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人才服务“一对一”:助企业“借工”生产抗疫物资
2020-02-27 12:00:51
  • 2月26日下午,位于清镇市的贵州天使医疗器材有限公司从平塘县“借”来了12名工人。

      医疗器材公司招工,为什么是“借”呢?

      一直以来,贵州天使医疗器材有限公司生产的产品主要是一次性使用无菌手术包、脱脂棉纱布、医用棉签、注射器等卫生器材,医用的口罩和防护服都不是生产重点。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贵州省药监局给其下发了扩能生产的批复,并发放临时备案医护用品生产和注册资质。

    贵州天使医疗器材有限公司口罩生产车间内

      “我们增加了9条口罩生产线。为尽快投入生产医用防护服,我们还紧急购置了70台缝纫机。”公司办公室主任付超说。

      生产设备解决了,缺人。

      “目前工厂能参与生产医用防护服的电动缝纫熟练工只有30多人,还需要60人。”2月22日晚,心急的付超想到了公司“一对一服务”专员杨瑶。

      接到电话后,杨瑶所在的贵阳市人才服务中心即刻在贵阳人力资源网、“筑人才app”上发布了用工需求。

    车间内,新来的工人正在向同事请教

      第二天,付超的办公室座机被“打爆”了。电话一个接一个,从早到晚。“六盘水、安顺、毕节、黔南、黔西南等地都有电话打来。”

      清镇市新店镇的汪东国年前一直在浙江务工,受疫情影响,赋闲已久。看到村支书转发的用工需求,他立马报名参加了面试。

      近几日,汪东国正在生产医用防护服的“烫缝”岗位工作。“烫缝,通过高温,用压条将有针线缝合的地方密封。”汪忠国说,他每天大概能为80件防护服烫缝。

    贵州天使医疗器材有限公司医用防护服生产车间内

      接下来的几天,陆续有不少人来公司面试,但得知是短期用工后,就回去了。面试的100多人,最后愿意到岗的只有五分之一。

      杨瑶思考:“短期用工不好招,但如果招长期工,疫情结束后,生产企业也难以消化。”

      贵阳市人才服务中心主任杨阳萌生了一个想法:“从县区的服装厂或者扶贫车间‘借用’工人吧。”

    技术人员正在安装生产医用防护服的缝纫设备

      随即,杨阳开始向罗甸、长顺等地寻访。但县区的服装厂或者扶贫车间大都没有和务工人员签订聘用合同,工人平日里务工计件结算工资。“没有隶属关系,就不好办了。”她又发动同事们向各地亲朋问询。

      2月25日晚,平塘县回龙村留守儿童之家的负责人罗曾凤听说这个消息后,在微信群向孩子们的父母谈起了这个事:“疫情期间,大家都没法出去打工。现在贵阳清镇有短期用工需求,有缝纫、订扣、烫缝岗位,大家或者亲朋好友有相关经验的跟我一起去帮忙!”

    贵州天使医疗器材有限公司门卫为新来的工人测体温

      很快,罗曾凤接到了不少村民们的电话、微信。还有人问:“我不太有经验,看着家里老人做过,可以现学么?”

      第二天,贵阳市人才服务中心与平塘县人事局对接,将有意愿的12人送到贵州天使医疗器材有限公司。“等这一批安定下来,我们村还有人愿意加入。”罗曾凤笑着说。

      付超带着平塘县来的这12人走在厂区道路上,路旁的白色的玉兰花在初春的阳光下开得正盛,他松了一口气:“没那么愁了。”工人们也边走边谈笑:“在家窝了一冬,终于有事可以做了!”

    来自平塘县的12位工人入住贵州天使医疗器材有限公司宿舍

      链接:

      2019年6月,贵阳市出台《贵阳市重点企业人才服务“一对一”工作方案》,在全市范围内遴选一批生产经营稳定、内部管理机制规范、注重发展高新技术、人才需求量大的企业,在服务中,人才服务专员整合和运用各种资源,全力帮助解决联系单位人才方面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一时解决不了或违反有关政策的,做好解释工作。

      重点企业"一对一"人才服务工作是贵阳市人才服务中心的一项创新工作,也是一个重要的尝试,通过这种工作方式,进一步与企业开展零距离交流,打通人才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清镇市新闻客户端黔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