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退役军人】“兵支书”李政伦:军装脱下 为民服务的心不曾放下

2022-08-19 10:41:13 来源:多彩贵州网

   

  

多彩贵州网讯(本网记者孙慕)“流血不流泪、不甘落人后”,这是李政伦在军营里学到的军营精神,也影响了他的一生。他返回热爱的家乡,带领家乡改善基础设施、完成美丽建设,书写了一个又一个动人故事。


  从部队到回乡


  “从保家卫国的军营转到乡村振兴一线,也是把身份转变为乡村振兴冲锋陷阵的战士,我觉得没有什么不一样,都是为人民服务。”这是来自李政伦的一番肺腑之言。


  李政伦是清镇市红枫湖镇骆家桥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1991年12月在广州军区某部队服兵役,在部队期间,他始终秉持“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坚定信念,多次受到大队部队和连队嘉奖。1996年12月退伍,李政伦在安顺市平坝区自主择业,2013年7月至今任骆家桥村党支部书记。退役不褪志,退伍不褪色,5年的军旅生涯,9年的村党支部书记工作经历,让李政伦始终保持军人优良传统,秉承党员淳朴本色。


  

骆家桥村位于清镇市红枫湖镇西北部,紧邻红枫湖,辖区面积约9平方公里,下辖8个自然村民小组,党员24名,总人口589户2506人。全村拥有耕地5680亩,其中田2460亩,土3220亩,森林面积1650亩。2014年前,骆家桥村基础设施落后,道路交通极其不便,因村党支部服务能力差、产业发展弱、群众意见大等原因被列为“后进村”。


  

作为一名退伍退役军人,看到骆家桥村这种软弱、后进的现状,李政伦立志要扛起责任、勇敢面对、摘掉帽子。为改变村子落后现状,帮助村民朋友们发展致富,2013年,李政伦积极参加村党支部书记选举,并得到了群众的大力支持而获选。他团结带领村支两委同志,在全村大力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带领村民群众致富。近8年的努力下,骆家桥村实现了完美的“蜕变”,展现出一片农业产业兴旺、农民增收致富的大好景象。


  “我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把我们骆家桥村的产业发展好、环境保护好,带领我们的群众增收致富,带领骆家桥村走在乡村振兴的前列,为‘强省会’行动和乡村振兴的实现做一点贡献”,他这样说道。而近年来,骆家桥村荣获“贵阳市卫生村寨”“清镇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目前正在申报2021年度“贵阳市基层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示范点”。


  修一村好路


  “想致富,先修路”。


  2014年前,骆家桥村基础设施落后,道路交通极其不便,可谓“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行路垫砖头,群众直叫苦”。


  李政伦心里焦虑得很,多次实地调查村情、走访群众,多方征集群众意见,还通过向上级党委政府请示报告,跑访联系有关部门,争取人力、财力,于是终于在本村新建起了一条条连接村民“幸福路”。路,将家家户户串联在一起,也解决了多年来李政伦村群众无法出行的问题。


  

修缮规划村庄


  入村、入组路修好后,李政伦又思考谋划村庄的修缮和规划。2014年前,骆家桥村村貌破旧,水、电管路供应不畅,无垃圾收集点、缺乏公共活动空间等问题,严重影响村民生活质量。李政伦心里想:“要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这些问题必须得到解决”,于是毅然决然致力于改善村容村貌。


  他常常走访各村民小组,和群众坐在一起开“坝坝会”。村委在结合骆家桥自身实际、充分考虑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居住方式的情况下,将全村房屋建筑添上鲜艳红瓦,刷上洁白瓷粉,铺设供水管道,清理垃圾废弃物,增设照明路灯,雇用请专门的环卫人员打扫村路,维护村庄清洁。对村临湖的3个村民组实施人居环境提升工程,终于“扮靓”了村庄环境。修建污水处理15个终端,实现全村生活污水处理全覆盖。


  建设高标准蔬菜保供基地让乡村产业振兴起来


  李政伦始终坚信“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只有加快发展乡村产业,实现乡村产业振兴,才能更好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骆家桥村地势平坦,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但恰好处于红枫湖水源保护区,不能发展工业。如何在保护好“大水缸”的同时,又让地生“金”,成了当时骆家桥村面临的一大考题。

  2019年,贵阳在全市启动2.5万亩高标准蔬菜保供基地建设,李政伦抓住这个机遇,几次三番积极争取,才让3200余亩保供基地落地骆家桥村。


  

李政伦不畏寒暑,日夜奔赴,经过前期大量调研、多次召开两委会议、征求群众意见等,积极探索出了“党建+企业+村集体经济+农户”的发展模式,通过引进农业强企,打造出1000亩大棚“阳光玫瑰”葡萄园。


  这个项目预计能够带动务工5万人次,让集体经济增加10万元,为村民增加500万元收入。村民人人无不夸赞:“咱们的书记,是真正有头脑、为我们着想的好书记!”


  壮大村集体经济,让村民全体一同致富


  壮大村集体经济,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李政伦率领村支两委同志积极盘活骆家桥村现有资产,充分利用蔬菜保供基地的优势,建立起了“三钱分红”利益联结机制,这里面包括“土地钱”“分红钱”“务工钱”三类。


  2019年,基地刚建设未产生效益时,村民每亩地就已取得200元的分红。截至现在,骆家桥村高标准蔬菜保供基地一亩大棚便可收益6万元,是种植传统作物的20多倍,极大程度提升了土地产出效益,为村民赚得“盆满钵满”。


  

其中,整个村庄建档立卡脱贫户22户38人纳入土地流转项目。带动500人户群众到基地务工,帮助村民增收1600万元。2021年实现村集体账户资金300余万元,村级债权债务得到有效清理,2021年村集体经营性收入16.61万元,可谓是收获累累。


  李政伦每逢端午、重阳、元旦、春节等重大节日,时常把全村的老年人聚在一起,上门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期间,他问寒暖、拉家常、话发展,让老年人在笑脸中、在关怀中体会到了老有所乐。


  如今,骆家桥村的路宽了起来,水清了起来,村子美了起来,产业发展起来,人民群众的荷包鼓了起来。李政伦作为退役军人,用九年的“兵支书”工作经历……真正实现了“我将无我,不负人民”。


  每一滴汗水,李政伦都视作徽章。2018年7月,贵阳市委授予李政伦“全市脱贫攻坚优秀共产党员”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