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梦想奋斗 为幸福加油!写在贵阳庆祝第四个“中国农民丰收节”之际
2021-09-23 10:36:27 贵阳网 编辑:龙香
  • 俯瞰贵阳农产品物流园。

    最是一年秋光好,丰收节上谱华章。9月23日,第四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如约而至。

    今年以来,贵阳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乡村振兴统揽新发展阶段“三农”工作,凝心聚力筑堡垒,锐意进取谋思路,精准打法克难题,建章立制促长效,扎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奋力争当在乡村振兴上开新局的“排头兵”。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贵阳完成一产增加值81亿元、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33.2亿元,增速均高于全省平均0.3个百分点;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9818元,绝对数和增加值均为全省第一,走好迈稳乡村振兴开新局的第一步。

    筑堡垒 扛好乡村振兴“大旗”

    9月6日,贵阳市乡村振兴服务中心正式挂牌成立。这是贵州省成立的首家市级乡村振兴服务中心,将为贵阳贵安统筹推进乡村振兴工作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保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其深度、广度和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要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在乡村振兴上开新局’的重要指示,必须要有一个强有力的体制机制保障。”贵阳市农业农村局党委书记、局长马骁说,只有筑好堡垒,才能扛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面“大旗”。

    游客在修文县龙场镇普陀村猕猴桃园里采摘猕猴桃。

    从在全省率先挂牌成立首家市级乡村振兴局——贵阳市乡村振兴局,到成立全省首家乡村振兴专业智库——贵阳贵安乡村振兴战略研究院,从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实施后的贵州首家乡村振兴公益发展基金机构——贵阳贵安乡村振兴公益发展基金管理中心,到成立贵阳农业农村系统融媒体中心……贵阳形成了高位推动、系统谋划、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的“四梁八柱”,采取系列举措推进乡村振兴开新局——

    抓好机构队伍建设。创新开展农业农村“大学习大统筹大调研大落实大服务”,建立县乡村党组织书记乡村振兴轮训制度,形成调研成果5项,梳理“三农”重点任务200余条,抓调度、抓落实、强服务,形成心齐、气顺、劲足的良好势头。

    抓好防止返贫致贫。建立线上快速监测发现、线下监测排查、分类快速响应的“三重机制”,线上全方位收集预警线索,线下常态化开展“回头看”“户户见”,及时发现返贫致贫风险对象,及时响应、分类落实产业就业、兜底保障、防贫保险等帮扶措施。

    抓好联系帮扶协作。组建275个驻村工作队,选派872名干部到81个原建档立卡贫困村、6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社区、158个乡村振兴重点村、27个党组织软弱涣散村、3个红色试点村开展帮扶。创新驻村干部与派出单位责同担奖同享罚同受的“三同”捆绑机制,形成“一人驻村、全局帮扶”格局,做到真蹲实驻、真帮实扶。强化省会担当,协作帮扶省内12个县,实施产业就业市场教育医疗党建“六大协作工程”,现已实施帮扶项目23个,购销本省农产品61.47万吨,提供岗位2万余个。

    抓好乡贤合力兴村。出台《贵阳贵安关于鼓励实施新乡贤回归工程试点的指导意见》,选取清镇市、息烽县开展试点,在搭建平台、政策支撑、要素供给等关键环节先行先试,促进智力回乡、资金回流、技术回暖、人气回聚。目前,清镇市、息烽县回引“新乡贤”1300余人。

    兴产业 加快农业现代化发展

    9月18日,在开阳县宅吉乡的贵阳市现代山地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项目现场,一片片规模化、标准化、设施化、宜机化的良田沃土呈现眼前。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是农业生产的基础。贵阳站在为长远计、为子孙谋的高度,“十四五”计划新建高标准农田50万亩,今年将13万亩高标准农田纳入为民办“十件实事”内容,实施了建设集中连片、旱涝保收、稳产高产、生态友好的高标准农田项目100个,夯实强农兴产基础。

    清镇市新店镇鸭池河村养蜂户在查看蜂蜜。

    同时,在乌当区、开阳县按照“三改”“四化”要求实施了两个现代山地高标准农田试点示范项目,目前总工程进度完成约90%,预计10月前完成建设。

    金秋九月,修文猕猴桃再迎丰收,龙场镇干坝村的猕猴桃基地里,一颗颗圆润饱满的猕猴桃垂挂枝藤,果香四溢,让这大山间的果园充满了活力。

    作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修文猕猴桃”已成为贵阳农业产业的一张名片,今年种植面积达16.7万亩,挂果面积12万亩,预计鲜果产量超过7万吨,综合产值可达25亿元。

    “小绿果”变身“致富果”,与科技的助力密不可分。修文在猕猴桃种植上引进了大数据系统,让种植全程可追踪、可监控,保证食品安全;通过引进物联网技术、水肥一体化精准管理技术,促进猕猴桃增产提质;通过打造修文猕猴桃科技园,引进“贵州修文猕猴桃研究院”和“中国·新西兰猕猴桃‘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贵州中心”,全力推进猕猴桃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修文县还作为贵州唯一的县(区)入选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共建先行县。

    游客在花溪区新哨村的葡萄园里采摘葡萄。

    目前,贵阳建成西南地区最大的生猪PIC配套系曾祖代种猪场,在全省率先实现生猪、优质家禽规模化智能化养殖等技术和方法创新。今年以来,贵阳生猪存栏89.05万头、出栏80.93万头,生猪产能已恢复到常年水平。

    此外,贵阳已完成粮食播种面积143.36万亩,预计总产量43.29万吨,其中已完成夏粮种植23.72万亩,产量5.19万吨;蔬菜(含辣椒)种植146.21万亩(次),产量231.98万吨,粮食、蔬菜产量有望创历史新高。

    农业“接二连三”发展是贵阳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特点。贵阳推进市农投集团酱菜加工、贵安粮油加工、修文生猪屠宰、开阳富硒食品等重点项目建设,上半年完成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423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总产值276亿元,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54.72%。

    贵阳还强化乡村经济新业态培育,因地制宜推行农房变客房、田园变庄园、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三变”,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观光,获批乡村旅游客栈69家、星级农家乐208家。1至7月共接待游客2372.16万人次,实现乡村旅游总收入164.28亿元。

    强特色 推进乡村建设“塑形”

    9月18日,贵阳市贵安新区启动数字乡村“数字工作站”,首批打造的5个“数字示范村”同日揭牌。

    “数字乡村既是建设数字中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破解城乡二元结构难题的一个重要抓手。”马骁介绍,贵阳将把数字乡村建设作为乡村振兴开新局的重要突破口,乘势而上推进大数据与农业农村融合发展,推动“互联网+”向农村延伸,推进乡村产业“数字化”、农民生活“数字化”、乡村治理“数字化”,不断提升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开阳数谷农场智能化叶菜种植工厂。

    统筹推进“在乡村振兴上开新局”与“在实施数字经济战略上抢新机”深度融合,是贵阳全面推进乡村建设的一个特色举措。让乡村成为生态宜居的美丽家园,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是推进乡村建设的题中之义。

    贵阳积极推进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印发《贵阳市2021年农村集中供水巩固提升项目工作方案》,下达市级专项补助资金5600万元,目前贵阳贵安20人以上农村集中供水率达99.05%。开展“大农网”建设,建设配电网线路545.9千米,安装配电变压器159台。扎实推进乡村路面提升等级工作,投资21330.411万元完成路面提升168.85公里,农村公路列养率达100%,中等以上农村公路占比达75%以上。

    贵阳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向30户以上自然村寨延伸,目前已设置垃圾收集点的30户以上自然村寨有5400余个;印发《贵阳市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示范点培育方案》,确定开阳县为贵阳市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示范县,打造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示范乡镇培育点10个、示范村69个。

    “这个项目以循环化的系统手段,对农村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及畜禽粪污引发的农村面源污染进行处理,并通过大数据手段将污水处理设备接入平台,实现了无人值守、远程控制、事故预警、工单就近处理。”9月17日,在贵阳贵安农村环境微循环治理系统试点项目现场观摩会上,修文县久长街道清江村的农村环境微循环治理系统试点项目得到了观摩代表的称赞。

    这是贵阳采取“政府主导、企业参与、村民共建”的农村污水治理模式开展的创新试点,经过处理后的生活污水达到一级排放标准,将污水处理运行成本降至每户每年110元,破解了农村环境治理“投得起、管不好、用不上”的难题。

    通过因地制宜选取污水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模式,目前,贵阳日处理10吨及以上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正常运行率已达80%以上。

    “小厕所”反映“大文明”。贵阳下达2021年农村户用无害化卫生厕所提升改造第一批市级奖补资金1104万元,对目标任务进行层层分解,深入推进农村“厕所革命”。目前,已提升改造无害化卫生厕所11742户。

    促长效 加强乡村治理“铸魂”

    “穿洞一天不发展,干部一刻不休息。”开阳县禾丰乡穿洞村村支“两委”团结带领全村党员群众持续发展主导产业、推动产业兴旺,持续改善人居环境、推动生态宜居,持续培育乡村文化、推动乡风文明,持续开展共建共治、推动乡村治理,人民生活蒸蒸日上,乡村面貌日新月异。

    “党建三互”提升党建示范作用,农旅融合提升产业带动作用,夯实基础打造宜居宜旅村寨,多措并举提升乡村治理成效……9月的“最美红军村落”、国家级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修文县六屯镇大木村硕果累累、瓜果飘香、村民富足。

    今年9月,第二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镇名单公布,开阳县禾丰乡穿洞村、修文县六屯镇大木村和息烽县石硐镇大洪村获得“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荣誉称号。

    在2019中国(贵阳)国际果蔬产业博览会上,大数据农业吸引参观者关注。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必须夯实乡村治理这个根基。

    贵阳深化村民自治建设,全面推行“四议两公开”,996个村均制定完善村规民约,建成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禁毒禁赌会、村民议事会,积极推选、邀请村内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劳模担任理事会负责人或成员,广泛开展议事协商。

    贵阳推进基层法治建设,推行“一村一民警助理”工作制度,全面实行民警驻村制、巡防制和包片制度;整合优化公共法律服务资源,与全市1458个行政村(居)签约法律服务协议,实现了“一村(居)一法律顾问”全覆盖;建立分级调处排查上报、化解机制,统筹各方调解力量,对群众反映的各类矛盾纠纷“应调尽调”,努力把矛盾纠纷化解在源头。

    贵阳强化乡村德治建设,实现乡(镇)综合文化中心(站)建成覆盖率100%,71个乡(镇)荣获各级文明乡镇荣誉称号,888个行政村荣获各级文明村荣誉称号,今年以来共开展文明实践活动16285次。

    通过一系列举措加强乡村治理,建立长效机制“铸魂固本”,贵阳乡村发展更加活力十足。

    金秋时节,沃野铺满金黄,硕果挂满枝头。在粮食丰收的田间地头,在瓜果飘香的绿水青山,在欢歌笑语的富美乡村,贵阳广大农民群众正在新时代的丰收路、幸福路、振兴路上奋勇前进。


清镇市新闻客户端黔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