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守疾控防线 筑牢健康屏障 ——清镇市全力推进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走笔
2020-11-20 09:07:02 贵阳网
  • 疾控中心工作人员在给孩子接种疫苗。

    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事关千家万户福祉,是群众健康的生命防线,是社会稳定的坚强基石。

    长期以来,清镇市以维护人民健康为中心,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全面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健全预警响应机制,全面提升疾病防控和救治能力,织密公共卫生防护网,扎实做好各项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严守疾病预防控制防线,为辖区50余万群众筑牢健康屏障。


    ■ 强化建设 提升应急处理能力

    加强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建设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要举措。

    今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再次敲响了卫生应急体系建设的警钟。

    疫情发生后,清镇市卫生健康局第一时间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工作方案,组建疫情处置工作组和8个工作专班,积极开展新冠肺炎疫情监测救治工作。

    在此过程中,清镇市采取设置4个单独隔离点和3个集中接待点的“4+3”创新模式,针对不同群体安排医学隔离观察,并设置住院患者“缓冲区”,实现社会防控、院感管理双加强,场所管控、人群防控双提升,进一步降低不可控风险,切实做到精准摸排管控。在精准得当的疫情防控下,清镇市未发生聚集性疫情及医护人员感染事件。

    疫情防控转入常态化后,清镇市也未有丝毫松懈,而是直面疫情防控过程中暴露的短板和弱项,结合现状进行认真反思,不断总结经验教训,着力优化和完善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从根本上提高预警监测和防范处置能力,实现社会的稳定发展,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为此,清镇市统筹推进疫情防控中发热门诊、核酸检测实验室、乡村转运能力、基层“哨点工程”、免疫规划冷链体系等重点项目建设,全方位加强疫情防控医疗物资和生活物资储备、资金统筹保障等,确保常态化防控工作有序开展。

    与此同时,建强急救体系,组建清镇市医疗专业救援队、疫情防控专业队等市级卫生应急专业处置队伍,成立流行病学调查、核酸采样、消杀处置、健康教育、实验室检测、后勤保障组成的应急队伍,制定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全面开展卫健系统应急演练活动,做好院前急救、山地紧急医学救援、120救援体系建设,不断提升应急处置能力,确保关键时刻队伍拉得出、能打仗。

    目前,清镇市建立健全由市政府统筹,卫健、疾控、卫监、妇幼抓指导,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具体组织实施的县乡村三级公共卫生服务网络。181个行政村设置村卫生室253个,县乡村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健全,基本形成“15分钟城市社区医疗健康服务圈”和“30分钟乡村医疗健康服务圈”。

    为强化卫生综合监管,清镇市还采取片区包保、县乡村三级联动的执法方式,依法开展公共卫生领域监管,强化对药品(耗材、器械)的采购、配送、使用和医疗服务行为等的卫生监督管理,不断提升群众的安全感、幸福感、获得感,群众满意度明显提升。

    ■ 加大投入 基础设施提档升级

    11月17日上午,清镇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监测检验科副科长雷兵正对新建成的核酸检测实验室进行最后的检查。“下午,实验室就正式投入使用了,这能大大缩短本地核酸检测时间,有助于疫情常态化防控。”雷兵说。

    实验室共分为试剂准备区、样品制备区和扩增分析区,各区对于防护服穿戴、标本制备、核酸提取、基因扩增等都有明确详细的操作步骤和流程。每个区域内都设置两道门,两道门之间为缓冲区,这样的设置可有效预防传染。

    “以前,本地的核酸样本都要送去贵阳进行核酸检测,核酸检测报告出具时间较慢,这个实验室投入使用后,本地核酸检测时间缩短为六至八小时,能够更好地防控疫情。”雷兵介绍,现阶段,清镇市对辖区冷链环境采集到的冷冻食品、物表、环境及从业人员等核酸样本进行一周一小测、一月一大测,实验室每天检测样本可达300份以上,基本可满足日常疫情防控工作所需。

    “疾控中心不光是新建了核酸检测实验室,原有的水质检测实验室也进行了提升改造。”雷兵补充道,水质检测实验室与核酸检测实验室几乎同时动工,现已进入最后收尾阶段。


    据了解,清镇市开展水质检测工作已有多年,但受限于检测设备和技术等硬件条件,之前只能检测24项水质指标,经改造升级后,水质检测可增至42项指示,这样可及时发现水质问题,保障群众喝上干净水、放心水。

    清镇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阳永刚介绍,疾控中心大楼是2003年修建的业务综合楼,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新实验室的建设和投用,可极大提升疾控中心在疾病预防控制中的作用。眼下,清镇市拟新建标准化疾控中心,相信疾控中心在疾病预防控制中“主力军”的作用将越来越明显。

    像这样的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在清镇市并非个例。

    数据显示,近年来,清镇市累计投入约11亿元建设资金用于市一医、市中医医院、市妇幼保健院异地扩建,使得各医院硬件条件获得极大提升;先后投入5亿余元为全市医疗机构购置医疗设备,2017年至2019年,采取政府融资和社会捐赠的方式为县级医疗机构采购价值1亿余元的医疗设备。先进医疗设备的充实和更新,提高了医院的服务水平,同时为群众提供了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 创新探索 智慧医疗高效便民

    测完体温进入卫生服务中心,在智能签核系统确认健康状况,扫描二维码知晓疫苗从出厂到接种的流向信息……11月17日,市民罗敏带着一岁多的宝宝在清镇市时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打了水痘疫苗,全程的智慧医疗科技让她满意又放心。

    负责接种的护士杨冰倩说:“最近接种流感、肺炎疫苗的人很多,群众前来接种都可以用手机扫描疫苗包装上的二维码,上面疫苗名称、批号、生产企业和日期等信息都有,可追溯到疫苗来源,层层监控下可保障群众接种安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智慧医疗已成为优化诊疗流程、提高群众就医可及性的重要途径。为高效服务群众,清镇市疾控中心特别重视医疗行业的数字化转型,通过互联网+免疫规划建设,打造数字化预防接种门诊,通过网上预约接种服务、疫苗冷链智能化管理、疫苗出入库管理平台及“接种告知签核系统”等,实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最终为基层减负,为服务群众加分。

    时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规范化数字预防接种门诊负责人王倩介绍,去年卫生服务中心建成投用后,数字预防接种门诊也随之启用,家长可以在手机上提前网上预约儿童接种时间,避免排队,也可以用手机扫描疫苗追溯码,杜绝打错疫苗和过期疫苗,全面保障群众接种安全有效。

    除此之外,清镇市还在基层医院信息系统(即HIS系统)不断嵌入公共卫生业务功能,实现医疗HIS系统与健康档案系统、儿童预防接种信息与妇幼保健管理信息平台实现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医生可以通过HIS系统调阅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全面了解患者健康状况;HIS系统自动向公共卫生管理人员推送就诊患者未建档人群和慢病患者中未管理人群,以便及时追踪建档和管理。

    现代信息化建设全面替代了传统登记统计工作,医生通过健康清镇APP录入记录即可上传至居民健康档案,乡镇管理人员通过系统逐一审核即可完成档案归档,各种业务报表信息系统实时统计,与传统手工逐级统计上报相比,既掌握了业务开展的真实情况,又减轻了传统手工逐级汇总上报的巨大负担,切实解决了基层工作任务繁杂的局面,让基层更好服务群众。

    得益于公共卫生服务信息化建设的深入推进,近年来,清镇市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均达95%以上,被国家卫健委列为2019年全国首批疾控信息化建设试点县;被国家疾控中心选定为智能化慢病管理项目试点区县;贵州省2019年健康促进示范县(市),率先在全省实现数字化预防接种门诊全覆盖;率先在全省实现疫苗全程追溯管理和冷链智能监测;清镇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被国家卫健委列为“全国首批疾病预防控制信息化建设试点单位”。

    如今,伴随着一道道公共卫生防线正在筑牢、一张张疾病防控网正在织密,清镇市疾控人仍不懈努力,让群众生活得更健康、更幸福,全力撑起保卫健康和生命安全的擎天巨伞。

    编辑:龙香

清镇市新闻客户端黔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