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加快推进文化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2020-04-08 11:52:50 贵州日报
  • 649200f8a20e47ef9c2585560d484aee.png

    新冠肺炎疫情对文化旅游业带来了严重的冲击,为提振文化旅游业恢复发展信心,近日,贵州印发《支持文化旅游业恢复并高质量发展十条措施》,同时加快推进文化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高质量发展,早日建成国际一流山地旅游目的地、国内一流独家康养目的地。

    科学布局旅游业发展新格局

    近期,贵州大学旅游经济研究中心围绕“新冠疫情对贵州旅游行业(旅行社)影响”展开调查,结果显示,新冠肺炎疫情对贵州省旅游业的冲击总体呈现响应速度快,冲击面广,受创重深,影响深远等特征。目前我省进入了抗击疫情与稳定经济双线作战的关键时期,当下,如何缩短旅游业的恢复期是我们面临的一场更大战役,关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关乎人民美好生活和关乎脱贫攻坚、全面同步小康目标的实现。这需要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积极应对,提前谋划,做好政府施救和企业自救,科学布局旅游业发展的新格局。

    旅游业恢复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政府系统谋划、各部门联动、企业主动作为,社会广泛支持参与,创新工作方式,及时研究出台扶持性政策,最大限度地降低疫情对旅游业发展的负面影响。

    充分发挥政府对旅游业恢复发展的调控作用

    加强顶层设计,建立疫后旅游业恢复发展工作机制。一是建议我省成立由文旅、发改、财政、金融、经信、宣传、文化等部门组成的应对疫后旅游业恢复发展小组,定期研判疫情对全省旅游业发展的可能影响,系统谋划下一步旅游业恢复发展的政策框架,并明确职责分工和阶段目标;二是建立应对旅游业恢复发展联席办公制度,定期召开恢复生产会议,部署、协调和督办重大政策出台及其落实,切实加强对旅游业恢复发展的领导;三是借助我省大数据资源优势,尽快建立健全旅游管理应急体系,充分发挥旅游业恢复发展领导小组和专家智囊团的作用,加强市场趋势调研分析,加强对旅行社、景区、饭店等领域的指导;协调金融保险机构,提高相关补贴、融资政策的普惠性,助力旅游行业加快复苏,实现高质量发展。

    研究制定旅游业振兴行动方案。一是主动正视旅游业的健康价值,建议将2020年旅游发展主题定位为健康旅游年,以“旅游让生命更健康、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开展健康防疫科普旅游,发展健康养生旅游,打造健康旅游目的地;二是建议政府部门聚焦乡村旅游、乡村民宿公共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的完善提升等领域,研究制定扶持乡村旅游发展的政策措施;三是提前研究制定未来重要节假日的旅游市场启动及应急方案,重点做好暑期旅游启动、防控保障方案和应急预案;四是充分利用互联网工具,采用视频直播、实时互动等形式,大力开展旅游从业人员的线上培训,引导企业深入反思,认真开展全面体检,优化企业管理制度,为企业疫后恢复生产注入新动能;五是提前谋划和着力提升“多彩贵州风,山地公园省”国际山地旅游目的地形象,为振兴入境旅游做准备。

    增加恢复、创新发展和高质量发展的政策供给

    聚焦旅游业中小企业,及时出台亏损弥补救助政策。这次疫情影响最典型的是餐饮、文化娱乐、旅游、住宿、交通运输等中小企业,为切实解决存货损失、交纳房租和支付员工工资的三重窘境,建议在我省出台的应对新冠肺炎疫情促进中小企业平稳健康发展的相关政策措施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出台针对旅游业中小企业的更大力度的亏损弥补救助政策。因势利导,鼓励企业调整经营策略和用工策略。政府部门应因势利导,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一是允许企业创新用工方式,企业基于用人的需求,灵活规避用工风险;二是保障物流运输通畅,人员流动方便;三是引导零售行业、餐饮业等根据自身防疫条件,实行线上线下消费结合。

    瞄准市场需求,拿出突围实招

    积极应对疫情难关,加快企业创新步伐。此次疫情带来了“疫情+数字化重构、产业化创新、价值观改变”的多重影响,成为旅游行业治理完善的重要契机。旅游企业要抢抓机遇,加快改革创新步伐。一是要根据自身优势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做好疫后恢复发展的准备工作。如:探索门票、房间、车票、线路、商品等网上预售方式,缓解短期资金压力;二是要认真分析经营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探索旅游产品创新、营销创新、旅游服务创新和旅游商品创新;三是要加大线上线下资源整合力度,提供更多个性化定制服务,拓宽线上推广等营销渠道,多渠道、多维度整合市场宣传营销资源。

    瞄准市场需求,催生旅游新业态和新模式。一是要抢抓旅游业反弹式增长的机遇,按照从周边游到短距离游、省际游、出境游,再到入境游的市场恢复逻辑,逐步促进客流回升;二是抢抓疫情催生新消费、新业态的机遇,推出更多乡村旅游、康养旅游、生态旅游、自驾车旅游等线路产品,增加游客黏性,精准发力,理性自救;三是抢抓数字智能科技赋能的机遇,谋划线上产品布局和品牌宣传,探索应对疫情防控所需的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通过开发线上数字化、智慧化、可视化的优质文化旅游产品,让足不出户的人们也能享受到旅游企业的各种服务。

    推进业务转型,优化商业运营模式。考虑到目前旅游业恢复期的不确定性,建议:一是旅游企业对旅游业恢复的反弹性需求要提前预判,做好各项准备;二是大型旅行社可以通过考虑新增品类、整合适宜的地接渠道资源;中型旅行社可暂时发展非主营业务(如:考虑电商衍生产品,回收现金流);小众旅行社可考虑通过自媒体做攻略,减轻企业负担;三是各地旅游企业要加强抱团取暖,协同合作,共同应对疫情冲击和谋求疫后振兴;四是旅游企业积极要围绕旅游市场消费、产品创新、新业态和新模式导入、旅游目的地品牌推广等方面着手谋划,为旅游业恢复发展、创新发展和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赢来新的增长点。(李锦宏)

    以田园综合体建设助推乡村文化旅游

    2019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确定了“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方针。推动“品质旅游”的发展,既需要生产端的高质量产品供给,也需要消费端的高品质需求驱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许多文旅企业正在经历“寒冬”。为重振文化旅游业,贵州省出台了十条举措帮助文化旅游企业恢复发展。3月24日,贵州召开乡村旅游促扶贫和文化娱乐业恢复发展专题会,强调要多措并举、提振文旅市场信心,整合资源、营造良好消费环境,创新业态、丰富特色产品供给,科学引导、提高市民出游意愿,兴文旅、促消费、强经济。

    乡村文化旅游产业重启迫在眉睫

    文化旅游产业对贵州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建设全面小康具有重要意义,但新冠肺炎疫情使贵州文化旅游产业遭遇了严峻现实。必须根据贵州旅游业发展的阶段特征和经济社会状况,发挥特色文化资源的比较优势,坚持以旅游为中心,生态为基础,文化为底蕴,科技为动力,创意为根本的发展路径;形成中心突出,多业共荣,越界发展,跨区域竞合的发展模式;实现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协同发展,走出一条具有贵州特色的文化旅游产业突围之路。于贵州省而言,短途旅游或者乡村旅游将会是率先复苏的产业板块。这一判断,主要是基于以下原因:

    人们的消费需求。贵州乡村文化旅游业主要有自然生态、休闲康养、农旅一体、民族风情几种类型。人们对康养需求、社交渴望、自然想往,都刚好与贵州乡村文化旅游产业有着高度的契合,必然使我省乡村文化旅游市场出现一个小高潮。同时,在消费中还将呈现出两个趋势:旅游市场将下沉到县乡和村;在消费需求升级中,将出现老年康养、亲子旅游和研学旅游等市场分层。

    减贫的可持续性要求。可以预计,我国在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之后,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可持续发展以及更高层次的人类发展探索,仍将是扶贫开发工作必须考虑的重要内容。而其中,乡村文化旅游业将担当重要角色和任务,即通过乡村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新的就业机会供给,新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乡村振兴内在要求。乡村振兴最终指向“新地域共同体”的共建,在一些日渐衰落的村落,注入乡村发展的新资源,通过城乡空间和要素的自由流动,使村落在现代社会关联中重焕生机。由此,乡村文化旅游业必将成为旅游资源富集地区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乡村文化旅游具有新的使命与意义。

    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需求。新冠肺炎疫情固然对我省旅游业带来重大的影响,但危机总会过去的。令人担心的是,由科技进步和文化发展带来的“革命性创新”,使得消费需求悄然变化,而许多企业却不自知。游客早已不再需要陈旧的场景和传统的服务,头部企业、平台企业和园区企业缺乏价值链之间的整合,使得整体抵抗风险的能力较弱。因此,贵州乡村文化旅游产业在疫情期后的快速回暖,需要发现新机遇,进行新思考,做好积极应对或快速转型升级的准备。

    以田园综合体建设作为发力点

    以“田园综合体”新业态打造为突破口,探索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超越城乡的发展道路,使乡村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及乡村可持续脱贫获得具有历史穿透力的品质和潜能。基于对“景观之上是生活”“主客共享美好生活新空间”“科技和文化主导旅游创业创新”的理解,对乡村进行日常生活空间、文化记忆空间、创意消费空间的功能区隔,通过产业跨界融合、文化资源创意整合、科技推动创新开发,构建文化旅游与多领域融合互通的休闲消费体系,从而促进线上线下互动、商旅文体协同发展。田园综合体的建设主要包括以下的要素:

    乡土文化解说中心。培育具备传统地方知识的观光导览人才,通过当地居民的在地叙事,让游客知晓乡村景观文化、生态知识与历史记忆,实现文化生态的保育和文化主体身份构建。有利于改善乡村生活、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实现一种能够结合传统文化价值与现代生态感受的生活形态。

    非遗工作坊。旨在挖掘“地方生活美学”,通过非遗独特的生产流程和仪式空间的营造,增加旅游的感受性、故事性和娱乐性,让消费者产生回味无穷的文化体验感受。同时,这里也将成为创客进行在地创意生产的摇篮。

    田园体验空间。依托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发动当地居民创新的力量,可以开发一些以生产、制作健康有机食物为主题的亲子农事体验项目,让城市游客能深入体验乡村生活,从而形成叠加的经济和社会效应。

    休闲社交中心。将传统地方文化与现代生活路线相结合,通过输入新的文化元素,将咖啡馆、茶树屋、画廊、餐厅、生活美术店铺等全新的商业业态植入,引起游客的广泛情感共鸣。新的“乡村生活”体验,为当地居民和游客开辟了对话、交流的“第三生活空间”。

    度假生活空间。依据地方特色,与时尚、休闲、创意等现代元素关联起来,打造各式主题的民宿和适合养老康养的乡村居住空间,包括社区健康医疗站、公共康养活动场所、文化艺术休闲中心,以及智能化的健康管理系统和社区服务等。并以短视频平台作为旅游目的地营销、产品推广和需求发现的全新力量。

    文创IP产业链。各个村落根据各自不同的文化背景与自然风貌,设计出风格迥异的文创产品、吉祥物,满足消费者日益提升的旅游需求,延伸旅游产业链,创造和获取市场价值。此外,建立区块链+文创IP发展平台,实现乡村旅游文创IP多方协作、信息共享、利益分享,将有效监督文创IP开发过程,解决传统文化版权保护流程繁琐等问题。

    田园综合体不仅涵盖了当地居民的日常生活、为游客创造了文化记忆,还发展集合了多种业态的消费集聚区,其必将远远超出传统旅游六要素涵盖的产业范畴。田园综合体建设着眼于对本土文化的挖掘,推动文化旅游产业从生产链向价值链转型,满足深度文化体验的旅游发展需要,提升旅游产业整体抗风险能力,将成为疫情期后贵州省文化旅游产业振兴和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最佳切入口。(曾芸)

    提升贵州生态旅游价值

    鉴于旅游产业具有强大的产业协同融合特征,新冠肺炎疫情也导致相关产业面临着巨大的发展冲击。但是,所有的产业危机既是发展障碍又是转型机遇。面对危机,既应当反思目前旅游行业面对疫情的应对措施不足,同时还应该看到旅游产业新的发展前景。疫情结束之后,满怀信心地迎接旅游产业新的变革,加快提速、增质,创立新的旅游产业理念,不仅能够弥补危机期间的损失,并且能够为未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面对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我们应当重新认识人与生物、人与自然以及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平衡关系。贵州省拥有的旅游资源中以自然风光与多民族文化最为突出。目前,贵州的世界自然遗产数量居于全国第一,同时也是全球18个生态文化保护圈之一。无论是从旅游资源的属性,还是从旅游产品的开发来看,开展生态旅游无疑是贵州旅游产业发展中的重中之重。

    贵州的自然环境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的说法,喀斯特山地在某种程度上阻止了大规模的人群流动与大范围的经济开发。从传统的经济发展观来看,贵州的地理环境限制了经济发展。然而,如果从生态经济学发展的理论看来,没有大规模的开发,为自然环境的保护,生态平衡的维持,野生动物的繁衍提供了条件。贵州是世界上岩溶地貌发育最为典型的地区之一,绚丽多彩的喀斯特景观堪称动植物的天然基因库。与此同时,贵州不仅保留了大量原生态的自然环境、地质地貌与整体性的生态环境,并且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各民族先民们在长期的环境适应中,创造了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文化。历史上,几大民族支系历经迁徙,汇聚于贵州,散居于高山、茂林、田坝与江河沿岸,形成了农、林、牧、渔各种生计模式。各民族创造的生产、生活方式不仅没有破坏原生自然环境,打破生态平衡,反而创造出多样化的平衡发展方式,与生态环境和谐共处。苗、瑶、侗、布依、彝、土家等各民族的传统生计文化一直保留至今,例如,贵州省从江县的稻鸭鱼生态系统,已经成功申报成为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认定的农业文化遗产。因此,贵州未来的生态旅游发展应当从传统的自然观光旅游,发展成为以教育、科研、体验、认知为主导的快乐、健康自然游,发挥出贵州自然遗产与文化遗产的独特优势。

    这次疫情对人类的生命造成了重大威胁,留下了诸多创伤。当灾难结束之后,人们将会重新审视生命的意义,健康的价值,以及生活的方式。这时,旅游的重要性会重新得到凸显,人们更加会珍惜生命,珍惜美好的生活,旅游产业的发展必然会重新恢复,甚至出现井喷发展的态势。在此背景下,我省应该抢抓机遇,率先提出快乐、健康自然游,积极倡导:“观赏贵州自然美景,体会贵州人文风情,认识贵州生态文化价值”。贵州文化旅游业的恢复和创新发展,未来需要把握几大原则:新的发展需要在防范疫情复发的基础上展开;防止过度追求客流量;旅游业员工应当接受公共卫生防疫知识培训;建立疫情紧急防护设备以及通报系统;设定一定时期的特别疫情防控措施。

    疫情之后的贵州旅游业发展,必须强调有序、严谨、安全、科学的原则,长远的以及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全力做好防疫优先、稳定为主、质量为首的发展策略。在提供优良的旅游环境同时,也需要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大数据技术发展智慧旅游产业。相信只要认识清楚危机,积极地防范应对危机,在危机之后倡导更为先进的发展理念,贵州旅游业发展势必迎来更为美好的明天。(于漪 李桥兴)


清镇市新闻客户端黔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