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化雨润筑城——贵阳市改革开放成就巡礼
2019-09-18 08:49:27 贵阳网
  • 时间是最伟大的书写者。70年,光阴飞逝,沧海变桑田。70年,日新月异,旧貌换新颜。

      从花溪区石板镇、小碧乡实行包产到户试点,到率先在全国探索建立街道财政、较早实施蔬菜产销体制改革、较早实现社会公共交通体制改革,再到率先建立生态保护“两庭三局”司法体系,推动政府数据共享开放,探索城乡“三变”改革……贵阳从未在改革的路上停止过脚步。

      从1981年第一家合资企业成立,到1985年国务院批准贵阳为甲级开放城市,到引进华日牌电视机、风华牌电冰箱、飞碟牌洗衣机、瀑布牌手表等生产线,再到建设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核心区,吸引一百余家国内外500强企业落户……贵阳始终向世人展示着不同历史阶段的开放姿态。

      几十年,朝乾夕惕。敞开胸襟、拥抱世界,贵阳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主动融入全国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全面开放新格局。

      数十载,风云激荡。依靠改革开放,贵阳从一个信息闭塞、贫穷落后的西部欠发达城市发展成为一个海纳百川、包容并蓄的内陆开放型城市,“爽爽贵阳”“中国数谷”成为贵阳最靓丽的名片。

      登高望远天地阔,八方通衢势如虹。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贵阳正围绕建设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核心区、西部陆海贸易新通道重要节点城市、中高端消费品贸易之城和制造之城定位,大力实施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在全省实施对外开放新征程中体现“省会担当”。

      改革开放,向着碧海蓝天,向着星汉灿烂。

      深化改革创新释放对外开放新动能

      小碧乡,贵阳第一个尝到改革开放甜头的地方。1979年,贵阳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在小碧乡率先实现联产承包责任制。由此,贵阳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一路高歌,砥砺前行。

      从开放农村市场,到“四在农家·美丽乡村”改革、农业产业化经营改革、农村税费制度改革,再到农村“三变”改革、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一个又一个农村改革经验,为贵阳农村发展注入新动力;一个又一个支持政策,为贵阳的农村带来希望。

      2017年,贵阳在全省率先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率先实现土地确权颁证整市全部通过验收,为贵阳农村集体产权制度的改革奠定了良好基础。

      2018年,贵阳入选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单位,探索集体经济新的实现形式和运行机制,不断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富裕、农村繁荣。

      自此,贵阳的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进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新起点上,贵阳正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把全市农村建设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改革开放之火一经点燃,就形成燎原之势。从农村到城市,从局部到整体,贵阳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全面深化。

      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改革从来都是不走寻常路;解放思想,胸怀天下,开放从来都是没有回头路;奋斗前行,改革开放让贵阳走上了一条快速发展之路。

      1984年5月,中共贵阳市第四次代表大会提出全市实现“三个根本好转”,大力推进两个文明建设,为20世纪末全市经济振兴打下坚实基础。

      紧接着,在不到两年时间内,市委、市政府在扩大试点的基础上,先后出台了10个政策性文件,为搞活企业作出了157条规定。

      改革只有进行时,开放永远在路上。贵阳陆续开展了大数据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司法体制改革等一批在全国有影响的改革……

      在改革创新中,区域经济迅速扩张。“十一五”期间,贵阳地区生产总值从2005年的525.62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1121.82亿元,年均增长14.2%,高于全国、全省平均增速,创新中国成立以来用5年时间翻番的最快增速。

      “十二五”期间,贵阳经济增速在全国省会城市中4年位居第一、2012年位居第二,经济总量占全省的比重从24.4%提高到27.5%,率先在全省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历史性新突破。

      2018年,贵阳地区生产总值完成3798.45亿元,增长9.9%,经济增速连续6年位居全国省会城市第一,全面小康指数在全国294个地级城市中位列第49名,荣获“影响中国”2018年度城市称号。

      在改革创新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明显。获批全国移动金融试点城市、科技金融试点城市,贵州金融城建成投用,全国首家大数据交易所、众筹金融交易所开业运营,贵阳银行A股成功上市,会展业综合排名进入全国省会城市前列。

      在改革创新中,大数据成为贵阳转型发展的强力引擎。获批建设国家级大数据产业发展集聚区、大数据产业技术创新试验区,成为国家大数据(贵州)综合试验区核心区;成为首个国家大数据及网络安全示范试点城市、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国家试点城市、国家中小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推进工程试点城市……

      改革开放,一场继往开来的深刻变革,一条永不停歇的进取之路。回望来时路,在贵阳人的血管里,始终流淌着敢为人先、敢闯敢试的血液;当机遇来临,贵阳人总是能积极行动、迅速抓住。

      在国家实施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重大战略中,贵阳顺势而为、积极作为,提出了建设在西部地区有影响力的国际化都市、中高端消费品贸易之城和制造之城的目标,描绘了“一品一业、百业富贵”发展愿景,以实际行动在贵州建设国家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中作表率、走前列。

      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对外开放新活力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在贵阳开放进程中,改革正是这股活水。

      数十载的改革开放历程,是贵阳不断解放思想、优化营商环境、发展生产力的生动实践。

      数十载的改革开放历程中,贵阳抓住机遇,高举改革开放伟大旗帜,把优化营商环境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刀刃向内、勇于自我革命,切实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换来市场活力的“加法”。

      一流的营商环境是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加快对外开放步伐,实现地方经济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深谙此理的贵阳,从未停下改革的步伐,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和勇气,坚定不移地用改革推开机遇之门,深化重要领域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打造好重商、亲商、敬商、安商、富商的发展环境。

      惟创新者强。贵阳勇闯改革创新高地,先后制定出台了《贵阳市政府数据共享开放条例》《贵阳市政府数据资源管理办法》《贵阳市政府数据共享开放工作考核暂行办法》《贵阳市政府工作部门权责清单管理办法》《贵阳市行政审批基本流程管理办法》等法规制度,全面明确了各级政府部门对政府数据资源管理和共享开放的权责,以及权力清单的编制、调整、公布和履行审批职能的基本流程,为优化营商环境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

      惟改革者进。贵阳积极转变政府职能,以深化“放管服”改革为抓手,大力简政放权,不断规范市场秩序,构建“一张网、一朵云、一个号、一扇门、一支笔、一次成”的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格局,着力打造政务服务最优城市,最大限度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贵阳改革创新的步伐越迈越稳、越迈越大,结出累累硕果——

      更彻底地“放”。在全面取消非行政许可类审批的基础上,持续减少行政审批事项,做到应放尽放、应减尽减;统筹推进“证照分离”和“多证合一”改革,做到能整合的尽量整合,能简化的尽量简化、该减掉的坚决减掉;全面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真正实现“非禁即入”。截至目前,贵阳市已全面取消非行政许可类审批,取消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7项、涉企涉民证明事项757项。

      更有效地“管”。创新监管举措,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抽查情况及查处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开;充分发挥贵阳大数据优势,大力推行“互联网+监管”模式,实施分级分类监管,促进政府监管规范化、精准化、智能化;建立标准统一、支撑有力的全市数据共享网络体系,实现网通、云通、数据通,智慧政务服务和社会治理能力显著提升。

      更优质地“服”。大力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公布权力清单、审批清单、负面清单,制作审批流程图,创新开展“不能说不行,怎么做才行”和“窗口无否决权”服务,有效限制审批自由裁量权;持续深化“一网通办”,今年将实现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到100%,100个政务服务高频事项实现“一次办成”,企业开办审批通过“一网通办”平台系统1个工作日以内完成,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限压减至99个工作日以内,不动产一般登记、抵押登记业务办理时间压缩至5个工作日以内,企业和群众办理业务所需提供材料减少60%以上,招商引资项目实现100%全程代办,让企业和群众办事更明白、更舒心、更快捷。

      ……

      如今,良好的营商环境已经成为贵阳市的一张新名片,良好的营商环境让贵阳成为创业创新沃土,2018年,全市日均新增市场主体286户,市场主体总量达到49.4万户。

      凭借良好的营商环境,贵阳上榜“影响中国”2018年度城市榜单,获评2018年中国企业营商环境十佳城市,入选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百强。

      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发布的2018年中国城市营商环境评价报告显示,贵阳的营商环境指数排名从去年的第30位跃升至第14位,其中,产业软环境排名第8。

      ……

      多领域大力度的改革之下,贵阳这片沃土正迎来新的开放机遇。贵阳将在营造对外开放新环境上积极示范、强化引领,以深化“放管服”改革为抓手,全力以赴打造与全省“首善之区”相匹配的营商环境,构建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具有贵阳特色的一流营商环境。

      做强开放平台培育对外开放新优势

      敞开大门、打开窗户,新鲜空气才会源源不断,发展的新动能才会持续涌动;只有善于抢抓战略机遇,始终坚持扩大对外开放,才能赢得跨越式发展。

      贵阳人深知,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关键是要构建对外开放大平台、畅通对外开放大通道。

      作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火车头”“发动机”,在借助外力张开赶超双翼的同时,贵阳全力强化平台打造,高标准推进高新区、经开区、综保区、双龙航空港经济区建设,加快形成“四轮驱动”的开放新格局,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

      高新区突出科技创新驱动区、高新产业集聚区、现代商务服务区、人才特区“一体四区”的战略定位,充分运用中关村的品牌、资源等,联合国内外高校、机构、企业,推进科技研发、技术交易、科技金融、孵化加速、云数据“五大中心”建设,打造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软件与信息服务业、光电产业“五大基地”。

      经开区按照“园区高端化”的要求,推动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加快形成大数据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新医药和健康产业集群,2017年成为全省首个千亿级产业园区,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新引擎”、全省现代制造业和大数据产业的重要“领跑者”。

      综保区积极用好用足各项政策,推进与国内外发达经济体在贸易、金融、科技、生态等领域的合作与交流,努力打造“内陆开放试验区、科技创新先导区、金融创新引领区、高端制造聚集区、现代服务业示范区”。

      双龙航空港经济区按照“一核四区、内外双环、绿网融城”的整体空间布局,突出生态特色、文化特色、科技特色,加快发展临空核心产业、临空关联产业、特色优势产业,建立高端化、国际化并富有航空指向性和关联度的产业体系,加快建成特色鲜明、富有活力的国家级航空港经济区。

      开放的程度,决定发展的速度;视野的宽度,决定发展的格局。随着“四轮驱动”开放格局的逐步构建,大平台积蓄的正能量日益催生出发展的强大活力。

      一个显著的标志是,生态文明贵阳会议升格为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数博会成为全球大数据领域的盛会,在生态文明建设和大数据发展两面国际化的旗帜下,“爽爽贵阳”和大数据成为贵阳最为响亮的名片。

      如今的贵阳,已从一个信息闭塞、贫穷落后的西部欠发达城市,发展成为一个海纳百川、包容并蓄的内陆开放型城市,开放大门越开越大,通向世界的道路越来越宽,迈向世界的步伐越来越快——

      开放通道加速拓展。截至目前,贵阳已开通至洛杉矶、旧金山、莫斯科、米兰、巴黎、墨尔本6条洲际航线,高铁直达香港。

      开放平台不断做优。中国(贵阳)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设立;贵阳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为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国家双创示范基地,贵阳经济技术开发区成为国家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贵阳综合保税区跨境股权投资国家试点工作取得突破,贵州双龙航空港经济区发展规划实施。

      开放合作持续深化。东盟——贵州(贵阳)旅游文化推广中心成立,中印IT产业集聚区启动建设,瑞士(贵州)产业示范园加快建设,国际友好交往城市达到17个。

      开放红利加快释放。去年,贵阳进出口总额达到34.94亿美元,增长15.2%;实际利用外资15.89亿美元,增长18.1%;新引进国内外500强企业15家,累计达到113家;新引进项目实际到位资金2218.67亿元,增长35.4%。

      ……

      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和“一带一路”建设将带来“陆港复兴”的重大历史机遇,给贵阳这样的内陆城市拥抱世界、走向世界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性机遇和战略性平台、载体。

      风帆竞起正当时。贵阳将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以中高端消费和中高端制造为引擎,加快建设国家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核心区,形成具有贵阳特色的高水平对外开放新格局。

     编辑:龙香

清镇市新闻客户端黔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