新人准备在春节期间举行婚礼,会聚集大量人群时,我还第一时间上门反复做工作,讲明了办酒可能带来的危害,得到了两对新人的理解支持,自愿推迟办酒。在听闻五保老人董成华生病需住院治疗时,我还亲自用车送他到医院并帮助挂号、办理住院手续等,直到他安心住下为止。
    “好个黄连沟,一年两不收,吃的是包谷饭,住的是烂草窝。”这是过去黎明村真实的写照,守着金山银山却过着“黄连”一般的苦日子。为了增加群众收入,发展村集体经济,我和支村两委商议后,决定利用黎明村丰富的水资源,发展生态鱼养殖。为此,我们以群众入股、村集体经济控股的形式成立了赤水市黎明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筹资105万元,并积极向上争取到扶贫项目资金145万元,修建完善了鱼塘、防洪堤、污水处理等各项功能设施建设,目前我们的养殖场已养殖草鱼、鲤鱼等2.6万斤,预计今年底可销售鱼2万余斤,增加收入40万元,实现贫困户利益链接分红300元以上。
    回首驻村这一年多的时间,虽然没有为孩子开一次家长会、没有陪父母好好的过一个节日、没有陪妻子做一次家务,但能参与到脱贫攻坚这个光荣的任务我感到十分的荣幸,能看到黎明村所有贫困户脱贫出列、贫困发生率从26%降到0,感到非常的开心与欣慰,而在驻村工作中自己也从懵懂小白成长为“万能手”,下步我将不忘初心,继续做好做实驻村工作,为实现黎明乡村振兴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来源:两河口


全部评论
延伸阅读
下载“丹青赤水”
给你更多精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