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赤水,随处可见漫山竹林在路边随风摇曳,连绵翠竹让赤水的山更绿、水更清、空气更新。
“竹”不仅是赤水的一张名片,还是赤水聚力脱贫攻坚、推进乡村振兴“利器”。做全“竹链条”,做强“竹经济”,将竹子“吃干榨尽”,走出了一条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绿色脱贫之路,让一方百姓过上富“竹”生活。
依竹而旅,7万人吃上旅游饭
炎炎夏日,楠竹绿叶婆娑,碧翠葱郁。每到暑期,到赤水竹海国家森林公园休闲避暑的游客一拨接着一波。
“在我这里住的人来自全国各地的,还有国外游客呢。”农家乐老板王步云告诉记者,竹海公园让全村人都吃上了旅游饭。
“当下正值旺季,我这里基本都是住满的,住宿和吃饭一天能有3000元左右的收入。”在距离赤水大瀑布景区几公里的复兴镇凯旋村,农家乐老板陈富中说,路通了,网也有了,环境更好了,2016年在外务工十多年的他回家开起了农家乐,改变了以前一家人仅靠几亩土地不够吃的状况。
近年来,立足竹林营造的自然优势,赤水大力推进大力推进“全域旅游、全景赤水”建设,目前,建成以竹为支撑的4A级景区5个;发展宾馆酒店648家、农家乐150家,让7万余赤水人民“走上旅游路、吃上旅游饭、发上旅游财”。2018年,赤水依托竹林生态综合旅游收益达43亿元。
去年,贵州赤天化纸业股份有限公司消耗掉108万吨杂竹原材料,生产26.5万吨竹浆板和7.5万吨原纸,销往四川、重庆、贵州、云南等地,总产值近20亿元。
在贵州赤水竹韵贸易有限公司的展厅内,制作精美的沙发、茶几、床、衣柜等竹制家具,让人眼前一亮。
这些竹木类加工企业创造了近2万个工作岗位,工人人均年收入31000元以上,带动3000余贫困群众实现就业脱贫。2018年,赤水实现竹加工业产值70亿元,综合收入占GDP总量50%以上。
一大早,大同镇天桥村9组的村民黄恩贵便与老伴一道,拿着柴刀上山砍伐竹子。去年,他家的近100亩杂竹林,产竹近120吨,按市场价平均480元/吨销售,一年毛收入5.7万余元。
竹子是可再生利用资源,年年采伐年年发笋。2001年,赤水抓住国家“退耕还林”政策机遇,大力实施“退耕还竹”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