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好贵阳人民的水缸

2019-08-13 13:04:30 多彩贵州网 清镇电视台管理员

      盛夏,走进红枫湖,水光潋滟,树木葱茏。

  “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好红枫湖。”早已成为清镇人的共识。几年来,湖边的企业全部搬进工业园,沿湖而居的村民搬进城里,曾经的湖边烧烤淡出视野。

  “十二五”以来,清镇市累计投入54亿元资金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推动红枫湖水生态及周边区域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水质总体稳定在Ⅲ类,取水口水质达Ⅱ类标准,保障了贵阳市的饮水安全。

  在保护好红枫湖的同时,清镇已探索出一条城湖共生、转型升级、富民强市的生态发展之路。

  企业进园,还红枫湖一泓碧波

  走进清镇海螺盘江水泥有限公司的“水泥窑协同处理城市生活垃圾示范项目”处置中心,透过全封闭的玻璃窗可以看到,处理车间内,城市生活垃圾和市政污泥通过全封闭管道进行破碎燃烧处理后,转化成了生产用电。

  “整个项目采用城市生活垃圾流化床气化处理先进技术,结合水泥厂新型干法预分解生产中的高温煅烧工艺,对城市生活垃圾进行处理,日处理量达300吨,年节约标煤1.3万吨,减排二氧化硫约3万吨。”贵阳海螺盘江水泥有限公司生技处主管王亮说,经过前处理及供料系统、点火及喂煤系统、垃圾焚烧系统、灰渣处理系统、垃圾污水处理系统、除氯系统等一系列“消化”环节,让垃圾有害物质被高温燃烧分解,最终使垃圾处理实现“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

  “项目自投产以来,运行稳定,通过专业检测机构检测,各项检测结果均优于国家标准的要求。其中,二恶英的检查严格按照规范取样,样品送到德国Eurofins GfaGmbH实验室检测,无论是sp烟囱出口还是预热器出口,气化炉中不燃物中二恶英的排放浓度,远远优于国家标准的要求,同时优于国外发达国家标准的要求。”清镇市生态文明建设局副局长袁志东介绍,项目除了具有传统垃圾焚烧法的优点外,还能回收利用垃圾中的热值,并通过分解和高温环境,有效吸收分解产生的氯离子,很好地解决了二恶英(一种无色无味、毒性严重的脂溶性物质)处理难题。

  “环保优先”、“宁少一点GDP,也不可多一个COD”,清镇市委、市政府在减少污染排放上拿出了“壮士断腕”的决心和魄力。

  清镇市将空气质量改善作为最基础的民生工程切实抓紧抓实,采取了大量有效的措施,实现了空气质量不断提高的好成绩。严格按照新《环保法》、新《环评法》的规定,从源头上抓好项目审批关,坚决杜绝“傻、大、黑、粗”污染严重的项目进入清镇市;实施工业企业退城进园,将二级保护区内的清镇发电厂、贵州清镇天筑绿色墙材有限公司、贵州正和加气混凝土有限公司等企业搬迁进园区,先后关停清镇市建南水泥有限公司、清镇市黔桂建材厂、贵州华电清镇发电有限公司、五矿(贵州)铁合金有限公司、等一批高耗能企业,淘汰产能约76.3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74752.18吨,减少氮氧化物排放38.22吨,节约标煤129.18万吨;组织辖区内水泥、氧化铝等重点行业开展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采用先进的工艺和设备,改善管理,从源头削减污染,完成海螺水泥、广铝氧化铝、绿洲陶瓷等7家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工作;在城市划定高污染燃料禁燃区,加快实施城区无煤化、使用电、天然气等清洁能源。

  不仅如此,2018年,清镇市还划定了高污染燃料禁燃区区域,加强对区域内高污染燃料的管控,对划定为高污染燃料禁燃区开展日常巡查监管,禁燃区内任何单位不得新建、扩建高污染燃料燃用设施,不得将其他燃料燃用设施改造为高污染燃料燃用设施。与此同时,该市加快推进绿色低碳项目建设,推广使用新能源公交车,促进低碳交通发展;严格执行绿色建筑标准,引进了贵州绿筑科建住宅产业化发展有限公司清镇住宅产业化基地建设项目(一期),加快推动装配式建筑发展。

  在全市GDP持续稳定增长的同时,清镇市的主要污染物排放成功实现了逐年递减。

  今年以来,频频再现的蓝天白云,让清镇市民切身感受到,城市的空气质量越变越好了。来自环保部门的数据,可以印证大众的直观感受:今年1-5月份,全市空气质量优良率为99.3%,综合指数为3.52;连续5个月排名贵阳市12个考核单位第一名。

  村民入城,还红枫湖以静谧

  山上绿树成荫,湖面白鹭翻飞。

  夕阳西下的红枫湖,河流清澈见底,水中溪鱼成群。沿途绿道,人们或漫步、或休息、或玩耍、或留影,远处的波光粼粼在阳光照射下美不胜收……

  随着清镇市全力打造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城市样板区的步伐,红枫湖已然成为清镇最为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烟波浩渺的湖水、水天一色的美景,成为吸引游客的最大看点。

  红枫湖是贵阳市民重要的三口“水缸”之一,为保护好这口“大水缸”,为切实从根本上斩断群众生产生活对红枫湖饮用水源造成的污染,清镇市先后投入8.65亿元,分两期完成红枫湖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4个村7个村民组558户生态移民的搬迁工作。初步统计,完成搬迁后,每天可减少220立方米生活污水排入红枫湖,每年可减少4.21吨农药和肥料使用量,大大消减了生活污水和农业面源污染对红枫湖水质造成的安全隐患。

  “家门前的河道清理干净了,污水处理管网建起了,河道景观也打造出来了,这几年,东门河的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住着舒心多了!”在清镇市东门河桥头住了20多年市民李海涛感慨地说。

  在清镇市东门河3年变清工程中,清镇市预计将投资39122.63万元,新建处理规模每天2万吨的娃娃桥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工程、每天1万吨的争旗冲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工程;东门河主干流清淤工程、争旗冲支流清淤工程及朱家河支流清淤工程;娃娃桥1号分洪隧洞、娃娃桥2号分洪隧洞及排水大沟工程。目前,已完成东门河主干流及其支流清淤工程清淤,清淤近6万立方米。

  清镇之美在于水。

  红枫湖水域面积57.2平方公里,似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城市中心。2016年10月以来,该市采取“A2O一体化处理设备+MBR装置+脱磷+湿地”工艺对红枫湖流域范围内17个村128个村民组生活污水进行治理,新建136套总规模约每天3255吨的污水处理系统及配套污水收集管网,出水水质达到一级A标,COD、氨氮、总磷达到Ⅲ类水体标准。目前,已有6个村寨建成投运,余下今年年底将全部建成。

  与此同时,清镇市还提前启动了朱家河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和在职教城建设分散式污水处理厂等工程;制定《清镇市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实施方案》,建立河长制办公室,确保每条河均有河长,制定河长制考核标准和管理制度,定期对河流开展巡查,开展入河排污口整治专项行动,清理整治违法建设入河排污口;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切实加强对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用水效率控制红线,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的管理。

  如今,在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之下,清镇市长江经济带地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环境问题已全部整改完毕,同时通过各种重大举措的实施及广泛的宣传动员,有力、有序、有效地推行了各项保护与治理措施,开创了红枫湖保护和治理工作的良好局面。

  人与自然和谐

  清镇市红枫生态体育公园开门迎客以来,吸引了众多市民前来休闲健身娱乐。

  公园广场上,每天前来打太极、跳广场舞、打腰鼓的人络绎不绝……谁曾想到,在市民热热闹闹的脚下,因为在1979年至1997年间,原贵州省水晶有机(集团)有限公司因生产工艺采用汞触媒,向该区域排放了大量的汞。随着清镇市生态环境建设和工业企业退城进园的推进,对该区域的治理也纳入议事日程。省、贵阳市领导高度关注及重视清镇汞污染历史遗留问题治理工作,为了使修复治理方案更加安全,按照省环保厅对该项目“污染物不迁移、不扩散、控制风险”的要求,清镇市经过多次咨询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贵州省环境科学研究院、贵阳市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等科研单位,多次和专家座谈探讨,先后经过9次论证,最终确定了治理方案。

  2017年2月,省环保厅组织专家对项目实施方案进行审查,专家组同意按照以“覆土+植物修复+低温热解(部分区域)”为主的治理技术路径同步建成生态环保公园达到修复治理工作,结合贵阳市“千园之城”工程,打造全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基地和土壤修复治理示范案例。从去年3月开工建设以来,已治理农田土壤570亩、河道3.4公里,覆土10余万方,种植各类乔木6000余株、灌木及地被植物300余万株,建成公园630亩,彻底解决了历史遗留环境问题。

  新建成的公园包含了足球场、篮球场、羽毛球场、健身步道等体育健身场馆,以及儿童乐园、文化广场、园林景观等休闲娱乐区域,并免费向市民开放,让清镇市民休闲健身娱乐又有了新的去处。

  既要生态,又要宜居,这是清镇人民对自己的家园建设紧攥不放的追求。

  与此同时,该市投资6034.06万元,完成2015-2017年退耕还林工程造林面积30300亩项目建设涉及8个乡镇96个村,其中生态林造林面积8188亩;投资1705万元,完成2015-2017年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造林面积67583亩;投资3134.13万元,完成2015-2017年环城绿化建设工程造林面积4934亩。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态与人文交相辉映、经济发展与民生福祉齐头并进、林城合一的高原湖城清镇,正悄然崛起并惊艳世人。

编辑:王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