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广聚天下英才 倾情书写大考答卷
2020-03-10 09:18:02 多彩贵州网
  • 多彩贵州网讯(本网记者 李远莉)人才聚,事业举。

      近年来,贵州围绕“三大攻坚战”“三大战略行动”,纵深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持续集聚各类人才,为脱贫攻坚、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力人才智力支持。目前,全省人才总量494.5万人。

      庚子初逢大考,“斗”疫情、“谋”复工、“战”春耕,各类英才献智献力,“硬核”助推贵州经济社会发展重回正轨。

      “斗”疫情,医界翘楚勇当先

      随着交通日益通达,撕掉贫穷闭塞“标签”,贵州开始筑巢引凤,抢滩人才市场。

      建机制,人才下沉基层;搭平台,人博会名传天下;强项目,领军人才助产业升级;抓特色,东西扶贫协作人资开发;优服务,为高层次人才发“绿卡”……贵州求贤若渴,全方位做好人才“引、育、留”文章,营造爱才用才聚才氛围。

    2019年4月,贵州成功举办第七届人博会,围绕12个行业领域搭建引才专区

      医疗人才争夺战,尤为激烈。突出表现为高级人才引进的待遇和成本逐渐高企。不仅省级三甲医院重视,全省大部分市州医院对博士的引进费、年薪突破百万元。

      为打破高端医疗人才匮乏瓶颈,近年来,贵州各地各级医院着力改善人才结构,提升人才层次,全省医疗卫生水平大力提升。

      资料显示,当前贵州卫健领域人才规模年增速为10.86%,从业人员30多万名。高层次人才中,国医大师、贵州省核心专家等高端人才275人,博士580人。

      疫情汹汹,医者奋勇当先。

      自1月21日贵州出现首例疑似病例,省委省政府超前谋划,构建起“3+2+8”的全省分层分区救治体系。

      知悉疫情,苏州医生汪益,浙江医生袁永生、梁红霞等一大批援黔专家,春节期间提前返黔返岗;

      省疾控中心130名党员争做表率、12个处所集体请战,不到半天收到205个请战申请;

     贵州将军山医院正收治病人

      省医、贵医附院、遵医附院等各地医院医护人员纷纷按下红手印,请战一线,请战武汉,请战鄂州;

      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等基层医务人员,不分昼夜承担起疫情排查的繁重工作;

      ……

      他们用职业担当,书写出一份沉甸甸的“疫”考答卷:截至目前,省内连续22天新冠肺炎确诊病例“零新增”,治愈率超80%。对口支援的鄂州捷报频传,至3月4日贵州医疗队收治患者治愈出院279人。医护“零感染”。

      为前线做好保障,贵州陆续出台多项“暖心”举措关爱医务工作者,包括照顾家属、发放补助、职称评聘、子女入学等。

      “保”复工,科技精英来发力

      上镜脚、装箱、发货……3月7日,看着贵州“本土造”医用护目镜,以30秒一套的速度,源源不断走下生产线。贵州省装备制造业协会秘书长、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黎明杰透过口罩,长长舒了一口气。

      13天,贵州省装备制造业协会研制成功医用护目镜;10天,贵州长江汽车有限公司研制出负压救护车;7天,贵州省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研发出护目镜抗菌防雾涂层液……

      疫情面前,贵州科技精英加班加点,研发速度按下“快进键”。

    贵阳高新区企业贵州中物聚能科技有限公司,自制10台“杀菌机器人”捐给武汉医院

      今年以来,贵州多家单位、企业科研团队,研制成功并量产口罩、防护服、消毒液、测温仪、医疗器械等,奋战在战“疫”大后方。

      近期疫情形势趋好,贵州各地的企业、工地、厂房在做好防控的基础上,纷纷全面复苏。与此同时,防疫物资的需求量也大大增加。

      位于龙里县原是生产纸尿裤的卡布集团,紧盯市场,转生产复工复产急需的口罩。

      “我们短短一个月已开发了4代产品。现在生产的口罩,远远超过医用口罩标准。”卡布集团总经理肖蜀黔介绍说,新生产线可日产一次性非医用口罩30万只。

      疫情之下,部分行业企业选择远程“云”复工。作为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贵州充分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方面人才优势,及时提供技术支撑。在线教育、远程医疗、网购配送、视频面试招工等新业态、新模式快速“补位”。

    贵州推出三批308款云服务项目助力复工复产

      近年来,贵州深入实施“百千万人才引进计划”,引进了中科院院士张钹、童庆禧和澳籍诺贝尔奖获得者马歇尔等大批高端人才。为推动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现代农业等领域产业的创新转型,奠定了坚实基础。

      “战”春耕,农技专家护田园

      春光好,劳作忙。随着天气转暖,贵州各地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开展春耕春种工作,加快春季农业生产。

      “大家在嫁接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不要把芽头封死。”在印江县缠溪镇水塘村蜂糖李基地,30余名群众在印江县农技专家杜红的指导下,正对全村200亩蜂糖李开展管护嫁接工作。

      连日来,印江县有370余名专家的“三农”专家服务团,深入全县17个乡镇的田间地头开展服务。听了深入浅出的讲解,建档立卡贫困户陆智贤,很快掌握了嫁接技术。

      这样的指导场景,在黔中腹地、赤水河畔、乌蒙之巅、武陵山麓,贵州十二农产业基地、500亩以上坝区,时时上演。

      

    水城县董地街道中坝村刺梨栽种点,农技专家传授刺梨修枝技术。

      2月下旬,贵州大学向社会公布了服务贵州省十二支产业团队专家百人团名单和联系方式后,专家们便开启了忙碌的春耕服务之旅。

      “真没想到会有这么多!”贵州大学生态渔业团队的姚俊杰教授笑着说:“从电话公布那天起,每天都有10到20个电话。”不能远程解决的,便赶赴现场查看。

      同时,专家们还充分利用直播平台,开展春耕备耕技术指导、技术培训。贵州大学食用菌团队成员陈孝玉龙,日前就走进“抖音”,开了一堂“食用菌栽培和保护技术”直播课。

    农户通过“抖音”平台,收看陈孝玉龙的“食用菌栽培和保护技术”直播课

      近期,贵州大力开展专家服务基层活动,聚焦农村产业革命,累计协调1000余名相应领域专家针对性地开展科技服务。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贵州经济增速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前列,人才总量比2010年增加2倍多。2020年,注定是大考之年,“两场战役”一起打,抢时间、补损失,贵州“战疫斗贫”的画卷里,济济多士,英才辈出,处处是勤勉的身影。

清镇市新闻客户端黔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