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话民博】民博会的现实主题与文化母题
2019-10-25 10:56:52 多彩贵州网
  • 编者按:10月25日一27日,2019年中国(贵州)国际民族民间工艺品·文化产品博览会(简称“民博会”)在贵阳举办,为营造积极的舆论氛围,本网特开设“晨话民博”专栏,敬请网友关注批评。

      “脱贫攻坚”这四个字,既是历史使命也是现实任务,既是经济指标也是文化的影响指标,既是新闻热词也是精神指令,浸透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建设等各个领域,对“民博会”也是这样。

      民族民间工艺与文化产品,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或者说作为民族文化的一个载体,其产生与传承,流播与保护,既是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也是一定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的产物。在一些地理和交通比较开阔,经济开发比较早的地方,民族民间工艺要么与其他文化形态结合,产生新的工艺品种,要么在流传中变异湮没,而贵州由于特殊的自然地理人文条件,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与“隔山喊得应,走路要半天”形成的“文化千岛”,反而保有和传承了品类丰富、品种多样的民族民间工艺。随着改革开放打开山门,扶贫开发进入大山,交通条件不断改善,藏于深山的文化瑰宝被不断发掘和发现,展示出多姿多彩的丰富形态,在时代精神的观照下焕发出新的生命张力。

      脱贫攻坚、文化交流、市场经济,既赋予了民族民间工艺崭新的经济文化价值,又让民族民间工艺承载起奔向小康的使命任务。民间工艺的传承保护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民间工艺转化为文化产品得到产业项目的有力支持。在创意文化、时尚文化、大众文化、旅游文化的交互影响下,民族民间文化由“原生态”不断裂变,产生出新的文化产品,既丰富了文化市场、满足了人们对贵州民族文化产品的需求,又在这个过程中增强了边远山区、少数民族地区群众的自信心和自豪感,从而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

    在贵州省台江县民族中学,学生们在第九届校园文化艺术节上表演“反排木鼓舞”

      如今,穿民族盛装、看民族舞蹈、听民族歌曲不再是“保护落后”,反而成了一种时髦的享受;经过再创作和工艺设计翻新,银饰蜡染、挑花刺绣进入大都市时装秀;芦笙、“八音”、三眼萧、小片的绿色木叶可以独奏也可以协奏,在现代乐器与电子乐器的场景中让人迷醉。

      可以说,民族民间工艺及文化产品,既为脱贫攻坚助威给力,又是同步小康的外在标志。脱贫攻坚使民族民间工艺及民族文化产品焕发生机活力,民族民间工艺及民族文化产品又给脱贫攻坚注入了新的能量。脱贫攻坚的时代主题与民族文化的永恒母题相遇,使“民博会”更加丰富多彩、更加充满魅力。

    编辑:龙香

清镇市新闻客户端黔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