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振流长 实干兴乡!短短12天,清华学子在村里做了这些事

2022-08-12 10:02:15 通讯员:李海平

引才汇智,共建苗乡!持续12天,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实践支队赴清镇流长苗族乡开展的“清振流长”计划于近日圆满收官。

 
a74541985b3547138c7e4d01ed811deb.jpgf133f334414d4854b602518e5dda63a1.jpg
自7月25日抵达后,实践支队16名师生就以等不及的使命感、慢不得的责任感、坐不住的紧迫感一刻不歇地开展摸底调研,学子们立足地方实际发展需要,白天顶着炎炎烈日在山林田埂间穿行,深入一线调研民情村况,夜晚围坐一堂梳理所见所思所感,集思广益反复研讨形成实践成果,以细致挖掘本地潜在资源、盘活利用乡村闲置资源为主导,尝试提出一条活化资源、就地转化的创新发展之路,切实服务流长振兴。
 
99243c42caf14794862bab3ebac8fa94.jpg



文创赋能产业振兴,小设计撬开大市场。



在实地调研了腰岩村黄牛养殖、油菜村菊花种植、沙鹅村豆腐加工等苗乡特色产业后,实践支队发现这些具有浓郁地域特色的农产品,均具备一定发展潜力,但都缺乏对品牌的建设打造及产品的包装设计,导致流长特色农业品牌化、产业化、市场化发展的步伐缓慢。清华大学在读研究生张维提出建立“清振流长”系列品牌体系,以打造“地理标志农产品”为思路,融入苗乡自然及人文元素,精心设计了“地名+商品名称”构成的衍生标识,并为“油菜蜂蜜”“沙鹅豆腐”出具精美独特的产品包装方案,显著提升产品附加值,为流长打造地域特征突出的农特产品“金名片”。
 
9265187e7f094a1c9fe8369f99102c15.jpg



盘活改造废弃农房,助农增收一举多得。



“腰岩黄牛”是流长乡的传统优势产业,但实践支队经调研发现,目前养牛规模却受到限制,原因在于黄牛的集中圈养需要以牛棚扩建为基础条件,而牛棚扩建涉及耕地占用,保护耕地确保粮食安全是必须坚守的政策红线,因此难以新建或扩建牛棚,这无疑制约了产业发展。针对该困境,支队走访时发现,村里有一些年久失修的土坯房处于废弃状态,于是提出将农村危房改建为牛棚的解决思路,并经由清华大学在读研究生朱若宇出具了改造设计稿,此举既盘活了农村的废弃民房资源,使其重新发挥价值,同时又不占用耕地,间接提高了耕地利用率,还排除了易造成群众生命财产损失的安全隐患,可谓一举多得。
 
413a4d2ea6c6483a91fe25a148718300.jpg



利用潜在闲置资源,推动旅游提质升级。



凹河村依山而建,乌江支流横穿而过,得天独厚的高峡风光吸引了许多游客,但由于配套设施不齐备,游客往往只是“一日游”,乡村旅游的经济效益不高。支队调研后提出,可以通过盘活闲置农房打造精品民宿,进而延长旅游产业链,促进消费让村民增收。经实地测绘选址后,清华大学在读研究生华蔚、肖艾琳依托现有地形地貌,结合苗族民俗文化,秉持“保护性改造”的设计理念出具了精品民宿设计图,在最大限度保留主体结构、原有风俗风貌的基础上进行设计改造和适度修缮,坚决不搞大拆大建,避免原有的村落文化和建筑文化被肢解异化,用心用情为凹河村打造品质民宿。
 
263fbb9f4d4546568898acfaf7374970.jpg

短短12天,年轻的学子们怀揣着关注乡村、关心民生的赤诚之心远道而来,俯下身、察村情、听民意,以求真务实、行胜于言的实践成果响应了“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号召,把青春挥洒在五彩苗乡的田野上,为流长的夏天留下了最美的注脚。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