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言快语】把基本农田改造作为乡村振兴的基础性工程

2023-02-10 21:47:59 通讯员:李连坤

党的二十大提出,要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我们也看到,当前各地都在开展基本农田改造工程,其中一些地方把机耕道建设作为切入点,这是从为农业生产提供便捷的运输条件的角度来实施的。但是我们必须强调的是,基本农田改造,还应当从提升农田本身的产出能力作为重要目标,要便于实施产业化、机械化、土地集约化。

要结合自然条件从增强土地产出着手。农业生产要保证土地的产出,就必须考虑灌溉、光照、风向等条件。因此,基本农田改造,应当在深耕增肥、建设雨水收集设施、加固山塘水库、种植挡风树木方面下大力气。要通过异地运输肥土覆盖、建设蓄水供水设施增强灌溉能力、建设挡风墙和栽种林木弱化风力影响等工作,提升农田亩产量。这些都是基础性工程,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必须扎扎实实做好。
要做好区域土地的整形和重新分配。平原以外的地方在开展土地包产到户工作时,考虑到每户土地在远近、肥瘦、坡度等等方面的公平,出现每户农户的田地不集中的现象。同时,由于山区土田地形状各异,实施机械化、规模化和集约化生产困难。应发动群众开展土地整治,降低地块间的落差、修正每块的形状,最大限度将梯田改造为坝子。这就要把抓好整治工程建设、真正把提高土地质量、丈量农户现有土地、后期再分配等方面的工作做细做实,保证群众拥护和参与,获得感和满意度得到提升。
要确保有利于推进产业化和乡村振兴。县、乡、村三级应当做好统筹协作,在发挥群众智慧的基础上,做好土地整治规划,结合各村乡村振兴发展规划,重点围绕种植产业项目、农旅一体化项目发展规划,做好相应区域地块的整治。不能一味追求土地的平坦、灌溉方便等方面。因此,要结合政策规定、农户种植技术优势、一村一品产业规划和市场需要,保证基本农田改造适应各村乡村振兴需要。


主办:清镇市融媒体中心

审核:杨珊

编审:王艳妮

编辑:任芳靓

投稿邮箱:18480937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