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贵阳市大力实施三大攻坚行动计划综述
2019-12-26 08:59:02 清镇融媒
  •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西部陆海新通道规划的出台等,为贵阳高标准要求、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带来重大历史机遇。

      中共贵阳市委十届七次全会提出,要增强等不起、坐不住、慢不得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大力实施“发展新产业”“振兴商贸业”“强化产销对接”三大攻坚行动计划,集中精力用三年时间,抓攻坚、抓布局、抓推进,为全市实体经济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巩固好脱贫攻坚的成果。

      蓝图绘就,贵阳大力推进中高端消费和中高端制造,做大做强实体经济,以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实绩助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发展新产业

      撑起新的经济增长极

      在筑城大地上,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正与实体经济进一步深度融合——

      贵州富巨炉具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2019年“富炬”暖炉,通过物联网技术,只需扫码连接手机,可实现远程一键关机、功能档位随意切换等。

      贵阳永青仪电科技有限公司的工程机械仪表智能制造单元项目,仅用一年多时间就实现了全生产线智能化。搭乘大数据发展快车,实现了公司产能提高30%以上,成本降低20%以上,产品不良率降低20%以上。

      贵州汉方药业的现代化中药制药生产线用机器取代人工,集全自动中药提取控制系统、智能生产管理系统等于一体。智能化生产,让汉方节约生产成本10%,月度生产能力提升约17%。

      ……

      这些体现的不只是贵阳新产业发展的“速度与激情”,更体现着贵阳推进新产业项目建设的清晰思路和精准发力。

      今年以来,贵阳市大力实施“发展新产业”“振兴商贸业”“强化产销对接”三大攻坚行动计划,集中精力用三年时间,抓攻坚、抓布局、抓推进,为全市实体经济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巩固好脱贫攻坚的成果。在实施“发展新产业”攻坚行动计划方面,贵阳聚力产业招商,实施“千企引进”,全市新产业招商呈现投产一批、在建一批、签约一批、在谈一批、储备一批的良好态势。

      来自贵阳市投促局的统计显示,1至11月,全市新引进产业项目到位资金1245.4亿元,其中工业项目到位资金占比为33.83%;全市新引进产业项目1150个,新签约产业项目投资总额1942.7亿元,新增投产产业项目806个。

      为了精准招商,今年以来,各级领导靠前指挥,实施“兵团作战”,围绕商贸服务、电子制造、新能源汽车、食品制造、健康文旅、金融支付等产业开展精准招商。在对外开放方面,以德国、法国、意大利、瑞士、日本、韩国等为重点,积极“走出去”、大力“引进来”;在招商对象上,紧盯中高端制造业,招引优强企业、新兴产业;在精准化方面,选择重点品牌、重点产品精确对接。

      上半年,在全省招商工作考评中,贵阳市综合排名第一。截至目前,贵阳就新能源汽车、装备制造、芯片封装、云网服务、数据安全维护、大数据人才培养、工业互联网、城市商业综合体、康养综合体、新材料科技城、文旅小镇等项目与相关企业达成合作意向,并与比亚迪、恒大、浪潮、宝能、盼盼等知名企业签订合作协议。

      为让一批批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新产业项目加快落地、推进,贵阳市实施全流程代办服务,推出招商引资项目调度制度、招商引资项目引进及退出管理办法、“项目经理人”制度、预约服务和延时服务、免费邮递服务、全程网上办理服务等,从项目的引进、落地,到投产见效,提供全流程跟踪服务。截至11月,贵阳市申请代办项目数1141个,代办事项1738项,办结事项1738项,办结率达100%。

      

      振兴商贸业

      打造贵阳消费品牌

      商业兴,百业旺。贵阳抢抓消费升级重大机遇,以建设“百场千店万铺”为抓手,实施商贸业“八大提升行动”,着力打造“爽爽贵阳·消费天堂”消费品牌。

      今年以来,贵阳各区域联动发力,各大卖场在筑遍地开花:6月22日,花溪万科生活广场开业;8月30日,CC PARK购物中心试营业;10月24日,宜家家居贵阳商场正式开业;12月8日,贵阳印象城购物中心开业……

      数据显示,预计全年全市将建成开业中高端卖场、购物中心、步行街共9个项目,新增营业面积达98.8万平方米,累计完成总投资109.75亿元;新签约北京华联SKP高端购物中心、数博万达、吾悦广场以及观山湖区西部进口商品展销中心项目共4个中高端优质大卖场项目,预计新增营业面积100万平方米,投资总额约133亿元。

      一个个卖场开门迎客,一个个商圈逐渐形成,开始树立起贵阳中高端商业新地标。

      “品牌集聚度是商圈繁荣的重要标志之一。”贵阳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研究院党委书记、执行院长宋青说。

      把握住机遇,才能谋发展。今年来,贵阳大力实施特色街区改造提升行动,坚持“一街一特色”,打造一批“文化有魂、历史有根、特色鲜明、品牌云集”的主题特色街区;实施品牌千店聚集提升行动,大力发展首店经济、买手经济、网红经济、微商社群经济,打造创新商业模式和经营业态的特色商店、买手店、免税店等,推进各类商店的发展壮大、提档升级等;大力实施消费品牌塑造提升行动,围绕贵阳消费品牌塑造,讲好中高端消费“贵阳故事”,将贵阳打造成为西部地区重要的商业创新地、品牌聚集地;实施“爽爽贵阳·消费天堂”消费品牌推广计划,将设立贵阳产品域外研发中心和营销中心等。同时,出台了《贵阳市关于支持“百场千店万铺”建设促进消费升级的若干措施》。

      目前,我市已引进喜茶、麦德龙商场、CGV影城、米加时代健身房、食通天发现美食广场、海马体照相馆、Nio蔚来汽车、WHO ARE U、极简家居生活馆OCE等“首进品牌”。同时,贵阳梵华里步行街、CC PARK步行街、市西路特色文化步行街已被列入贵州省首批省级商贸特色步行街培育对象,共获得475万元的省级补贴。

      消费是最终需求,是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直接体现。发展商贸业,不仅是打造大型商圈和引进聚集优质品牌,还应满足百姓日常生活的消费需求。

      贵阳为更好地满足市民便利性、宜居性和多样性的消费需求,今年出台了《贵阳市推动便利店品牌化连锁化发展工作方案》。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2020年,将在全市范围内新增品牌化、连锁化便利店330个。

      

      强化产销对接

      推进农村产业革命

      “长期以来,每年的11月到次年4月,贵阳市的西红柿、辣椒、茄子、黄瓜等喜温性茄果类蔬菜缺口比较大,需要从海南、云南等地调运。”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彭玉荣介绍,贵阳市2.5万亩高标准蔬菜保供基地建设正是贵阳深入推进农村产业革命,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打好脱贫攻坚战,解决贵阳市蔬菜保供季节性缺口和供应结构性不平衡问题的重大举措。

      “高标准蔬菜保供基地全面建成投产后,年蔬菜产量可达38万吨,年产值可达12亿元,贵阳市一级蔬菜批发市场自给率将提高到75%,不仅可以有效平抑菜价,还可带动农户增收。” 贵阳市农业农垦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冉斌说。

      同时,今年贵阳依托贵阳市农投集团、白盛高山百宜等企业,在开阳楠木渡计划建设5000亩特色食用菌(羊肚菌、大球盖菇等)示范生产区,在南江建设800万棒香菇(夏菇)标准示范生产区,在清镇卫城建设2000亩珍稀菌示范生产区,在白云牛场建设1000万棒生产区。

      农产品生产出来了,但“卖给谁”“怎么卖”是农户在产业调整中的一大顾虑,也是一直制约农业产业发展的重要问题。

      今年以来,贵阳加快产销平台建设,3月,我市重点打造的公益性农产品批发市场——贵阳农产品物流园正式运营,物流园内专门设立了本省10个市(州、新区)和88个县份销售专区,推进“农批对接”。目前,物流园已入驻来自全省各地的商户900余家;截至11月,累计交易农副产品65.65万吨,交易额达30.15亿元,成为助力黔货出山和全省脱贫攻坚的重要载体。

      大力推进“农超对接”,以全市建成运营的154个惠民生鲜超市为主渠道,开设贵州绿色农产品扶贫专区,组织对省内鲜活农产品直采直供,广泛销售本省特色优质农产品。

      坚持政府主导与发挥市场机制相结合,在学校、医院、机关等,以政府为主导推进农校对接、农医对接、农产品进机关,实现了产业发展、保供稳价、脱贫攻坚的多赢。其中,全市“校农结合”共采购省内农产品4.33万吨、金额3.45亿元,市域内学校全面实现“学生餐,贵州产”。

      抓好电商扶贫工作,借助本市电商平台大力宣传并销售本省优质农特产品。积极开拓长三角及粤港澳大湾区等省外大市场,深入实施“百品百特”带动工程,逐步形成了生产基地布局全省、销售网络延伸全国的特色农产品产销体系。

      此外,在大力实施“强化产销对接”攻坚行动计划中,贵阳因地制宜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组织方式,以产业为平台、股权为纽带、金融为杠杆、平台公司为主体、集体和农户共享,做大一批龙头企业,完善提升合作社,做实利益联结机制,带动更多群众特别是贫困群众增收致富。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组织方式,全市146家龙头企业、2300余家合作社(其中村社合一825家)带动农户15万户,促进增收近10亿元;实施“三变”项目209个,覆盖贫困户2674户6156人。

     编辑:龙香

清镇市新闻客户端黔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