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镇市:呵护碧水青山 推进绿色发展

2020-05-15 14:23:03 贵阳网-贵阳日报

守护绿水青山是清镇人的责任,在高速发展的同时,清镇从来没有忘记守护大自然的使命。富有“诚信实干、创新争先”精神的清镇人,响亮地提出了“建设公平共享生态文明示范城市样板区”的目标,发扬“一往无前、勇挑重担”的“挑夫”精神,实现“城产教景”融合发展,让绿色成为这座生态之城的永恒底色。

红枫湖双虹奇观。 潘昌胜 摄

  

下大力整治东门河 母亲河重回清澈


  5月12日,东门河下游朱家河污水处理厂门口,十余名工人正在加紧施工东门河溢流改造工程,争取在汛期来临前投入使用。

  “目前,工程已进入收尾阶段。以往在汛期,特别是下大雨时,东门河水暴涨,导致河内污水无法全部收集到污水处理厂进行净化处理。修建溢流改造工程后,暴涨的河水可经闸门、缓流道和沉淀池等进行初步净化,再流经附近的湿地进行深度净化,可为东门河变清再上一道保险。”工程负责人说。

  总长10余公里的东门河,横贯清镇主城区,是清镇市民的“母亲河”,也是清镇市城区内最大的河流。河流发源于贵阳市花溪区彭关,由东南向西北进入清镇后,经清镇火车站、扁坡村、东门桥村、东北村、三星村、河堤村注入老马河后进入百花湖。

  上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城市工业的不断发展,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加之城市环保设施设备的缺失和市民环保意识薄弱,沿河的生产生活污水直接排入,导致东门河水体受到污染,严重威胁下游百花湖水质和贵阳市民的饮水安全。

  为让“母亲河”重回清澈,清镇市花大力气、用大手笔进行治理,近年来累计投入资金达6.48亿元。其中,清镇市物流新城污水处理厂总投资1.5亿元。清镇市东门河上游段(东门桥至火车站)综合治理工程总投资2.08亿元。清镇市东门河三年变清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总投资3.9亿元。

  贵阳市生态环境局清镇分局自然生态科负责人张玲介绍,为彻底改善东门河流域水环境,提高东门河沿线生态景观质量,给群众创造一个舒适、优美、和谐的生态环境,东门河三年变清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包含娃娃桥、争旗冲污水处理厂建设项目、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工程、娃娃桥分洪隧道工程、东门河及其支流清淤工程等,目前工程已基本完成,东门河水质也得到较大提升,从以前的劣V类水体变成现在的Ⅳ类水体。

  为确保东门河治理成效,下一步,清镇市将由清镇市河长办牵头,建立长效的东门河入河排污口整治督查机制,每季度对东门河入河排污口整治工作进行检查,确保东门河入河排污口问题不反弹、不新增;同时,市环保督察办将整改工作纳入督办内容,由清镇市环境监测站对各条支流进行监测,对未达到水质要求的河段以及新增入河排污口的河段将进行问责,以确保“母亲河”永葆清澈美丽。


  快办快处信访问题 迅速解群众关切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随着社会发展的进步和人文素质的提升,群众对于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的期盼变得日益热切。只有解决好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环境问题,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才能积极回应人民群众的所想、所盼和所急。

  贵阳市生态环境局清镇分局环保督察办负责人张璘玮介绍,为实现对环保督察组交办的环保问题信访件实现快办快处,清镇市在成立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为双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同时,创新建立“四个一”工作机制,包括一事一专组、一件一专班、一案一问责和一日一会审。

  “一事一专组”即查即处,问题不查清不放过。成立环保信访问题整改督办组,抽调人员集中办公,第一时间照单研究分析交办件和本级自查信访件,对信访问题一件一件找原因,一项一项查源头,一个一个查主体,见筋见骨找问题,即时查清关键症结、查实责任所在,第一时间交由分管副市长和责任单位处置。同时,“专组”建立完善问题台账,实时跟踪督办。

  “一件一专班”即立行立改,整改不到位不放过。建立环保问题信访件“一件一专班”机制,党政主要领导每天专题调度,实行“边交边改边督”。全部信访件均由专班领办。专班实行集中研究、专项制定整改方案、专题调度整改。

  “一案一问责”即严查严处,责任不落实不放过。实行销号制,整改一起、销号一起。市纪委、市委组织部和“专组”负责人开展“一案一查”专项督查问责,对不作为、不担当、不整改,乱作为、乱担当和搞选择性落实、象征性执行的行为严肃追责问责。

  “一日一会审”即速结速报,群众不满意不放过。实行环保信访问题会审机制,形成“专组”交办会商、分管市领导个案会审、党政主要领导每日专题会审的三级会商会审机制,全程把控问题整改情况,及时解决存在困难。同时,及时公开公示和反馈问题整改情况,征求信访人及社会公众意见建议,切实回应社会关注和群众关切。

  在“四个一”机制运作下,清镇市2017年接收的78个信访件,已于2018年10月底全面完成整改和销号;2018年接收的76个信访件,已于2019年4月26日全部完成整改和销号。


  打绿色生态“组合拳” 守护好市民“水缸”


  最近,负责红枫湖一级保护区围墙、围网工程的谷庆经常去现场查看工程进度。“这可是事关上百万人的饮水安全,丝毫马虎不得。”谷庆说。

  谷庆负责的围墙、围网工程是沿红枫湖一级保护线采用围网、围墙(陆域)或浮排(水域)对一级保护区进行隔离,这样可以实现对一级保护区的全封闭管理,有效保护红枫湖水体不受污染。“目前,围网已经启动,围墙将在月底启动,全部工程将在年底完成。”谷庆说。

  据了解,红枫湖是贵州最大的高原人工湖泊之一,始建于1958年,最初的功能是发电和农灌。1996年,“两湖”保护条例实施,2001年,“两湖”条例重新修改,红枫湖的功能发生重大变化,成为贵阳市上百万人的“水缸”之一。

  然而,随着人们生产生活活动的增加和沿湖工业企业的聚集,红枫湖水体受到严重威胁,水质曾一度降低至劣V类。为保护好红枫湖,2007年贵阳市成立两湖一库管理局,对红枫湖的水源进行集中治理。

  2013年,清镇市实行铁腕保湖,对红枫湖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取水口周边3个村民组363户2503人进行搬迁;2017年,启动“退湖进城”搬迁工作,对该区域剩余4个村民组195户729人再次实施生态移民搬迁,至2018年,搬迁工作全部完成,红枫湖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无人区”。

  同时,清镇市在红枫湖一、二级保护区累计拆除97处面积约12万平方米的违章建筑,实现违章建筑“零增长”; 取缔红枫湖饮用水源二级保护区和准保护区100余家农家乐和民宿、500余个烧烤点,制定准保护区农家乐民宿整治工作方案,制定污水处理、油烟排放、垃圾收贮准入标准,推动红枫湖周边农家乐、民宿控增量、减存量。

  2018年,清镇市取消红枫湖镇经济指标考核,明确以保护红枫湖为主的工作任务,探索建立一套绿色发展为核心的绿色GDP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对红枫湖周边农业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实施万亩有机茶园、万亩精品果园、万亩四季花园、万亩绿色菜园等四大万亩生态品牌,真正实现“保湖富民”。

  数据显示,“十二五”以来,清镇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紧紧围绕饮用水源地保护,持续不断投入,在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及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累计投入54亿元,红枫湖水质总体稳定在地表水三类,取水口水质达地表水二类标准。

  如今,“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好红枫湖。”早已成为清镇人的共识,红枫湖水质也实现持续向好。走进红枫湖一级保护水源地,“您已进入红枫湖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禁止从事一切污染水体的活动。”的提示牌亮眼醒目。

  “以前,一级保护区已修建部分围墙,实现半封闭管理,现在实施的围墙围网工程可实现全封闭管理,达到既减少保护区内人类活动,又进一步完善湖滨生态体系建设的双重效果。”谷庆说。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态与人文交相辉映、经济发展与民生福祉齐头并进,绿色发展的清镇正悄然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