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击将军山】独家|新院区首批病人入住前48小时,ICU护士在忙啥?
2020-02-20 09:39:18 多彩贵州网
  • 2月19日14时,贵州省将军山医院新院区接收首批新冠肺炎确诊患者。在收治首批患者前48小时的时间里,将军山的医护人员都在忙什么?

      “流程我们再走一遍,看看每个环节还缺什么!”

      “不够的马上补,一次性耗材一定要跟上!”

      “每一个人,必须把这里所有的线路图都记清楚!”

      ……

      作为贵州省级新冠肺炎集中救治医院,贵州省将军山医院配备全省一流主要专家组成专家组,并从省人民医院,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二附院等省内56家省、市医疗机构抽调324名医务人员入驻。

      来自遵义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王燕,就是其中一员。

      2月17日,是王燕来到贵州省将军山医院的第12天。走进刚刚交付的ICU A区,她不由得深呼吸一口气,“我的新任务开始了!”

      要“秒懂”——get新仪器使用知识点

      与医院的其他科室不同的是,ICU重症管理的专业化科学监测、生命支持与救治,将是有效减少死亡率的重要措施。抗疫期间,负责危重症新冠肺炎患者救治,ICU病区工作所面临的严峻性,不言而喻。

      “干ICU是我的老本行,我干起来熟练!”王燕是遵义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呼吸内科护士长,从业12年的她,在重症监护室工作11年,对ICU工作强度早就习惯。

    贵州省将军山医院ICU A区

      2月5日,王燕主动请缨,后被抽调到贵州将军山医院。“一到这里,就负责对医护人员进行ICU方面的培训。”王燕告诉记者,将军山一期病区交付后,她回到“老岗位”从事新挑战——负责一期ICU A区患者的诊治工作。

      新病区交付后,摆在她面前的首要问题,就是配齐15张床位的“装备”。

      “一个病人,需要配套的仪器是心电监护、呼吸机、注射机、输液机、透析机。”说到一个病人需要配备哪些仪器,王燕对答如流。

    王燕带领同事们一起熟悉接收病人流程

      “除此之外,还有防压力损伤的气垫床、多功能床、氧气源、负压源、纤支镜清洗等‘标配’,都要一一入场核实。”王燕说,与往不同的是,针对这次新冠肺炎的治疗,一些医疗仪器都是最新,最先进的,很多医护人员甚至从未使用过。“让他们在短时间内get使用的知识点,才是‘大事’。”

      而在首批病人入住前的48小时里,王燕先后对43名同事,分批次做了三场仪器操作培训。“疫情不等人,上了战场就必须学习。”

      能熟知——收治病人流程走了一遍又一遍

      不到20天,建30张床位的ICU病房,难;要建传染病的ICU病房,更难。

      在ICU病房A区记者看到,这里分污染区、半污染区、清洁区等区域,单说通道,就有患者和医务人员通道;医务人员通道又包括进、出通道和缓冲区等。再加上ICU医疗队伍是临时组建的,实操中会不会出现问题?

    每一件医用器材都要归位,并逐一贴上标识

      “大家要走N次流程,逐步细化后才能发现问题。”再一次次“情景演练”的流程中,王燕和同事们发现,ICU病房还有许多待完善的地方,他们发现的问题也列成了长长的一串清单,需要在病人来之前逐一解决。

      同时,和get治疗“装备”知识点同步进行的,是调试录入病人信息系统。

      “即将转院病人的医嘱,信息都需要提前调试,ICU病人的要求更多,要求也更严。”王燕说,正式接收病人后,他们将连续作战14天,期间还得面对气管插管、纤支镜这类高风险工作。为避免交叉感染,王燕必须穿戴口罩、靴套、防护服、护目镜等防护用品,而一但穿上身,不吃不喝的工作,不低于4小时。

    王燕带领同事们一起熟悉接收病人流程

      “住在ICU的,都是新冠肺炎的重症患者,传染风险高,说实话,怕不怕?”在吃饭间隙,记者悄悄问她。

      “这里的医护人员,特别是ICU的医护人员,能做到的就是尽可能降低患者的死亡风险,从事这份职业起,就不会提‘怕’这个字!”王燕告诉记者,每一个有ICU工作经验的医护人员,都有一套缓解自我心理和工作压力的方法。“你要说怕,我们唯一怕的就是对新仪器不够熟练,毕竟救治工作一分钟都不能耽误。”

      “既然大家都来了,就代表着一份责任心,大家各司其职,我对你们很有信心!”2月19日凌晨,走完当天最后一次收治病人的流程,王燕对同事们说。

    遵义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呼吸内科护士长王燕

      至今,王燕已在将军山医院驻扎了半个多月。而对她来说,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

清镇市新闻客户端黔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