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绿色生态,本就是山村的主打色。从2009年至今,贵州有35个村落获得“全国生态文化示范村”称号。
今年四月始,贵州日报报刊社在天眼新闻客户端开设《最美村寨万里行——探访贵州35个“全国生态文化示范村”系列报道》专栏,通过记者实地探访,以所见所闻向读者展示贵州35个生态文化示范村背后的故事。
第十一站,记者走进赤水市大同镇民族村。该村是赤水市少数民族人口最集中的行政村,先后获“贵州最具魅力苗寨” “黔北第一少数民族村寨” “最具魅力村寨” “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和“全国生态文化示范村”等殊荣。近年来,民族村立足自身环境实际,将良好的林业生态资源与农家乐、康养产业、生态观光等旅游产业有机结合,描绘出了民族村“两山”转化的蓝图。
这里云雾缭绕,这里微风拂面。
从赤水城区出发,沿着美丽的河滨大道,跨过奔腾的赤水河,穿过浓密的竹林盘山而上,二十多分钟便可到达这里。
这里是赤水市大同镇民族村大石盘苗寨。一棵大榕树“守望”在村口300多年。
今年67岁的退休苗族教师王家全见证了这些年大石盘苗寨发生的变化。
王家全一家是这里最早的居民。2000年以前,大石盘只有他一家人在这里居住;2000年以后,在当地党委政府帮助下,周围苗族同胞才陆续搬迁到此居住,大石盘苗寨渐渐有了当前的样子。
“以前我们这里缺水。”王家全说,每到旱季,挑水要走一公里远,或者等镇上的水车送水。
这种缺水的情况2016年彻底结束,民族村新建了14口水池,铺设水管10多公里,投资1200余万元建成磨子坝山塘水库,让大石盘居住片区苗族群众“饮水难”的问题有效解决。如今的王家全家楼上楼下都设有独立卫生间,还装上了抽水马桶。
行走在大石盘苗寨绿意葱茏的古村街巷,独具民族特色的木房依山而建。街道上每隔一段距离就安放了垃圾清运箱,还有配有两名专职保洁员,负责定期清扫街道上的垃圾和通知镇上的垃圾车来清运。不仅水通路通,各项设施也不断完善,每年都要举办苗族踩山节、桃花节和采桃节,苗族群众的文化生活也得到丰富。
去年7月29日,赤水市首个苗族博物馆在在民族村建成开馆。苗族博物馆陈列展示厅面积约2000平方米,展厅分为上下两层,馆内共计藏品1000余件,详细记录了大石盘苗族的发展历史、迁徙变化、歌舞文化、宗教信仰、苗族鸟枪队等苗族特色文化。
望云峰景区与大石盘苗寨遥相对望。当云雾缭绕,站在望云峰眺望苗寨,连绵起伏的梯田,翠烟袅袅的农家,似一幅自然优美的画卷。
望云峰原名“洞坝茶场”,占地1000余亩,因常年能见到云海,故称为“望云峰”。除了观看日出、云海和晚霞,景区还先后开发出玻璃栈道、云上速降、步步惊心、云上秋千等众多体验项目,逐步打造成为国家“AAA”级景区。
民族村是赤水市少数民族人口最集中的行政村。先后获“贵州最具魅力苗寨” “黔北第一少数民族村寨” “最具魅力村寨” “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和“全国生态文化示范村”等殊荣。
近年来,民族村立足自身环境实际,将良好的林业生态资源与农家乐、康养产业、生态观光等旅游产业有机结合,先后引进丹霞溪谷旅游地产、五云山农副产品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多家企业入驻,带动民族村发展乡村旅游、石斛种植、现代休闲观光农业等生态产业,逐步实现由农业、林业型产业向生态文化型产业的转变,描绘出了民族村“两山”转化的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