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实践日 相约星期三 ——清镇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建设一瞥

2019-04-17 16:30:24 贵阳日报 清镇电视台管理员

1_3ac759108cdc442abf4ea4de1c139c19.jpg

       体育健身室、志愿服务室、信息共享室、普法教育室、诚信建设室、耕读书屋等一应俱全,群众可以免费使用。

  通过“互联网+”平台,群众向实践所、实践站“点单”,志愿服务组织“接单”,开展精准服务。

  政策宣传、文艺表演、文化服务等志愿分队和小分队分别在镇里、村里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为群众提供上门服务。

  ……

  自去年被确定为全国首批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县(市、区)以来,清镇市全力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整合各类资源,打造乡(镇)级实践所和村(居)级实践站,开展特色志愿服务,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建阵地让群众享受实实在在的服务

  “位于清镇市卫城镇镇西路上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原来是卫城镇文化中心,试点工作开始后,我们对原文化中心进行了升级改造,开展政策宣讲、文艺演出排练、普法宣传等服务,满足群众的不同需求。”卫城镇党委委员、组织委员、宣传委员杨璐溢说。

  卫城镇东门村村民吴敏是东门村文艺志愿服务小分队队员,也是实践所的常客。“以前排练舞蹈都是在村里的广场,下雨天就排练不了。现在,实践所给我们提供了很多便利和服务,还经常有老师来讲课,很不错。”

  和卫城镇类似,清镇市其他乡镇、社区均以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为阵地,加强活动阵地建设,向辖区居民提供更多的服务。“清镇市被列为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后,我们就按照‘3+N’的统筹协调架构,建立纵向涵盖市乡村、横向辐射党政群的实践网络。”清镇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文明办主任张箭说,“‘3’即市中心、乡所、村站三级组织架构。‘N’即全市所有的公共服务阵地资源,根据特点各有侧重建设实践阵地,根据基层群众的需求进行资源整合,让群众享受到实实在在的服务。”  

  点单式服务提升服务精准度

  上个月,新店镇桃子坝村有村民在线上“心愿树”许下“微心愿”:“新店镇境内无青少年舞蹈、声乐培训班,希望新店镇周末也有老师能培训孩子舞蹈、声乐。”

  “收集到这个‘心愿’后,实践所组织有声乐、舞蹈特长的教师志愿者,利用周末为孩子们教学,两周内就实现村民‘微心愿’,学生和家长们都很高兴。”新店镇党政办主任杨鑫说。

  群众有需求,就向实践所(站)提。在新店镇,“互联网+便民服务”受到群众欢迎,新店镇创新推进“1+21”微信服务平台,“1”是指建立湖城新店微信公众号,“21”是指在全镇21个村建立了21个“村级微信群”。通过微信服务平台,新店镇党委种下一棵“心愿树”,群众可在“心愿树”上许下“心愿”。

  对于可以直接帮助实现的“微心愿”,村一级立即帮助“圆梦”;对于靠本级不能实现的“微心愿”,村级实践站及时上报至镇实践所,由实践所统筹力量帮助“圆梦”;对于需要社会力量参与的,镇级梳理成公益项目或志愿服务项目,引导各级党组织和志愿服务队伍认领,帮助群众实现“微心愿”。

  如今,在清镇市各乡镇(社区),点单式志愿服务正在成为风尚。“群众提出服务需求后,实践所、实践站再针对性开展志愿服务,这样可以有效提升志愿服务质量,加强和基层群众的联系,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张箭说。

  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

  在清镇市,每周三是文明实践日。每个实践所、实践站都会根据实际情况创新开展“文明实践日·相约星期三”志愿服务活动。

  “红塔社区结合实际,创作了孝老爱亲、文明办酒、诚实守信、崇尚科学、邻里互助和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六首歌谣,鼓励和引导群众进行传唱。”红塔社区党委书记周茜说,社区还自发组建志愿服务队,帮助和关爱困境儿童、免费为70岁以上的老人理发、为特殊人群提供送餐服务等,把服务送到群众身边。

  “文明实践日实现了‘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群众需要什么,志愿服务就提供什么’的目标,改变了以往各志愿服务队‘单打独斗’的状况,让群众在活动中真正得到了实惠。”张箭说。

  开展志愿活动服务群众的同时,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群众加入志愿服务队伍。截至目前,清镇市注册志愿者6.2万人,开展“文明实践日·相约星期三”集中示范活动24次,组建志愿服务大队61支,策划志愿服务项目80余个,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700余场,发放宣传资料20万余份,接受群众咨询2万余人次,受益群众达10万余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