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格乡:党建引领发展 产业助农增收

2019-04-17 12:21:46 清镇市融媒体中心 清镇电视台管理员

暮春之初,清镇市麦格乡四处郁郁葱葱、草木青翠。青山绿水间,猕猴桃、蔬菜、中药材等种植基地,林下养鸡等养殖基地,村民辛勤忙碌的身影,构成一幅欣欣向荣的画卷。

近年来,清镇市麦格乡搭乘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顺风车”,坚持以红色党旗引领绿色发展,以党风政风塑造文明新风,把党员干部聚集在红色党旗下,把贫困群众嵌入产业链中,走出了一条“强支部、兴产业、抓民风、促脱贫”的发展之路。

建设“主阵地”  配强“领头雁”

“以前村办公室主要用来开会,凑着桌子大家商量些村里的事。现在,除了开会,还能在农家书屋读书看报,在远教室视频学习,累了乏了在门口的文化广场上打场篮球唱支曲儿。”麦格乡新寨村支书罗泽贵说,支部撑起“门面子”,群众更加乐意“捧场子”。

群众富不富,关键看支部。麦格乡坚持以党建为统领,持续开展“双整治一规范”行动,按照农村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要求,以“8+X”(八室多站)规范阵地功能,不断完善水、路、电、讯等配套设施建设,让党员学习教育、干部服务群众、村民议事决策有了“主阵地”。并将热心村级事务、综合能力强、群众威信高的年轻党员选入支部班子,作为重点培养对象,选优配强支部“领头雁”,提升班子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

目前,已配齐农家书屋图书2.45万册,篮球、羽毛球等运动设施150余件,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文化活动广场10个。并制定麦格乡“干部行为规范二十条”等制度,设置干部职工作风建设“红黑榜”,接受群众监督、回应群众诉求、规范干部行为、提升服务品质。

用活“服务单”  刮起“志愿风”

“现在流行在家搞产业发展,能赚钱还顾家,有时间去参加村里组织的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我们也是地地道道的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工作者了。”这几天,龙滩村四印苗小伙王兴远忙完了春耕备耕回到家,就拿起锄头、铁铲加入村里的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一起清掏村里的沟渠淤泥,为春季农田灌溉保驾护航。

麦格乡按照“一站一特色”“一所(室)多用”的原则,差异化打造村(居)文明实践所,并整合乡村两级领导干部、农技专家、致富能手、文艺达人、乡亲志愿服务团成员等人才资源,打造了产业致富、民俗文化、红色教育等9支317人的专业实践服务队伍。通过群众“点单”,所站“派单”,队伍“上菜”,积极参与少数民族节日及“文明实践日▪相约星期三”志愿服务活动,展示农村群众新面貌、新风气;围绕农业产业调整,解决群众在产业选品、种植技能、利益联结、银行融资等发展中的疑惑;利用观游村红色文化资源,打造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引领群众缅怀历史铭党恩,不忘初心共发展。

目前,共收集民族文化、红色文化、政策宣传、产业扶贫、法律援助等8类项目需求160余条意见建议,引导群众参与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近80期,服务群众达5万余人次。

念好“山字经”   吃上“产业饭”

“去年,我们公司种的猕猴桃总共卖了70余万元,还扩大了厂房规模,添置了冷藏室,今年肯定更有赚头。”麦格乡腊脚村金丰顺猕猴桃果木有限公司负责人、腊脚村村民刘天武说。他怎么也没想到,像他这样返乡创业的农村大叔,还能吃上“产业饭”,种出360余亩“绿叶”连山的猕猴桃。而这,都得益于麦格乡党建引领产业发展模式。

为了顺利开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工作,麦格乡围绕产业调整和村情实际,制定了“一园两区两轴三带”的空间布局。同时,用活“支部+X”,把支部建在产业链上,为绿色产业注入红色元素。依靠山林资源,念好“山字经”、打好“乡情牌”,发掘传统种养优势,吸引能人大户回乡创业和大型生态养殖企业入驻,先后成立了35家专业种养合作社,与农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形成了支部引领、党员示范、企业带动、大户带头、农户参与的产业增收模式。

目前,麦格乡共完成农业产业结构调整8342.45亩,培育88家种养植企业,带动群众753户共同发展猕猴桃7100亩、优质蔬菜2751亩,林下养鸡20000余羽,种植红豆杉、花蝴蝶等中药材2100亩,实现群众人均增收4700余元。

                                                                                 记者:杨洪金 通讯员:王 婷 刘金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