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舒小唱 | 舒畅:名家荟萃 “贵”气逼人·从100件内容统一的书法作品里,我看到了什么(上篇)
2021-11-14 09:08:00 编辑 王艳妮
  • 新闻背景


    由中共贵州省委宣传部、贵州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贵州省书法家协会、贵州广播电视台、多彩贵州网承办的“全国百名书法名家写贵州”邀请展于11月7日-14日在贵阳美术馆举行。


    “全国百名书法名家写贵州”邀请展以“贵山贵水迎贵客,贵酒贵茶敬贵人”为统一书写内容,邀请全国100位书法名家进行创作。


    <<<<<<<<<<<<


    600多平方米的展厅,100位全国书法名家创作的楹联、扇面和铜刻作品,每件书写同样的字:贵山贵水迎贵客,贵酒贵茶敬贵人。


    统一了书写内容的书法展,这是我第一次看到。走进“全国百名书法名家写贵州”邀请展的展厅之前,我的疑惑是:100件展品都是同样的内容,我如何在每一件面前保持兴趣?但真正徜徉在展厅,我发现我犯了把书法当成小说的错误——后者是时间的艺术,在时间轴上让内容不同情节各异的故事上演;而前者是空间的艺术,哪怕书写的内容相同,整件作品如何布局,每根线条如何呈现,每块留白如何精到等等,都是书写和观看过程中的妙趣。


    “贵山贵水迎贵客,贵酒贵茶敬贵人”,这念起来朗朗上口的14个字,写起来大概并没有那么充满“亲和力”,那么便于书写。首先是两句话里的6个“贵”字,要想在视觉上不显得呆板单一,每一位书法高手会如何将它们逐个安顿?还有就是,这14个字浓缩的是一方土地,它的背后是实现了历史性跨越,期待以自然、人文等各种资源拥抱外界的贵州——如何在14个字的书写里,表达对这片土地的认知和理解、想象和期许?这些突然都让我对细细观看这百余件书法作品兴致勃勃。更不用说作为一个只有短暂临帖经验的书法门外汉,我还对那些书法大家感到好奇:他们就好比每个班上总有的“学霸”吧,每当统一命题的试卷出现,谁会不想对学霸交出的答卷一探究竟——到底“霸气”在哪儿,总要让我亲眼观摩一下才能心服口服。


    市民在展厅参观书法展


    一进展厅,真是“贵气逼人”。个顶个的全国书法名家的作品汇聚一处,仿佛是武林高手之间的“华山论剑”,各显神通又相得益彰。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孙晓云饱含情怀和法度的书写,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王丹如入天人合一之境的笔墨,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毛国典先生清净玄妙的隶书对联……半年前,贵州向全国百名书法名家发出邀请,就“贵山贵水迎贵客,贵酒贵茶敬贵人”这一统一内容进行书法创作。中国书法家协会第八届主席团成员孙晓云、王丹、毛国典、叶培贵、代跃、张继、张胜伟、顾亚龙、鄢福初、潘善助,分党组成员郑晓华、潘文海,第七届主席团成员包俊宜、刘金凯、吴东民、宋华平、刘洪彪、陈洪武、陈振濂,第六届主席团成员申万胜、张改琴等100名活跃在当今中国书坛的书法名家及贵州省内36名书法家,纷纷就这一命题展开创作。笔尖之下流动贵州气韵,黑白之间展示贵州多彩。


    孙晓云参展作品


    王丹参展作品


    毛国典参展作品


    除了名家贵人的助力,统一命题的两句话里的6个“贵”字,也让展厅内“贵”气弥漫。我心算了一下:每件作品里有6个“贵”,100件作品就有600处“贵”……当这个“贵”作为省份简称,它是贵州在笔墨形式里的“存在感”;当它“顺势”作为形容词,便是属于今日贵州的自信和昂扬,也是对明日贵州的无限祝福。


    包俊宜参展作品


    中国书法家协会顾问、贵州省书法家协会主席包俊宜的篆书,挂在展厅大幅海报的左右。他的大篆几乎也是贵州书法界的一面招牌。经验老到的他在这幅“贵山贵水迎贵客,贵酒贵茶敬贵人”里,将6个重复的“贵”字用6种各不相同的古体呈现,每个“贵”都不走寻常路。面目各异的“贵”字,体现着书法家的深厚功力和创作时的独具匠心。


    陈加林参展作品


    几年前在西泠印社参加我省书法界前辈戴明贤先生的捐赠作品展,认识了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草书委员会副主任陈加林——在此之前我只是对他的书法作品偏爱有加。这次他用古隶砖文创作的书法作品,依然让我“一见钟情”。他也认为规定内容里的6个“贵”字是书写的难点:“以贵州的山水茶酒作联,贵字重复出现,容易使作品呆滞不生动。古隶砖文显书风朴质,易变化,因此我选择这种书体,尽量使相同的字不同,造成整个作品的生动感。”我又微信问他创作过程顺利与否,他说:“书法作品一般情况下是一挥而就,在一念之间,一气呵成,这样才能有气息,一般写两张以上取其一。这要靠平时的基本功,做到心中有数才行。”


    展厅一角


    “贵山贵水迎贵客,贵酒贵茶敬贵人。”这个统一的命题,既是对贵州旅游和产业资源的高度概括,对贵州开放自信心态的雅致表达,也是对书法创作技巧的挑战——高手切磋,考题总要暗藏玄机,否则怎么以贵州之“贵”,逼出高手之“高”。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舒畅


清镇市新闻客户端黔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