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将勤俭节约的良好传统口口相传,父母教授给子女,老人传达给小孩,如今成了新时代社会新风尚,一代又一代秉承勤俭节约的良好美德,培养文明好习惯,为建设文明和谐新社会做出积极贡献。

在金华街道滨东社区,勤俭节约的家风影响着王帮琴一家。王帮琴回忆到,小时候家里用的砍柴刀,几十年了刀都磨短了,父亲一直坚持使用,家里的锅碗瓢盆二三十年了,补了又补依然还在用。王帮琴说:“我父母从小教育我要勤俭节约,吃饭的时候不要剩饭,吃多少盛多少不能浪费,我家是两姐弟,穿的衣服都是我长大了不能穿,洗干净又再给弟弟穿。”王帮琴的父亲经历过粮食短缺的年代,将勤俭节约作为家训,提醒一家人养成崇尚节俭的良好美德。王帮琴回忆到,小时候家里的衣服总是很陈旧,用的东西也是一用再用,以前总不能理解,现在自己结了婚有了孩子,渐渐理解了父母的良苦用心,她也把这样的良好美德教给自己的孩子。

养老院里,老人们正悠闲的坐在一起看电视,厨房里,厨师正在忙着准备晚上的晚餐,蔬菜、肉类齐全,老年公寓负责人告诉我们老人们很爱惜粮食,从来不会浪费。老年公寓负责人告诉记者,养老院里住的老人有28人左右,都是60至80岁左右,他们都是从解放前的艰苦日子过来的,不管在生活上还是饮食上都十分勤俭,所以在光盘行动上做得十分到位。老人们如今生活得很好,早餐、中餐、晚餐餐餐丰富,休闲时候还有水果小吃,但是他们时刻不忘曾经节衣缩食的生活,即使物资丰富了,也始终坚持勤俭节约的意识。

勤俭节约的良好风气,就是这样,在每个家庭,每一代人身上体现,这一代人都给下一代树立了一个榜样的形象,才会将优良的传统如接力一样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