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难点在于如何激发贫困户的内在潜力,摆脱“等靠要”思想,实现可持续“造血式”脱贫。赤水市官渡镇龙宝村村民陈其龙曾是建档立卡贫困户,短短的几年里,通过脱贫工作的帮扶,他不仅依托产业脱了贫,还当上了村里的副主任,完成了华丽蜕变。
在龙宝村工作调度会上,陈其龙正在给村民们宣传医保政策,“他对政策特别熟悉,而且干事情脚踏实地,公道。”对政策熟悉、上进、有魄力、正直……,这是如今龙宝村上下一致对陈其龙的评价。然而就在短短的几年前,这些赞美的词语却与现在这位神采奕奕的80后毫不沾边。陈其龙看着自己六年前的视频,那是帮扶干部第一次走进他的家,视频里他穿着背心,胡子拉碴、头发乱糟糟,陈其龙感慨道:“这是六年前的我,因为当时生活压力大,上有老下有小,一天到晚只知道种庄稼,根本没有什么追求,只求温饱,更别谈有什么自信了。”因为没有自信,加上家庭的负担,2014年,陈其龙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如何帮助像陈其龙这样有力气却没有“志气”的人摆脱贫困成了当年各级党委政府最重要的工作之一。2015年,在当地党委政府鼓励和特惠贷资金的支持下,陈其龙养殖了8000羽肉鸡,第一批鸡带来的3万元钱收益,让陈其龙脱了贫,也一下子充满了信心。渐渐地,陈其龙也成了当地有名的养鸡致富能手,不少村民也纷纷效仿学习,他的事迹在村里也流传开来。2016年12月,村里换届选举,在村两委的鼓励下,陈其龙也报名竞选村副主任。因为此前的脱贫经历,陈其龙获得了不少村民的信任,本来对竞选不抱希望的陈其龙却以83%的高票当选村副主任。然而也正因为这份信任,接下来的工作让从未接触过管理工作的陈其龙来说,肩上的责任更重了。陈其龙回忆道:“刚踏进村委会的时候,我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该坐在哪里,工作也不知道该怎么做,通常是别人一小时完成的工作,我往往要用三个小时才能做好,资料不熟悉,我就去干跑路的活儿,修路、丈量土地、栽水果什么都干。”凭借着一股子韧劲,再加上几年的养殖经验,在当选村副主任的几年里,陈其龙多方筹措,鼓励更多人发展养殖产业,2019年8月,陈其龙主导的赤水凤羽种养殖专业合作社成立,以支部+公司+农户的形式吸纳了150户群众,其中128户贫困户入股,覆盖了当地7个村。同年9月,经过组织的考察,陈其龙顺利成为一名中共党员。从没有志气到第一桶金带来信心,从心里自卑到与曾经的自己说声再见,陈其龙用6年的时间完成了两个截然不同角色的转变。脱贫攻坚既要扶智也要扶志,既要输血更要造血,党的政策再好,也靠大家去落实,关键也要看贫困户自力更生、自强不息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