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理贵阳】农村“五治” 要充分发挥村民力量
2021-12-20 11:56:50 贵阳发布 编辑:龙香
  • 为进一步提升民生“三感”,针对城市和农村不同实际,贵阳市分别实施城市“一圈两场三改”建设和农村“五治”行动,这是贵阳市民生工程、民心工程的两个重要方面。相对于“一圈两场三改”具有布局相对集中、信息技术覆盖密集等条件,农村“五治”,即治房、治水、治垃圾、治厕、治风所涉领域和空间都比较分散,加大了治理难度。同时,农村“五治”所涉问题是动态发展的,不会一蹴而就、一劳永逸。因此,在推动农村“五治”中,应更加重视自治,真正把话语权、监督权、评判权、治理权等交到群众手上,激发村民群众共治共享的强大力量。

    29ee1622858e4fbe9333a98f0311fd8b.jpg

    把话语权交给群众,精准把脉治理痛点。农村地广人稀,村庄比较分散,各村庄的情况又不尽相同,决定了治理重点、治理方式、治理方法和时间要求等都会有所不同。最熟悉农村、最清楚农村问题要害的,是广大农村群众。做好农村工作,既要为了群众,又要依靠群众。要充分开展调研工作,认真倾听群众声音,切实了解群众诉求,充分发挥群众力量,精准把脉每一个问题。比如村子的黑水体有多少、饮用水是否安全、垃圾处理情况如何,以及产生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如何才能根治这些问题等等,尽量做到全覆盖、无死角。只有找准病根,方能开对药方,真正做到药到病除。

    把监督权交给群众,有效落实治理措施。农村“五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决定了会有很多人参与。但是,不能够保证每个人的工作态度和作风都靠得住。不乏一些人在治理工作中治标不治本,或弄虚作假,没有真正把党委、政府的政策和措施落到实处。因此,要让广大农村群众明白,他们才是农村“五治”的主体,如果工作没有做到位,工程没有建设好,他们才是最终的受害者。强化村民监督意识,把村民的眼睛当成最好的监控,让农村“五治”在广大群众的监督下不折不扣落实到位,从而杜绝一切敷衍了事的情况发生。

    把评判权交给群众,客观检验治理成效。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百姓的心里有杆秤。农村“五治”的治理程度和治理成效如何,治理之后,是否能够持续巩固和提升治理水平,最有发言权的还是广大农村群众。因此,要把农村群众的满意度作为工作“度量衡”,在“回头看”等查缺补漏中充分利用群众力量,在工程验收、成效评价等环节中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引导广大领导干部真正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放下“面子”,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彻落实到位,确保农村“五治”得到广大群众认可,真正经得起时间的检验。

    把治理权交给群众,不断深化常态长效。实施农村“五治”不是终点,而是不断巩固提升农村治理成效和治理水平,让乡亲们过上更加美好生活的新起点。如何确保农村“五治”工作不会出现反弹,推进治理工作实现良性发展,是非常重要的一环。一方面,要把治理权交给广大群众,鼓励村民制定相关管理制度,相互监督,切实把“五治”成果巩固好;另一方面,要不断拓展线上沟通渠道。当前,贵阳融媒问政平台主要还是局限于城市基层治理,很多农村问题线索并没有通过这一平台有效收集。因此,要进一步加大融媒问政平台在广大农村群众中的宣传力度,推动一些靠村民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通过线上渠道及时向相关部门进行反馈,从而得到及时解决,形成政府治理与村民自治的强大合力。

    建设“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现代乡村,让广大农村群众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是一切农村工作的根本目的。全面做好农村治理工作,还应该在加强政府主导、强化村民自治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乡村德治、法治水平,涵养更加文明和谐乡风,团结更加广泛的村民意志,加快推进乡村治理工作迈入良性发展的快车道。

    来源 | 贵阳日报


清镇市新闻客户端黔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