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水市作为全国首批50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县市,把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工作作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效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衔接,贯穿于赤水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加强农村基层社会治理的有效载体和机制,推动农村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探索出一条新时期服务群众、加强农村社会治理、巩固脱贫攻坚成效的文明实践新路径。
农民志愿者帮助缺劳户收割稻谷。
突出目标导向
作为全省第一个脱贫攻坚出列县,赤水将脱贫攻坚指挥作战体系成功嫁接到文明实践中,书记市长亲自抓,副书记牵头抓,宣传部长具体抓,将担任脱贫攻坚各战区指挥长的县级领导作为各乡镇(街道)文明实践试点工作的总指导,把网格化包保转化为网格化帮扶,建立三级联动协调机制,统一对接需求、统一调度资源,肩负起开展文明实践活动和助推乡村振兴的双重任务。
教师志愿者在四点半课堂辅导留守儿童作业
突出问题导向
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针对脱贫攻坚出列后农村在思想、经济、文明、生态、治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创新提出并实施理想信念引领、文明习惯培养、人居环境改善、陈规陋习革除、科技文化普及、法治教育提升、产业发展致富、绿水青山守护、榜样典范品牌“九大工程”。
以文化文艺活动为小切口,坚持“送”文化和“种”文化相结合,共画线上线下同心圆,把宣传、政法、脱贫攻坚等3375个阵地整合起来,到村进组开展群众乐于参与、寓教于乐的文化文艺活动。在赤水,基本呈现出“红色文化游着讲、文化文艺作品唱着讲、脱贫攻坚算着讲、传统文化乐着讲、群众喜爱聚拢讲”的生动局面,实现农民群众在哪里,党的理论政策就讲到哪里,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飞入寻常百姓家,感召更多农民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同时,将群众喜不喜欢、接不接受、是否产生实际效果作为重要评价依据,制定了宣传宣讲好、文明习惯好、人居环境好、移风易俗好、文化普及好、学法用法好、产业发展好、生态文明好、示范带动好“九个好”的文明实践工作评价机制,有效推动文明实践植根于农民群众心中。志愿者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
出需求导向
以党员干部志愿队伍为主导。整合全市机关党员干部组建由理论政策宣讲员、产业致富帮扶员、文艺活动辅导员、移风易俗引导员和权益维护指导员“五大员”组成乡风文明志愿指导队126支678名,改变以往行政命令式、单向灌输式工作方法,以志愿者身份与群众平等沟通交流,实现以脱贫攻坚指挥作战体系大网格加“五大员”志愿者为小点位的全覆盖,打通了宣传、教育、关心、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以社会公益志愿队伍为主力。以志愿服务活动为引领,积极鼓励和引导爱心企业家、非公经济人士、文艺骨干、大学生村官和“五老”志愿者等有影响力的个人和群体参与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在全市各景区开展“五个一”文明旅游志愿服务活动,将600余名外地游客发展成为文明旅游志愿者,引领赤水文明旅游新风尚。以农民志愿队伍为主体。在坚持“为了群众”的同时,着重把“发动群众、组织群众、教育群众、依靠群众”落到实处,率先提出培育“农民志愿者”理念,引导农民群众实现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从参与者变为爱好者、从爱好者变为传播者、从传播者变为志愿者的农民“五变”,有效调动农村群众自我教育、自我提高、自我服务的积极性。随着文明实践的深入实施,文明实践的种子在广大基层农村生根发芽,农村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热闹非凡的文化文艺活动,吸引大家走拢来、聚起来、唱起来、跳起来,呼朋引邻、你带我学,农村群众主动离开了“酒桌子、牌桌子、老庙子”。如今的赤水农村,滥办酒席风、封建迷信风、沉迷赌博风的“农村三风”不见了,形成了思想观念有提升,“不信鬼神谢党恩”;文化文艺有内涵,“不打麻将打快板”;团结互助有真情,“不说是非讲文明”的新农村文明氛围,有效夯实和筑牢了农村基层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