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漂说】杨彝华:身边优秀的人先后落脚贵州 曾好奇是什么吸引他们
2019-04-24 13:58:41 多彩贵州网
  •    “食用菌产业是贵州省脱贫攻坚的重点产业。在云南能帮一万人,你来贵州就能帮三万人……施展空间更大。”

      说这话的,是杨彝华的师姐邓春英。先到贵州科学院工作,她的一席肺腑之言,打动了身在云南的杨彝华。详细了解贵州的人才政策、创新创业环境、食用菌产业发展状况等等之后,杨彝华决定投身贵州食用菌产业建设和脱贫攻坚的热浪中。

    杨彝华(右一)到种植基地指导培育食用菌

      杨彝华,贵州科学院食用菌团队领衔人。来自云南,在贵州工作时间1年。第七届贵州人博会即将召开之际,多彩贵州网记者采访到杨彝华。

      问:以前,以为贵州是什么样的?

      听说以前经济比较弱,但近几年发展得特别快。近几年,我周围一些优秀的人先后到贵州落脚,我很好奇是什么吸引了他们?

      问:初到贵州的印象?

      高速公路和“信息公路”发展迅速。

      问:现在工作生活得怎样?

      生活上,刚来时水土不服身体不适,现在好些了。

      工作已经逐步走上正轨。对团队的发展、贵州食用菌产业发展思考越来越多,思路越来越清晰,目标越来越具体。我和团队都非常有信心,到年底一定能让大家看到贵州部分示范地区“野生食用菌保育示范区”的初步效果。今后希望为贵州培养一支本土的技术人才队伍。

      问:为什么会选择贵州?

      云南用30年把野生食用菌产业做到全国第一,曾经的快速发展现在已趋平缓。而在贵州,食用菌作为脱贫攻坚的重点产业,裂变式发展速度惊人,野生食用菌产业具有成为大山深处脱贫致富新亮点、食用菌产业发展新的增长点的潜力。

      云南这方面的人才很多,就像邓春英师姐所说,我的专业知识,在云南如果能帮助1万人,在贵州就可能帮助到3万人。

      问:在贵州收获了什么?

      收获了良师益友、好团队,站上了更高的平台、更大的舞台。一过来,贵州这边就提供了200万元的平台和团队建设资金,500多平米的实验室,工作环境和实验条件等都很有保障。今年还入选贵州省“千人创新创业人才”计划名单。

      我愿意把20多年积累的野生食用菌产业化发展经验,与更多的人分享。希望在贵州帮助一切能帮到的有缘人,善用大自然的恩赐,科学采集,在维护生态安全的前提下,让这些“森林的小精灵(野生食用菌)”更多地为人类服务,从而实现自己更高的人生价值。

      问:在贵州工作以来,感触较深的事是什么?

      刚到贵州的第六天,随省产业扶贫指导小组到铜仁调研。不用过多寒暄,与大家很自然地就开始工作,好像还在云南一般。不管是到大棚,还是去山上看苗木,爬坡下坎,都会互相拉一把,仿佛是一起工作很久,配合默契的老友……干事氛围让人感觉很舒心。

      贵州有开放接纳的人文环境、关怀鼓励的政策环境,相信会有更多的有识之士被吸引过来。

      问:如果有人向你咨询要不要来贵州发展,您会跟他说什么?

      答:如果你还有梦想,贵州恰好是圆梦的沃土!


    记者:李远莉

下载“黔知道”
给你更多精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