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第二个就是我,当时照相的师傅还喊我把腿盘起坐。”一大早,年近90的张资德老人又拿出相册和老伴回忆起年轻时候的峥嵘岁月。
1930年10月,张资德出生在赤水县宝源乡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年少时失去双亲,由四伯抚养长大。18岁时,在儿时玩伴张如俊的介绍下入党,投身地下革命。
“我主要负责送信。那时候年纪小,经常背着背篼,拿把镰刀,戴个斗笠,假装上山割草,信就放在斗笠夹层的叶子里面。”为了将情报及时地送到指定的位置,张资德常常独自一人穿梭在宝源乡到冷山坪之间近三十公里的山路上,经常早上出去送信,回到家已是晚上。
张资德送情报的那段时间,正值国民党白色恐怖时期,工作危险性非常高。一次送情报时经过国民党三保办公处下面一条小路,三保办公处驻着二十多名乡丁和报警队,那时地下党组织配合游击队刚消灭了一个乡政府的国民党干部,保公处对地下党的查处非常严。“我刚刚走到那个地方,突然三保办公处的灯就亮了,我就急忙缩到路边的草丛里不敢动,观察他们的动向,一直趴在草丛里几十分钟,等上面灯熄了才爬出来回家。”提起那段经历,张资德依旧印象深刻。
谈起加入地下党的初衷,张资德老人说,自己十五岁开始帮人割草喂牛,没有工钱,只为讨口饭吃。那时候一年到头只有一件衣服天天穿,盖的是秧毡(用稻谷秧苗晒干后做成的毡子),脚上穿的是自己做的木板鞋、草鞋,直到解放后才有了第一双胶鞋。“当时人们吃不饱穿不暖,国民党政府根本不管老百姓的死活,只管收款、拉兵。而共产党是打富济贫,帮助老百姓过好日子的,所以就加入了共产党,那时候也不知道害怕这些,就想往前冲。”现在谈起加入共产党,老人仍然非常激动。
1950年赤水解放后,在组织的安排下,张资德完成文化和业务培训后,他先后在赤水县公安局、计生委、县委统战部、林业局工作,1991年在赤水市林业局光荣退休。
“当时的公安局只有三十多个人,我负责的预审股只有两个人。刚刚解放案件特别多,卷宗堆积如山,经常吃过饭就回办公室加班,那时候基本上没有休息日,抱着卷宗睡着是常有的事情。”
张资德说,那时经常遇到一些大案,一个案子卷宗都是二十多本,必须要一页一页地理解透彻,还要对照政策,确实存在问题的,要上报,还要写出上报材料。不该上报的案件要提出理由,不然有人会有意见。“虽然人少案多,但对每个案件也不能有半点马虎,不然冤案错案影响的是一家人,我们为老百姓办事就要替老百姓着想呀”。张资德在公安局劳改股工作时的一件事对他的触动至今仍然很大。当时有一名妇女背着孩子从天台山红岩顶的家中步行了四十多里路到公安局,希望能够探视自己被拘留的丈夫。自从丈夫被拘留后,便不断有债主上门讨债,探视丈夫是想确认一下丈夫欠债情况。因那天是星期日,不是规定的探视时间,看守便拒绝了该妇女的探视请求,让她第二天再来。就在妇女哀求看守时,被张资德看到,在了解清楚情况后,张资德亲自把妇女的丈夫提到探视室,并守着两人让他们当面核实欠账情况。探视室出来后这位妇女一下子跪在了张资德面前,感谢他让她与丈夫见了一面。
“人家背着个娃儿走了几十公里路来不容易,不能让人再跑一趟!”张资德说,只要合法合规,能给群众方便的我们就应该为群众着想,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忘记我们为谁服务!
退休后,张资德和老伴并没有和子女们住在一起,每天自己买菜做饭,空闲之余看新闻、看报纸,虽然年近九十岁,但他仍然坚持学习,党支部学习会更是一次不落,每次都早早到场参加。
“父亲一直告诫我们在工作上不能向组织提要求,今天的幸福生活都是中国共产党和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换来的,要珍惜。平时在工作上遇到困难了如果发牢骚,或者提到某天又加班了,会受到父亲很严厉的批评。”大女儿张兰告诉记者,父亲一直要求子女们在各自岗位上诚实做人、勤勉工作,为国家为人民多做贡献。
“共产党对我好”这是张资德经常挂在嘴边的话。“现在共产党为老百姓做了那么多事,没吃的要管,没穿的要管,没房子住也要管,我们小时候的生活和现在没法比。”张资德说,看到国家越来越强盛非常高兴,这一辈子跟着共产党,做一名共产党员,是他最自豪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