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大攻坚战之一。贵州是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每一条战线都正以不同的方式、发挥最大的优势、尽最大的努力参与到这场攻坚战当中。“贵州文军”这一战线,一路前行一路歌。
践行“四力” “鼓”与“呼”
围绕打赢脱贫攻坚战,鼓!呼!
“脱贫攻坚春季攻势”“脱贫攻坚春风行动”“脱贫攻坚夏秋攻势”“秋后喜算丰收账”“冬季充电”“脱贫攻坚发起总攻夺取全胜”“脱贫攻坚夏秋决战”……每一场行动,“贵州文军”从未缺席,访农户,听民声,看变化,话未来。
正安吉他产业园生产车间
2017年,100名省内各新闻媒体单位的新闻记者分赴全省100个村,蹲点一月,与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的干部群众一同生活、劳动,参与并记录这场波澜壮阔的大扶贫战略行动;
2018年,省委省政府发出脱贫攻坚“春风行动令”,提出“来一场振兴农村经济的深刻的产业革命”,与“深刻”的产业革命一路相随的,还有新闻战线带有泥土芬香、思想光芒的“深刻”报道、观察;
2019年,“四力”“四全”建设大型主题采访实践活动开启,记者们走村串寨,与老百姓同吃同住,以原汁原味的群众语言诉民情说变化,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加油、鼓劲。
…………
贵州新闻宣传战线始终把“舆论扶贫”作为重要任务。一系列实战经验、攻坚故事、战斗捷报,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用生动的事例、鲜活的话语为决战脱贫攻坚擂鼓助威,发挥新闻舆论工作的“领航者”“定盘星”作用。
主旋律更响亮,正能量更强劲。
2018年12月29日,”礼赞四十年 颂歌致英雄——2018贵州脱贫攻坚群英谱发布仪式”在贵阳举行 贾智 摄
截至目前,贵州省共选树出498名“贵州脱贫攻坚群英谱”先进典型,文朝荣、黄大发、刘芳、南仁东、杜富国被中宣部评为全国“时代楷模”,这些先进典型,在全省乃至全国都产生了重大影响,传得开、叫得响,有效激发了贫困群众自强不息、自力更生的内在动力。
“贵州文军”队伍除了“摇旗呐喊”,提振精神士气,很大一部分还成为脱贫攻坚战役的“急先锋”。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下派数名驻村干部、工作队驻扎在基层,多方筹措资金、强力推进项目,解民忧、谋发展,以苦干实干回应新时代新期待。
精准帮扶“创”与“干”
聚焦脱贫重点难点问题,创!干!
如何创?如何干?
“精准扶贫”要讲究“绣花”功夫,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全过程都要精准。“贵州文军”正致力于绣好脱贫攻坚每一针、每一线。
2016年,贵州成为中央电视台“国家品牌计划·广告精准扶贫”全国首个试点省份,贵州猕猴桃等4种产品免费亮相央视重点频道;2017年、2018年列入广告扶贫项目的贵州产品数量分别达到8种,2019年又有贵州刺梨、盘县火腿、遵义茶等8种产品入选。
贵州省委宣传部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文军”征战深度贫困地区助推脱贫攻坚的指导意见(2017—2020年)》《新闻媒体开展免费广告助推脱贫攻坚工作方案》等“精准攻略”,并整合、科学配置资源力量,省内主要新闻媒体全方位开展免费广告扶贫,刊播特色农产品免费广告,有力推动了贫困地区特色产品销售。
“贵州电商云”搭建的那家网平台,乘“云”而上,助力“黔货出山”
网络扶贫也是“文军扶贫”的新杠杆,为脱贫攻坚增添了新动能。唯品会等16家知名网信企业与贵州13个深度贫困县开展结对帮扶、70余家网络媒体免费宣传扶贫产品与产业。
而贵州本土的“贵州电商云”近5年来相继建设运营那家网、到村里、美乘网等多个在线电商交易平台,兴仁薏仁米、水城猕猴桃、沿河雪莲果、册亨纳桑红糖、册亨糯米蕉、剑河小香鸡、关岭火龙果等各式扶贫产品在网络上掀起一波又一波的“购黔货”浪潮。
贵州探索出的舆论扶贫、免费广告精准扶贫、网络扶贫、社科扶贫等多种模式,系列“组合拳”将更有效地帮助贫困地区干部群众在思想上、心理上、现实中实现脱贫致富。
文化浸润暖人心
“贵州文军”在“扶志”与“扶智”方面,还有着鼓舞人心的力量。
7月18日,在韩国首尔举行的第24届春史电影节上,中国导演柏麟凭借电影《天渠》斩获亚洲导演奖。
电影《天渠》剧照
“遵义无限苍茫的群山,博大开阔、深沉舒展,正如中华民族的形象,充满力量、沉静庄严。我们影片想要展示的是那个年代引导着山区群众开山拓水的老共产党员。”柏麟一年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他们想用这部电影,诠释贵州时代精神。
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
近年来,贵州涌现出的诸多文艺作品,在紧扣时代脉搏、体现新时代贵州精神方面表现突出:报告文学《花繁叶茂——倾听花开的声音》、黔剧《天渠》、音乐剧《吉它·吉他》、电影《出山记》等脱贫攻坚题材文艺精品,既记录了贵州大地决战决胜的火热场景,又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注入了强大动力。
目前,贵州省“十三五”期间文艺创作重点项目、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伟大的转折》已杀青,正在加紧后期制作,以精准扶贫为题材的长篇电视连续剧《花繁叶茂》也已经完成拍摄工作。
不仅“送文化给百姓”,还要“种文化在基层”。多彩贵州文化艺术节、文化进万家、戏曲进乡村等文化惠民活动也开展得如火如荼,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不断完善:66个贫困县和11个民族自治县完成3235个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在深度贫困县和极贫乡镇实施100个“农民文化家园”建设;在20个极贫乡镇建设精神文明活动中心;推动实现乡村学校少年宫项目全省乡镇一级全覆盖……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水平进一步提升。
种下了一颗颗文化种子,保证贫困群众在物质富裕的同时,实现精神富裕——贵州的青山绿水间,生长着脱贫奔小康的希望,也生长着未来乡村振兴的希望。
编辑:龙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