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首座“提篮”式公路桥梁今天通车!
2021-06-30 09:22:48 贵阳网 编辑:龙香
  •  6月29日上午,位于G320线(贵黄公路)清镇过境线上的花鱼洞大桥举行竣工通车仪式,贵州首座“提篮”式公路桥梁顺利通车。

      据悉,原花鱼洞大桥位于G320清镇市境内,跨越红枫湖,桥梁全长290米,于1991年3月建成通车。随着时间推移,桥梁中间箱底纵横向交错粘贴炭纤维布反复出现严重病害,桥墩混凝土出现大面积脱落等,造成桥梁整体结构强度和耐久性都明显下降。  2014年,经国家道路及桥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的先后检测,评定为四类危桥,已经不能满足地方经济建设发展需要。

      据贵阳公路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鉴于以上原因,2018年12月14日,贵州省公路局、贵阳公路管理局决定对花鱼洞大桥实行拆除重建。新建大桥主要在原址上拆除重建,采用中承式钢管混凝土拱桥替代原来的桁架组合拱桥。设计主桥宽度14米,其中双向行车道共9米、两边为2.5米宽的吊索区域和人行道。桥梁设计荷载采用公路-I级标准。

      据项目部相关负责人秦瑜介绍,介绍,由于老桥为桁式组合拱桥,位于红枫湖风景区及二级饮用水源保护区,无法采用爆破拆除。老桥拱座临近水面,设计水位高于拱座底面,湖水深达 30 米以上,无法在拱圈下缘搭设支架。且旧桥拆除施工环节多,作业程序复杂、桁架杆件悬空切割难度大,大桥极难拆除。为此,整个施工过程重点将绿色发展理念放在首位,将新建桥梁主拱设计成主跨 180米的中承式钢管提篮拱,“包住”旧桥。施工中,首创先建后拆的工艺,即借助新修建好的提篮拱,用钢梁将旧桥吊起,将原先旧桥 400 多吨的轴力改变成 20 吨。在此基础上,陆续对桥面进行切割、吊装转移,实现施工区域的水域环境零污染。

      “这一施工工艺,最大力度保护景区和达到饮用水源的环保要求,同时安全性显著提升。”这位负责人说,新建成的花鱼洞大桥获得11项国家专利技术,尤其是全国首创的“边建边拆”的改建方式,成为了山区桥梁改建典范。

      贵阳公路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完工后的花鱼洞大桥,成为贵州首座“提篮”式公路桥梁,将更加有力促进地方经济建设和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出行需要。同时,红色的钢管拱跨越红枫湖,如同一道美丽的彩虹,与毗邻的红枫湖大桥遥相呼应,成为贵阳市一道靓丽的公路风景线。

清镇市新闻客户端黔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