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后坝区传捷报】以500亩以上坝区为“主战场” 打造贵州农村产业革命“聚宝盆”
2019-10-16 08:59:54 多彩贵州网
  • 相关链接:耕地是农业生产的基本要素,对缺乏平原支撑的山地贵州来说,坡度6度以下的平坝地区更是稀缺的农业资源。据去年摸底调查,贵州省连片500亩以上的坝区共有1725片,除云岩区和雷山县以外,每个县都有,共涉及854个乡镇4700个村。

      多彩贵州网讯(本网记者董瑶)稻花香里说丰年,特色产业兴天下。去年以来,以茶叶、食用菌、蔬菜、生态畜牧、石斛、水果、竹子、中药材、刺梨、生态渔业、油茶、辣椒为主体的12大特色产业取得了突出成绩。其中,发展蔬菜、食用菌、辣椒、生态渔业的着力点落在了坝区这块宝地上。

      硕果挂满枝头

      1至9月,贵州省500以上坝区共种植优质特色粮油作物247万亩、经济作物321万亩。坝区平均亩产值已实现5861元,超过去年全年平均亩产值约200元,开启了贵州省农业农村现代化新征程。

      有哪些优秀榜样?

      10月初,在通往修文县小箐镇龙山村的公路上,一辆辆满载蔬菜的卡车络绎不绝地驶出龙山村夏家沟,通过高速,将当地蔬菜运往全国各地。“合作社统一给农户们发种子,到了采摘季,通过合作社统一收购、统一包装统一商标品牌进行销售。目前,合作社与广东、广西、四川、浙江、湖南、湖北等省外客商合作,将山里的宝贝销往省外。”修文县联绿果蔬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汪发友说。

      修文县小箐镇辣椒基地(刘肇锦摄)

      当地村民张国营告诉记者,他家今年种了十多亩辣椒,每亩产量在6000斤左右,全部交给合作社,今年辣椒的价格每斤为1.6元左右,每亩他就有将近10000元的收入。

      在深入推进500亩以上坝区产业结构调整的热潮中,修文县联绿果蔬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只是一个缩影。

      在遵义市湄潭县黄家坝街道官堰村麦子寨组,一畦畦整齐的香葱收获在即,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清香。当地采取“合作社+农户”的经营管理模式,实施“统一农资供应、统一统防统治、统一销售”。

      今年的香葱进入第二季采收尾声,从湄潭县城乃至遵义等地来的商贩,以每公斤7至8元的价格收购,“香葱一年能收三季,产量最高的一季能收4000多斤,最少能收1000多斤。”当地村民黄朝贵说。当地有80%以上的人在种植香葱,有的还向地多的人家租地种香葱。

      湄潭县黄家坝香葱基地

      截至目前,当地已发展绿色香葱基地5000余亩,实现年产量2.5万吨,产值7500万元,亩产效益15000元。

      有哪些利好政策?

      贵州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坝区结构调整,以500亩以上坝区为重点,以特色化、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绿色化为方向,发展“专精特优”农产品,打造贵州省农业现代化的“样板田、科技田、效益田”。

      为此,贵州省政府办公厅专门出台了《关于支持新型经营主体推进500亩以上坝区农业产业发展的意见》《贵州省500亩以上坝区种植土地保护办法》等一系列利好政策。

      开阳“网红”贝贝南瓜远销北上广深

      据了解,《关于支持新型经营主体推进500亩以上坝区农业产业发展的意见》通过财政奖补的形式,支持在坝区进行规模生产经营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龙头企业和农民合作社),推进坝区农业产业快速发展。一方面是产值奖补。把产值作为坝区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抓手,按年平均亩产值8000元、1.2万元和2万元分档,分别补助每亩1000元、1200元和1400元,补助资金主要用于农业生产、加工设施的建设和技术培训等。另一方面是基础设施建设奖补。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包括灌排工程、田间道路、土地平整和农田输配电等,每亩补助资金按新建不超过3000元、提升改造不超过2000元的标准执行。另外,还将在政策性保险、农业生产用电价格、农产品“绿色通道”、冷链设施用地等方面落实优惠政策,对新型经营主体给予积极支持。

      有哪些目标计划?

      在深入推进500亩以上坝区产业结构调整的“作战图”中,将创建认定100个样板坝区、500个达标坝区,实现达标坝区亩均产值8000元以上,样板坝区亩均产值1.2万元以上的总目标。

      铜仁市思南县塘头镇千亩荷花基地

      而要实现这个总目标,要着力推进改善基础设施、推进土地流转、培育新型主体、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综合效益五个关键环节。

      基础改善是坝区发展的前提,也是农业补短板强弱项的重点领域。全省各地通过整合资金、加大投入,实现坝区基础设施逐步改善。全省坝区有效灌溉率71%,道路通达度73%,冷库库容18.7万吨,均较2018年底明显增长。

      通过土地流转,尽可能地把坝区土地集中经营、集中整治,有利于推进规模经营、实行标准化生产。各地通过国有农投公司(或村合作社)流转土地反租倒包、龙头企业流转后自主经营、农户入股等方式,实现坝区土地流转率43.4%,较2018年底提高10.9个百分点。

      通过培育和引进农业龙头企业,组建专业合作社和股份合作社,能够有力推动坝区农业市场化、规模化发展,推进坝区农业产业结构深度调整。坝区新型经营主体覆盖率65%。

      预计今年坝区粮经比38:62,经济作物比重比去年提高5个百分点,复种指数提高18个百分点,农作物参保率61%以上。目前坝区已实现满栽满种。

      通过大力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组织方式,推进农村“三变”改革,探索农银企产业共同体模式,引导新型经营主体与农户开展股份合作,将坝区结构调整与农民增收脱贫紧密联结。同时,大力抓好坝区农产品产销对接,扶持打造绿色优质农产品品牌,确保种得出、销得了、卖得好。

      生态渔业促进农民致富增收(图片由贵州省生态渔业专班提供)

      在今年“中国农民丰收节”启动仪式上,贵州省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厅长杨昌鹏曾表示,当前,贵州农业正在发生“六大转变”——从自给自足向参与现代市场经济转变、从主要种植低效玉米向种植高效经济作物转变、从粗放量小向集约规模转变、从“提篮小卖”向现代商贸物流转变、从村民“户自为战”向形成紧密相连的产业发展共同体转变、从单一种养殖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转变。

      实践证明,实施500亩以上坝区产业结构调整正当其时,成效斐然,一幅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贵州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除标注外,本文其余图片由本网记者刘肇锦摄

    编辑:龙香

清镇市新闻客户端黔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