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记住 他们是重启武汉的英雄
2020-03-23 10:04:30 多彩贵州网 > 多彩贵州网综合
  • 开栏的话:

      总有一些时刻,注定会录入历史卷轴。

      2020年,奋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胜关头,一场不期而至的新冠肺炎疫情,让贵州收到一张特殊的考卷:全力支援湖北抗击疫情,统筹好脱贫攻坚、经济社会发展,确保打赢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两场硬仗。

      即日起,多彩贵州网将陆续推出“打赢两场战役群英谱”系列报道,为您讲述“两场战役”中的感人故事。

    这是一支由69家县级医院护理人员组成的医疗队。

      2月4日,他们驰援武汉;3月18日,他们回到贵阳。

      44天,北半球从寒冬到暖春;44天,武汉城从大雪纷飞到芳草萋萋。

      “回忆起这一个多月发生的点滴,就像发生在几天前。”贵州护理队(贵州省第二批援鄂医疗队)领队刘辉说,他们刚去的时候,武汉人用带有诗意的语言表示感谢:“贵州医生们来了,带着远方茅台酒的芳香”;他们离开的时候,武汉人朴实地说道:“等疫情结束了,我要去贵州感谢你,我也要请你到武汉来,吃小龙虾、热干面。”

      “从歌颂感谢到朴实的邀约,是一种转变。”刘辉说,“方舱医院的患者们,已然把贵州医护当作了家人。”

    医护人员与患者齐声喊“武汉加油”

      接管方舱:灰暗中仍有坚持的力量

      2月4日,贵州护理队(贵州省第二批援鄂医疗队)出征。那天,武汉新增病例近2000例。

      “压力,从登上飞机的那一刻就开始了。”刘辉看着队员们年轻朝气的面孔,想起出发前“保证‘零感染’,将队员们一个不少带回来”的承诺,“心里的弦一下子绷紧了。”

      武汉天河机场的航班几乎都停飞了,偌大的停机坪夜风很大很凉。出站前,队员们透过航站楼的落地玻璃窗,看到送他们来的航班起飞消失在苍茫夜色中,感觉自己像特种兵,被空投到未知的战场。

      前往驻地酒店的路上,道路两旁居民楼窗户透出的微微光亮,又仿佛在告诉医疗队,市民在等待救助,城市在等待复苏。

    护士刘文与“云彩哥”“短袖哥”

      经一天的任务分配和院感培训后,2月6日晚,护理队正式接管江汉方舱医院一楼西区,主要收治新冠肺炎轻症男性患者。

      和普通医院不同,方舱里每个舱有20多个床位,加之空旷、开阔、空调关闭,舱内温度很低。大多数患者的第一反应是:“啊,原来里面会住这么多人。”

      不少患者难以接受,在大厅内游走、找医护抱怨:“以前住院最多是6人间,这儿条件太差!”“在这样的环境,病情会不会加重,会不会交叉感染?”“我家人也感染了,他们在哪儿?能治好么?”

      “手忙脚乱,大脑和身体都处于高度紧张状态。”队员李春红说,除了为病人进行体温、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监测,他们还要搬氧气罐、铺床铺,更要耐心解释,安抚病人情绪。

      适应新环境需要过程,不管对于病患还是医护。第一周是最难熬的,每天去方舱的路上,队员们都会一起轻声哼唱《我和我的祖国》,为彼此加油鼓劲。

      护理队年龄最小的队员叫潘仕聘,今年23岁。这位参加临床工作还不到3年的姑娘说,每次听到这首歌,都会想起读书时背过的一句诗:“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默念着这句话,疫情笼罩的灰暗中,她有了坚持的力量。

      舱区日常:医护与患者让彼此“开心”

      刚开始,方舱里的患者们大都不爱说话。

      且不说方舱的环境低于患者对“医院”的预估值,他们听闻日渐增多的确诊病例和死亡人数,想着病情未知的家人,或是体温计上数值迟迟未降,干咳至浑身乏力吞咽发疼……一丁点坏消息都会让他们的希望之光黯淡。

      不少患者问:“我还能治好么?”“武汉,还有没有未来?”

      “这时候不能以简单的‘能治好’‘有未来’来回应他们。”队员帅应凤发现,患者心理上的创伤要远多于身体上的不适,“我们既要救治他们,更要为他们带来快乐和希望。”

      “嘿,帅哥,吃药啦。”“嘿,帅哥,今天感觉怎么样。”西区43号舱,帅应凤总是以轻松的口气和患者们打招呼。

      患者听到清脆的声音,抬头看向她,她伸手将药递过去,拍拍患者的肩说,“加油!加油!”

      穿上防护服的帅应凤并不是很灵活,像电影《超能陆战队》里的大白,有点笨拙,但很温暖。患者一愣,随即笑了:“谢谢你。”

    “今天好么?”“今天很好!”

      “谢什么,你叫帅哥,我叫帅应凤,我们是一家人。”为了营造轻松的氛围,帅应凤总是想方设法逗笑大家,还不忘补一句,“不用担心,别的方舱,也有和我们一样的医护人员会照顾好你的家人。”

      到后来,帅应凤一喊“帅哥”,43号舱的21位患者,都会齐齐地看向她笑,他们还会因此起‘争执’:“小帅是在叫我,不是叫你。”

      “我们和患者成为了彼此的‘开心果’。”和帅应凤喊“帅哥”不同,队员刘文喜欢给患者们起“花名”。

      “他像夏天的阳光,开朗活泼,不怕冷,喜欢穿短袖,我就叫他“短袖哥”;他像天上的白云,笑容温暖,爱助人,我就叫他‘云彩哥’。看到他们,我就像看到自家的弟弟,‘小瑞瑞’为我们唱歌,‘小甫’在我们防护服上画画……”刘文挨个讲着方舱里的故事。

      患者们也在想方设法逗医护人员开心。有一天,“云彩哥”问刘文:“你有什么愿望,我帮你实现。”

    医疗队员与患者在方舱内“比心”

      “我的愿望就是,你们健健康康的。”刘文想了想,“疫情不结束,我就不回家。我是护士,也是战士。”

      看着守护自己的“护士”和“战士”一脸认真的样子,“云彩哥”拿起笔,写下一首打油诗:“战士无惧亦无悔,病毒不倒吾不退,待到病毒消亡时,英雄开心把家回。”

      告别武汉:心中从此有了两份牵挂

      住在江汉方舱医院一楼西区的病人越来越少了。

      3月9日,江汉方舱休舱,剩余的少数病人转移到定点医院治疗。

      “这一次特殊武汉行,没有看到向往已久的黄鹤楼、长江大桥,却收获了一大帮家人。”刘文说,出发时,她想念贵州的家人;离开时,她牵挂武汉的“家人”。

      刘文和队友们最牵挂的,是弟弟“小瑞瑞”。3月4日,“小瑞瑞”出院那天说:“告诉你们一件事,刚进方舱的时候,母亲因为新冠肺炎去世了,我好难过,幸好有你们陪伴。”他顿了顿,“你别告诉其他病友,不能破坏他们的希望。”

      至今,队员们每天都会和“小瑞瑞”聊天以及视频。“他出院回家后面对空荡荡的屋子,独自整理母亲的遗物绝对很伤感,我们要陪他走过这一段路。”

      队员们说,回忆起在方舱的“家人”,有些记得住名字,有些还不知道名字。

    江汉方舱医院一楼西区的欢乐

      “他们给我家人般的温暖。”队员曾洪梅在方舱的最后一个夜班,所辖病区忽然停电几分钟,来电后,曾洪梅见患者们都睡了,不忍心开灯影响大家睡眠,就轻手轻脚地挪到旁边舱附近,借路灯的微光写护理记录。

      突然,一束光照亮了她的记录本,抬头一看,一位患者正用手机为她打光,轻声说:“别伤着眼睛。”

      “他们有着家人般的依赖。”队员雍朝斌在酒店调休的一天,收到一名患者发的信息,“你今天没在方舱么?虽然我看不到你的脸,但我记得你的名字。一整天,我都在防护服上找你的名字。”

      “我们之间有很多不舍。”队员帅应凤因感冒发烧在酒店休养了几日,她给一位患者说:“你等我回来再出院,我送你。”还没等到她回方舱工作,患者就出院了,并通过短信表达歉意:“对不起,我失约了,按规定我必须要离开。”

      “其实,是我失约了。”帅应凤说,“但下一次,我不会失约,我们在微信群里约好了,明年回武汉相聚。那时,他们看得到我们每个人的脸,我们也要记住他们每个人的名字。”

      “我们看过武汉生病的样子,还没看过她繁盛的样子。”队员潘仕聘说,大家都在期待,与武汉“家人”下一次相聚,“健健康康地相聚!”

      辛勤的付出,患者的认可,让贵州护理队(贵州省第二批援鄂医疗队)成为贵州省唯一一支获得“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集体”称号的队伍。


    实习编辑:袁小梅



清镇市新闻客户端黔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