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后坝区传捷报】贵阳:唤醒沉睡的资源 建设产业聚宝盆
2019-10-25 11:04:38 多彩贵州网
  • 山多地少,是贵州地理形势的客观写照。

      曾经,贵州农村的大面积土地都是种植玉米、烤烟等低价值的农作物,村民们一年的经济收入勉强补贴家用。

      “来一场振兴农村经济的深刻产业革命!”

      在2018年2月贵州省委农村工作会议上,省委省政府提出这一重要部署。贵阳市积极行动,把500亩以上坝区打造作为农村产业革命向纵深推进的突破口,作为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加速器,成为各级各部门实施脱贫攻坚春季攻势、夏秋决战的重要任务。

      建样板带规模,打响农业产业革命

      黔地无闲草,处处都是宝。

      农村产业革命打响后,贵阳市抓住500亩以上大坝这个关键点,一坝一策编制方案,以(市)县为单位系统部署,各地选准主导产业,根据市场需求和资源禀赋,突出一(市)县一业、一乡一特、一村一品,把蔬菜、茶叶、生态家禽、食用菌、中药材等附加值高的绿色优质产品调上去,重点依托龙头企业带动,向精品高效调整产业结构。

      农村产业革命,规模化是开拓市场的基础。没有规模化,就没有规模效应、规模经济。贵阳市聚焦坝区,推动规模化发展,着力解决“样样都有、样样都不成规模”的问题。

      按照“相对连片、实有种植土地面积300亩以上的石漠化、水淹区、已种植果树、茶叶等经果林木的坝区均应纳入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 2019年全市推进创建坝区42个。其中,省级样板坝区10个,达标坝区32个。

      从规模上看,贵阳最大规模坝区是清镇市红枫湖坝区,规划面积5000亩以上。另外还有300-500亩的5个,500-1000亩21个,1000-5000亩15个。主要分布在修文县8个、息烽县8个、开阳县12个、乌当区3个、清镇市9个、花溪区2个。

      因地制宜,调优坝区产业结构

      为了更好地实现坝区经济效益,贵阳市坝区围绕五大主导产业,因地制宜调整坝区产业结构,打造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示范基地。

      坝区主要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发展。这样的发展模式,不仅实现坝区内产业关联度高、辐射带动力强、多种主体参与的聚合融合,更能实现优势互补、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截至目前,贵阳市坝区入驻龙头企业47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96家。

      同时,坝区大力发展采摘农业、创意农业、休闲农业、康养农业等农业新业态,将17个蔬菜产业坝区纳入乡村旅游线路,切实发挥现代高效山地特色农业的经济价值、生态价值、社会价值和文化旅游价值,全面提升坝区综合效益。

      地处黔中山原丘陵中部的息烽县,地势南高北低,海拔约1000—1200米,年平均气温14.5C,年均降雨量1111毫米,这样独特的环境为葡萄的种植提供了理想环境。

      息烽小寨坝镇潮水坝区作为省级样板坝区,因地制宜种植葡萄,“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发展促使坝区主导产业全覆盖。目前,当地6000余亩葡萄产业形成“红岩葡萄”地理标志品牌。该坝区9月底坝区平均亩均产值7416元,预计明年新增葡萄产业全面投产后坝区亩均产值预计突破12000元。

      点土成金,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青山绿水变金山玉水,空气林地变财气宝地。

      土地是产业发展之本。与山地种植相比,在坝区发展种植业,肥沃的土壤、充足的热量都为农作物生长提供了更加有利的条件,也更有利于种植业的扩产。

      加快推进500亩以上坝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是全省振兴农村经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大政策措施,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

      花溪区黔陶坝区主导产业是香葱,按2018年测算,香葱平均亩产量4000斤,生姜产量3500斤/亩,亩产值16000元左右。农业种植通过统一品种、统一管理、统一包装、统一品牌、统一销售的方法,强化基础设施建设,优化产业结构,创建样板坝区,可使亩产值达18000元左右。

      贵阳市迅速统筹推进坝区基础设施建设,与高标准设施蔬菜基地设施建设相结合,全市2.5万亩高标准设施蔬菜基地建设,在坝区规划建设面积2.62万亩。截止目前,已完成基地建设土地流转工作,平整土地1.92万亩,完成施工图设计1.37万亩,移交建棚土地0.82万亩。同时,与高标准农田建设相结合。2019年新建高标准农田11.19万亩,其中涉及500亩以上坝区农田治理总面积7.41万亩。项目实施后预计新增坝区机耕面积4.63万亩,灌溉达标面积2.35万亩,节水灌溉面积0.94万亩。

      在贵阳坝区这片土地上,农村改革的新活力正在涌动。贵阳坝区完成高效经济作物种植13.37万亩,其中蔬菜种植7.41万亩(次),中药材种植0.29万亩,果树、茶叶及绿化苗木种植3.14万亩,食用菌种植0.04万亩,优质粮油2.02万亩,稻、鱼综合种养0.32万亩。坝区农产品商品化率74%,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农民4.76万人(其中贫困人口0.29万人)。

      实践证明,充分利用好坝区种植,是推动贵阳市农业产业高效发展的重要途径。坝区农业打破了山地经济发展受到的诸多制约,对于盘活贵阳本土资源、壮大农业经济、促进山区农民增收致富具有重要意义。(本网记者 何清青)

    编辑:龙香

清镇市新闻客户端黔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