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赤水市始终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深入总结和提炼“九不”增“九感”的“赤水经验”,以“强化产业扶持、强化环境改善、强化基础保障兜底”三个目标为抓手,持续发力,善作善成。2017年11月,国务院扶贫办宣布赤水通过脱贫验收,成为全国首批、贵州首个脱贫出列县。
在决胜脱贫攻坚这场硬仗中,赤水市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及遵义市委关于脱贫攻坚工作各项决策部署,紧紧围绕赤水市脱贫攻坚发展现状,不断夯实发展基础,持续激发内生动力,厚植经济发展土壤,巩固和提升脱贫攻坚成效。
强化产业扶持 百姓致富增收
加大农业扶贫。赤水市大力开展农村产业革命,坚持“长短结合、以短养长”的思路,持之以恒推进农业“十百千万”工程,精准落实农业产业发展“八要素”,推行“公司+合作社+贫困户”模式,建立“127”利益联结机制。累计发展金钗石斛8.3万亩、竹林132.8万亩,年出栏以赤水乌骨鸡为主的家禽1000万羽以上,生态水产1.72万亩,花卉苗木6070亩。2018年,20万竹农(含2万余贫困人口)人均年收入3200元以上;石斛产业覆盖贫困人口4050户12604人,人均年收入7000元以上;乌骨鸡产业覆盖贫困人口带动4560户贫困家庭年人均增收400余元;生态鱼产业覆盖贫困户660户2100余人,直接带动人均增收350元。
加强工业扶贫。聚焦“园区”集约发展,坚持“一区多园”发展模式,坚持全产业链发展理念,紧盯“竹、药、醋、鸡、酒”五张名片,大力发展纸制品、家具制造、特色食品药品、竹集成材、新技术新材料“五大产业”。创造工作岗位1万多个,实现就近就业11633人,人均年收入31200元以上,带动3000余贫困群众实现就业脱贫。
强化旅游扶贫。坚持“全景赤水·全域旅游”,大力实施“村庄变公园”“田园变景区”“农房变客栈”工程和景区创A工程,全面布局旅游新老六要素消费业态,推动工旅、农旅、文旅、城旅、康旅深度融合。有效带动群众走上旅游路、吃上旅游饭、发上旅游财,全市旅游从业人员达7万人,带动贫困人口4000余户9000余人脱贫,人均年收入2.4万元以上。
强化环境改善 百姓安居乐业
易地扶贫搬迁方面。赤水市共实施易地扶贫搬迁3643户14369人,建设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28个进行安置,搬迁群众入住后,各乡镇和部门主动作为,密切配合,全面推进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培训和就业服务体系、文化服务体系、社区治理体系、基层党建体系“五个体系”后续工作落实,着力盘活农村“三块地”资源,建立就业“扶贫车间”,让易地扶贫搬迁群众有“归属感”、有“融入感”、有“幸福感”。
农村危旧房屋改造放方面。赤水市创新制定农村危旧房整治甄别标准,全方位、多层次、无盲区开展危旧房大排查大整治,以“七改一增两治理工程”为重点,采取农村危旧房屋就地改建和就近修建方式,对“最危险的房屋、最困难的群众”住房实施免费改造、修建。累计实施农村危旧房改造27790户,危旧房整治10191户,农村危旧房得到全面整治,对农村危房实行动态化管理,农民安全感、自豪感得到全面提升。
组组通公路建设方面。赤水市以“村村通”和“组组通”交通三年决战为契机,投入资金46.2亿元,实施了“2666”“2111”“组组通”工程。完成毛坯路改造470公里,新建产业路2422公里,硬化通村通组公路2879公里,生命防护工程1865公里。目前,全市公路总里程为5533公里,公路密度为299公里/百平方公里和178公里/万人,实现100%行政村通硬化路和通农村客运目标,100%村民小组通硬化路,全面构筑满足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公路网。
农村环境整治方面。赤水市大力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扎实推进“治污治水·洁净家园”五年攻坚行动,全面实施绿化、净化、硬化、亮化、气化、文化、便民化、安全化、网络化、产业化工程,将农村房屋、环境与自然整体包装、深度融合。累计建成精品型村庄82个、提升型村庄160个和普及型村庄235个,打造美丽乡村示范村80个,建成生态湿地3个;实施土地整治和地灾治理,打造景观林4.5万亩;建成乡镇生活污水处理厂12个、村级污水治理设施101处和垃圾压缩站19个,实现生活污水、垃圾处理城乡全覆盖。
饮水安全保障方面。赤水市深入推进农村产业革命,持续推进农村水资源开发利用,2016年以来投资0.67亿元解决5.12万人和提升6.26万人农村人口的饮水问题,到2017年完成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全市全覆盖,农村饮水达到脱贫攻坚“饮水不愁”标准,并实现户户通水;加快推进骨干水源工程建设,投资14.18亿元建设旺隆水库、丙安水库,投资3.59亿元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0.14平方公里,确保到2020年全面解决贫困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让家家户户都喝上健康水。
强化基本保障兜底 百姓衣食无忧
为贫困对象构建最低生活保障壁垒。赤水市不断健全“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社会保障和救助体系,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8%,建档立卡贫困户参保率达100 %,及时兑现60岁以上贫困待遇,建成乡镇敬老院14个,完成农村特困人员集中供养844人,对6415名“两无”人员实施政策兜底保障。
为贫困学生义务教育提供教学保障。赤水市按照“精准资助、应助尽助”原则,确保每一个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龄孩子不因贫困而辍学,建立“从小到大”贫困学生资助体系,全面落实普通高中、中职“两助三免(补)”和高校“两助一免(补)”等资助政策,新(改、扩)建薄弱学校83所,建成教育园区、职教园区和特殊教育学校;大力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倾斜,定期安排城镇教师到村级学校挂职任教、轮岗支教,全面提升农村义务教育基础水平。
为贫困患者夯实基本医疗保障基础。赤水市建立健全以新农合基本医疗保障为主体,实现新农合医疗参保率达99.07%,贫困户参保率达100%,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全覆盖,实行“一站式”服务,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在基层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就诊,门诊不设起付线,县内住院和经转诊到省内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住院的,起付线50%纳入报销,报销比例提高5个百分点,起付线不高于3000元。全市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187家,统筹推进乡镇卫生医疗机构提档升级,新(改、扩)建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医务室20余所,提高了群众健康水平。
目前,赤水市6个贫困乡镇全部“减贫摘帽”,51个贫困村全部出列,累计减少贫困人口7902户25269人,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的14.6%降至0.96%,建档立卡户人均年收入9521元,今年将再减贫879户2264人,实现未脱贫贫困人口清零的目标,确保到2020年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来源:多彩贵州网(记者 李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