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4至25日,国务院扶贫办组织新华通讯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台、《求是》杂志社、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等10家中央媒体走进赤水市,围绕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开展集中采访活动。
两天时间里,采访组一行走进我市两河口镇大荣村和黎明村、复兴镇凯旋村、旺隆镇红花村石斛科技示范园和旺隆小学、天台镇天苑社区易地扶贫安置点、元厚镇石梅村五星苗寨、大同镇杨昌芹竹编展示中心、以及赤天化纸业公司、竹韵公司、新锦公司等乡镇和企业,以集中和分组采访相结合的方式,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对我市特色产业发展、乡村旅游、教育保障、易地扶贫搬迁和工业产业发展等方面进行客观全面的采访。
走山路、访农家、进基地,每到一处,媒体记者们都详细听取了乡镇、村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和脱贫攻坚工作开展情况介绍,与当地村民聊家常,忆过去、谈现在、话将来。详细了解他们脱贫前后生活变化以及吃、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及脱贫增收等情况。
大荣村因地制宜,大力发展高山生态鱼,并于2012年成立了生态鱼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注册了“竹叶鱼”商标,把生态鱼养殖作为村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目前102户326人发展了生态鱼养殖500多亩,每年可实现收入200万元以上,户均增收2万元以上。
记者们跟随养殖户王平的脚步,实地查看了王平鱼塘养殖规模,了解其养殖生态鱼前后生活上产生的变化,并走进王平家中了解其生活环境,家庭状况。
赤水丹霞第一漂是由黎明村村民以5000元每股的方式集资成立。采访过程中,当得知一股5000元现在每年可得3000元分红时,记者们对村集体利用自身优越的地理条件和生态环境发展乡村旅游带动村民致富给予了赞赏和肯定。
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路径,记者们还走进旺隆小学,听取学校负责人对学校情况的详细介绍,与学生们面对面交流,了解学习生活环境。
两天的所见所闻让媒体记者们感受颇深,对赤水脱贫攻坚“两不愁三保障”工作取得成效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在天台镇天苑社区,光明日报记者张云与正在社区活动室学习拉丁舞的搬迁儿童交流后很有感触。她说:“在赤水,真的可以从老百姓的脸上看见“两不愁三保障”带来的实际成效,他们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这里的群众非常勤奋努力,靠采伐竹子、种植金钗石斛、养鱼等不同的方法找到一条小康之路。两天的采访我的录音笔里面也录了很多感人的故事,回去后我也会进行整理,把我们贵州赤水“两不愁三保障”工作成效进行宣传,让更多人看见我们赤水的脱贫故事。”
《求是》杂志社记者张芯蕊是第一次到贵州,也是第一次到赤水。张芯蕊说:“这里和我想象中不太一样,我一开始想的条件会非常的艰苦,但是到了赤水以后发现咱们这儿的百姓有一种从心里散发出来的幸福感,深深的打动了我。我们的党群干部在脱贫攻坚工作当中付出的艰辛和努力非常值得我们钦佩。刚刚我问一个老人家现在的生活有没有困难,他说现在的政策好了,生活没有困难,而且相信以后会越来越好。我觉得这里的干部和群众都在为幸福生活奋斗着,我也相信赤水的未来一定会更好,群众的生活也一定会更幸福”。
国务院扶贫办、省扶贫办相关人员,我市市领导吕平、高见、王绍忠、张小平以及相关涉及单位、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先后陪同采访或出席采访座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