跌宕起伏七十载 筑城价改谱新篇 贵阳市物价变迁印证建国七十年发展历程
2019-09-19 09:29:18 多彩贵州网
  • 多彩贵州网讯(胡婷婷 史进明 本网记者 文彬)价格是经济运行发展的“晴雨表”,是政府宏观调控的重要指标。新中国成立七十年来,贵阳物价既有大起大落时期,也有小幅波动阶段。物价的跌宕起伏反映了贵阳市经济发展的曲折奋进历程。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特别是十八大以来,价格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完成了计划价格体制向市场价格体制的转变,建立了市场决定价格机制,现代市场体系不断完善。

      前30年,计划经济艰难探索,计划价格一统市场

      建国到改革开放前,全国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价格管理体制,商品基本由国家直接定价,物价不能准确反映市场供需变化,贵阳物价经历了三年经济恢复期、三年经济调整期的较大波动,其余阶段运行比较平稳。

      1950—1952年:三年经济恢复期

      1949-1950年初,全国涨价风潮连续发生。1951年受朝鲜战争爆发影响,贵阳市零售物价上涨31.9%,为建国七十年的最高涨幅。1952年,贵阳市委、市政府坚决执行中央提出的“边战、边建、边稳”方针,零售物价上涨2.0%,涨幅较1951年回落29.9个百分点。

      1953—1957年:“一五”时期

      从1953年起,贵阳市取消粮食的季节差价,适当调整地区差价和城乡差价,按对象分别实行批发价供应和零售价供应等措施,比较注意发挥价格的调节作用,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的活跃,稳定了市场物价。“一五”期间贵阳市零售物价累计上涨10.3%,年均上涨2.0%。

      1958—1965年:“二五”和三年调整时期

      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由于经济工作指导上“左”倾错误及严重的自然灾害影响,生活必需品特别是食品价格大幅上涨,集市价格远高出国营牌价。1961年贵阳市零售物价上涨13.5%,其中国营牌价仅上涨2.3%,但市价涨幅高达462.9%,物价稳定局面被打破。为保证居民生活,稳定市场物价,贵阳市按照中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调控物价。1962年后,物价开始回落,1963年贵阳市零售物价下降17.5%,1964年与1963年持平,1965年上涨0.8%,物价基本回到正常状态。

      1966-1976年:“十年动乱”时期

      这一阶段,生产受到严重干扰破坏,市场供应严重偏紧,加上长期冻结物价,导致价格体系与价格管理体制不合理的表现更为突出,不同商品之间的比价不合理,同类商品的差价不合理。“十年动乱”时期贵阳市零售物价涨跌幅始终在1个百分点上下波动。

      改革开放40年,市场经济稳步迈进,价格改革绽放活力

      改革开放以来,贵阳市价格改革经历了改革计划价格管理体制,建立、完善主要由市场形成价格的机制,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等阶段,取得巨大成就。在不同的价格改革阶段,贵阳市物价运行呈现出各自的特征。

      1979—1991年:改革计划价格体制阶段

      1979—1984年为计划价格改革探索阶段。这一阶段的改革大幅度提高了粮食价格,打破了单一的计划价格,推动物价不断上涨,但总体相对平稳。六年间贵阳市居民消费价格上涨18.0%,年均上涨2.8%。1985—1988年为价格形成机制的转换阶段。此阶段改革的重点是转换价格形成机制,但因价格放开范围过大,经济过热,经济不协调发展,价格调控体系不完善,物价迅猛上涨,四年间贵阳市居民消费价格累计上涨56.9%,年均上涨11.9%。1989—1991年为计划价格改革整顿阶段。此阶段,市委、市政府坚决执行“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全面深化改革”的工作方针,严格落实国家关于调控物价的相关政策,抢购涨价局面得到控制。三年间贵阳市居民消费价格分别上涨18.1%、2.3%、5.8%,与1988年上涨21.8%相比,涨幅分别回落3.7、19.5、16.0个百分点。

      1992—2000年:建立主要由市场形成价格的机制阶段

      这一阶段,价格放开范围较大,改革领域较广,市场形成价格的主体地位逐渐确立,贵阳物价大幅上涨,1992-1994年贵阳市居民消费价格累计上涨57.8%,三年年均上涨16.4%,1994年涨幅达21.3%。为抑制物价大幅上涨,市委、市政府坚决执行国家调控政策,取得实效,1995-1997年,贵阳市居民消费价格分别上涨19.2%、11.7%、2.5%,与1994年相比涨幅分别回落2.1、9.6、18.8个百分点,受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影响,1998年起全市物价逐渐进入下行通道,1998-2000年,贵阳市居民消费价格涨幅分别为0.5%、-2.4%、-1.3%。

      2001年至2012年:完善主要由市场形成价格的机制阶段

      这一阶段价格调控的主要领域是资源要素价格、农产品价格、垄断行业价格以及公共产品价格,市场形成价格的机制不断完善,改革效果逐渐凸显。贵阳市居民消费价格运行基本平稳,各年涨幅分别为3.2%、-1.6%、0.8%、2.1%、0.7%、1.1%、5.1%、7.0%、-2.3%、2.9%、5.5%、2.6%。在2007年、2008年、2011年,贵阳市居民消费价格分别上涨了5.1%、7.0%和5.5%,物价上涨比较明显,主要是受国际大规模开发生物能源、世界金融危机、市场货币流通过剩等因素影响,物价结构性上涨明显,这三年贵阳市食品价格分别上涨14.6%、18.1%、13.2%。

      迈入新时代,民生改革成效凸显,价格改革谱写新篇

      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标志着价格改革进入新时期。这一阶段市委、市政府主要从“放、管、服”三方面发力,并结合贵阳实际,加大民生领域改革力度,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一是通过“放、管、服”完善市场决定价格机制,最大限度放开竞争性领域和环节价格,实现管细管好管到位,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清费减负降成本。农产品、电力天然气、医药等领域价格改革取得重大突破,价格杠杆促进降成本、调结构成效显著,民生领域“保基本”政策框架初步确立。二是按照“依靠大市场推进大扶贫”的工作思路,立足贵阳市的消费大市场,着眼全省大扶贫,综合施策,从供给、物流冷链、批发、销售等环节,全面发力,推进“菜篮子”工程建设,着力破解“买菜难、买菜贵”难题,形成了“菜篮子”价格指数低,价格与周边省会城市基本持平,市民获得感、满意度不断提升的良好局面。2013-2018年贵阳市居民消费价格各年分别上涨3.2%、2.7%、2.3%、1.1%、1.0%、2.0%,除2013年“破3”外,其余年份皆在1.0%-3.0%之间运行。

    编辑:龙香

清镇市新闻客户端黔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