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纽约林肯艺术中心大卫·寇克剧院里,辽宁芭蕾舞团创作和演出的舞剧《花木兰》落下帷幕,现场近2000名观众自发起立,一边热烈鼓掌,一边用普通话热情地高呼花木兰的名字。
芭蕾舞剧《花木兰》剧照。(辽宁芭蕾舞团供图)
从北京回团后,排练紧张。在精心准备的党的二十大精神集中宣讲时间之外,于川雅也常常会像今天这样,趁着排练间隙,和同事们唠唠大会上的新精神新部署。大伙儿一边压腿一边讨论,越唠越精神。
一“新”一“毅”是她的法宝。
“要通过芭蕾舞向世界展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需要更富时代气息的创新。”于川雅说。
“八女投江”是抗战期间东北抗日联军冷云等8名女性官兵在顽强与日寇斗争被逼入绝境后,集体沉江、壮烈殉国的英雄故事。
创意灵动,落实艰难,少一点坚毅都不行。为了演好冷云这一英雄角色,于川雅挑战了在剧中跪姿前行这一高难度动作。连续的高强度巡演中,舞台人物被她演绎得活灵活现,可作为全剧初期唯一没有替补演员的主演,她的膝盖早已是伤痕累累。
下一步,于川雅准备继续探索以“足尖艺术”讲好红色故事的新方法新技巧。“我希望未来能和我所在的院团一同创排出更多贴近时代的芭蕾舞剧,更好地把养育我们的这片土地上的故事展现在世界舞台上。”她还将继续发挥传帮带的作用,通过“学演相融”的方式,推动中国芭蕾新一代成长。
于川雅在辽宁芭蕾舞团排练。(新华社记者赵洪南摄)
“注意动作到位,爆发力出来!”“腿绷直,女战士要英姿飒爽!”……于川雅又带领演员们一心一意地投入到排练中。鲜亮的阳光透过窗户,泼洒在排练室的地板上。她们在这方熠熠生辉的舞台上,舞姿优美,气势豪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