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赤水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2020-2035)环境影响报告书》已经编制完成,现将相关信息公示如下:
(一)规划名称:贵州赤水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2020-2035)
(二)规划范围:贵州赤水经济开发区位于赤水市中心城区中部区域,地处天台镇、复兴镇、文华街道办事处和金华街道办事处境内,其中,金华片区“四至范围”为东至万鲢路、南至金华办沙湾村、西至河滨东路、北至鲢鱼溪码头;工业园区片区“四至范围”为东至经开区二号线、南至竹海大道、西至中南大道、北至规划遵沪高铁;复兴片区“四至范围”为东至酒业大道、南至赤习公路、西至酒业支路、北至复兴镇复兴村,规划面积约为12.70平方公里。
(三)规划目标:贵州赤水经济开发区按照工业发展实际,合理研判发展趋势,重点发展竹浆纸制品、绿色食品和竹木家具“三大产业”,围绕奋力打造开放创新集聚高地、产业与技术集聚高地、财富与人才集聚高地、创业与就业集聚高地“四大高地”目标,把贵州赤水经济开发区打造成为黔北地区领先的省级经开区。
(四)规划建设时序:
规划期限为2020~2035年,其中近期:2020-2025年;远期:2026-2035年。
(五)规划的主要环境目标:
(1)空气环境质量目标:空气环境质量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
(2)水环境质量目标:地表水水环境质量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地下水环境达到《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2017)Ⅲ类标准。
(3)声环境质量目标:声环境质量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1、2、3、4类标准要求。
(4)土壤环境质量目标:农用地满足《土壤环境质量 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15618-2018)中的风险筛选值、建设用地满足《土壤环境质量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36600-2018)风险筛选值。
(5)生态环境质量目标:生态环境状况指数(EI)不低于75,生态环境质量满足优级,区域内植被覆盖度较高,生物多样性较丰富,适合人类生活。
(六)规划功能结构
规划到2035 年,规划城市建设用地约11.86 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158.13m2/人。形成“两心、四轴、三区”的总体空间布局结构。
“两心”:以公共服务、居住配套为主的经开区生活配套中心。
“四轴”:以竹海大道、赤水大道形成的片区发展主轴和以赤天大道和天复大道形成的片区发展次轴线。
“三区”:指经开区的三个功能片区,主要是以竹浆纸制品为主的赤天化产业发展片区、以绿色食品、竹木家具等为主的复合型工业园区和以绿色食品(白酒)为主的复兴产业发展片区。
(七)规划相符性分析结论
本规划从指导思想、定位、产业发展方向等方面与《遵义市生态环境空间管控“三线一单”准入清单》、《贵州省新增16个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市产业准入负面清单(试行)》、《贵州省建设项目环境准入清单管理办法(试行)》、《贵州省主体功能区规划》、《赤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及二0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赤水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0年)》、《贵州省赤水河流域产业发展规划(2015—2020年)》、《遵义市城市总体规划(2018-2035)》等相关规划相符。
(八)环境承载力分析
(1)水环境容量及承载力
1)金华片区(纸厂)
金华园区主要是赤天化纸厂为主要发展产业,目前纸厂内部已经建设有5万吨/d的污水处理站,根据规划,该区的所有生活污水、生产废水都将进入该污水处理站处理,自行处理后依托现有排污口排放,不再新增排放量。根据现状监测结果,纸厂赤水河排污口下游断面的水质能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水质要求。金华片区污染物排放量COD、NH3-N分别为874.2t/a、8.82t/a,赤水河W13断面容量COD、NH3-N容量为41249t/a、3145t/a,赤水河COD环境容量还剩40374.89t/a、NH3-N环境容量还剩3136.18t/a。
2)南部复兴产业片区
复兴园区不设置排污口。
3)中部工业园区
规划总处理规模为1.68万立方米/日,三个污水处理厂分别是严家河污水处理处理能力8000m3/d,已建规模为3000 m3/d,监测期间运行处理量为1000 m3/d。五桂桥污水处理厂规模处理能力8000m3/d,已建规模为5000 m3/d,未投入运行。天台镇污水处理厂处理规模800m3/d,监测期间正常运行。严家河水质能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水质要求
工业园区建议总量为COD、NH3-N分别为277.4t/a、27.7t/a,小于严家河W7断面环境容量COD502t/a、NH3-N 3 5t/a。
(2)大气环境容量及承载力
评价区大气环境质量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02)二类区要求,规划区环境容量二氧化硫(SO2):4840t/a、二氧化氮(NO2):2830t/a。园区的大气环境尚存在一定的环境容量。
(九)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1)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根据经开区排污分析,金华片区目前产业主要是赤天化集团的造纸行业,该片区企业在2020年后为运行状态,且后期基本无多余地块供新企业进驻,因此不再对该区块污染源进行预测。本次仅对工业片区及复兴片区进行预测。
复兴片区地块面积较小,2020年后已运行了2家企业,后期入驻企业有限,因此设置为点源;本环评结合规划用地布局、剩余工业用地分布情况来对工业片区剩余工业用地进行地块划分,地块面积较大的设定为点源(20万平方米以上),其余设定为面源。污染源强则根据地块面积进行等比例分配。
根据预测结果可知,各保护目标和区域网格点的SO2、NO2、PM10、PM2.5叠加后保证率日平均质量浓度、年平均质量浓度占标率均<100%。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区域规划环境影响可以接受。
(2)水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经开区污水处理采用分片区处理的方式,共分为三个片区,到规划期末,经开区共有五个污水处理厂对片区内污水进行处理,总处理能力超过1.6万立方米/日,能够满足经开区污水排放需求。其中:
北部赤天化产业片区拥有独立的污水处理系统,自行处理达标后排放;
南部复兴产业片区污水处理结合酒业园区污水处理厂排放,处理能力为0.15万立方米/日。
中部工业园区污水通过三个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总处理规模为1.68万立方米/日,三个污水处理厂分别是严家河污水处理厂需扩大处理能力至0.80万立方米/日,五桂桥污水处理厂扩大处理能力至0.80万立方米/日,赤水大道北侧天台镇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为0.08万立方米/日。
根据预测结果,按照规划提出的污水处理厂规模,五桂桥污水处理厂8000t/d、严家河污水处理厂8000t/d,五桂桥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执行一级A标准、严家河污水处理厂执行一级B标准不可行。所以评价提出对严家河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执行一级A标,保证严家河地表水不超过《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水质标准。
(3)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本次扩区主要在现有的工业基础上进行扩展,旨在将赤水市的现有工业企业进行集中成片发展。根据调查,目前开发区内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的工业基础,本次扩区规划对现有土地利用格局的改变较小。仅发展在局部区域。在新增规划区范围内将使局部区域土地利用结构发生改变,原有景观及生态系统类型也将改变,部分水田、旱地、有林地、灌木林地、建设用地等将被新的建筑物所代替,土壤、植被遭到一定程度破坏,部分自然植被由绿化人工植被所取代,用地范围的生产方式、能量即物质流动方式均发生改变。工业区和城镇的建设,将使原来的农村自然与人工的复合生态系统变成城镇工业为主的人工生态系统,此类影响属不可逆的生态环境影响。植被减少,降低区内植被产氧的生态功能,需要通过绿化措施进行补救。
规划实施后,需要占用规划区内大部门农林用地导致现有的农林用地大幅度减少,规划区内保留的农林用地不满足规划人口需求,但这个问题可以通过从规划区外调入农产品解决。因此,规划实施过程中应千方百计的保护好现有的农林用地,尽可能的保持区内的生态供应。由于规划实施后,大量的农林用地转变为城乡建设用地,通过预测,规划的建设用地可以满足人口增长的需求。交通用地和其他建设用地对于规划人口的承载力也是不足的,规划应合理确定交通用地和其他服务设施用地。
(十)规划环境影响减缓对策和措施
(1)水污染防治措施
1)实行“雨污分流”排水系统。雨水就近排入地表水体或雨水管网,对不同的污水分别处理后,对不能回用的废水经厂区污水处理站,选择技术先进、工艺成熟的污水处理工艺,处理达标后回用或排放。
2)中部工业园区外排废水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类排放标准;复兴产业发展片区外排达标废水经复兴镇生活污水处理厂总排口排放,复兴镇生活污水处理厂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类排放标准。北部金华园区依托现有赤天化污水处理站处理,由赤天化进行地表水排放口统一管理。
3)入住项目排出的污水必须在厂内设置污水处理站预处理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三级标准后方能排入经开区污水收集管网。对于外排污水含有第一类污染物的企业,第一类污染物必须在车间或车间处理设施排放口达标。在污水收集管网未完善,污水处理厂未正式投入营运前,各工业企业排出的污水必须在厂内设置污水处理站处理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标准或相关的行业排放标准后方能排放。鼓励各企业结合自身生产工艺要求和地理位置,在企业之间开展水资源的梯级利用。
4)从源头上降低水污染物排放量。入园企业不断改革生产工艺,推行清洁生产,从源头减少用水量,并加强管理,杜绝跑、冒、滴、漏等现象发生。
5)适时建设中水回用工程,配套中水管网,中水回用率须达到30%。回用浇灌和道路冲洗则需要处理达到《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GB/T18920-2002),回用城市景观水体补给水源则处理达到《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景观环境用水水质》(GB/T18921-2002)标准。根据进入工业区项目的情况和对水质的要求,采取中水价格优惠措施,鼓励企业使用中水,进一步减少新鲜水用量,提高水的综合利用率,回用工业企业则满足《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工业用水水质》(GB/T19923-2005)标准要求。
6)实行污染物排放许可制度,加强对排污单位的监督管理。
7)采取以下有效的防治措施避免该区域地下水的水质和水量产生污染:①凡是可能污染地下水的地面必须硬化处理;②污水采用管道收集,处理达标后外排;③固体废物的收集、贮存场地进行水文地质勘查,同时按关标准设置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场地,采取综合防渗措施,同时配套渗滤液收集装置,防止对地下水的污染。
8)对水污染物浓度高、水质成分复杂的企业,设置事故池,防止事故性排放。
9)建立水资源价格体系,引入污水资源化的市场机制,提高水资源重复利用率,从经济、政策等多方面鼓励中水回用,推动水资源的梯级利用。同时完善中水回用管网,使中水回用率达60%目标。
(2)大气污染防治措施
1)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回收余热
优化能源消费结构,以“清洁”能源为主是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措施之一。评价区执行空气质量二级标准,为协调经开区内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除了严格控制未来工业污染和交通污染外,必须优化该区域的能源消费结构。居民生活用煤应逐步淘汰,工业能源转向以清洁能源电、天然气等。鼓励园区内企业实行余热利用,以达到节能降耗和减排目的。
2)合理布局,严格环境准入入驻企业的厂址选择,必须符合园区总体规划布局。针对入驻项目排放的工艺尾气情况,通过环境影响评价,合理布局和调整厂区平面布置,排气筒高度需满足相关标准要求,以最可能减少对区域空气环境的影响。严格实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环保“三同时”制度,建立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联动机制,把好建设项目环境准入关。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国家明令淘汰、禁止建设和环境污染严重、污染物不能达标排放、不符合环保准入要求、违反“节能减排”原则、违反“审批、核准、备案”程序的项目,一律不予审批。
3)建设期扬尘防治措施
由于经开区内土地高底起伏较大,土方量较大,扬尘污染较大,需加强施工扬尘监管,积极推进绿色施工,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应全封闭设置围挡墙,严禁敞开式作业,施工现场道路应进行地面硬化;渣土运输车辆应采取密闭措施,并逐步安装卫星定位系统;推行道路机械化清扫等低尘作业方式。
4)强化大气污染治理措施,降低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的进驻园区企业,有组织排放工艺废气,要根据生产工艺特点选择相应的更高效除尘、脱硫、脱硝设施等有效的环保治理措施。为减轻园区二氧化硫对当地的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本评价对大气污染物的污染控制措施提出严格要求,应要采取高效的除尘、 脱硫、脱硝措施,确保各污染物达标排放。入驻园区排放重点烟(粉)尘、SO2、NOx污染物源均要装在线监测设施。在规划园区边界种植抗污染性强的阔叶林防护带,减缓园区工业废气排放对周边区域的影响。
5)工艺废气污染防治措施
①工业粉尘通过除尘装置处理达标后,通过排气筒排放,对环境影响较小;
②经开区范围内新建锅炉拟选用天然气、电能等清洁能源;
③针对有机废气产生量较大的企业,应在产生有机废气工段的设备上安装集气装置,集中收集后通过净化设施处理后,可有效地降低有机废气对周边的环境。
6)合理设置卫生防护距离
对按法规需要设立卫生防护距离的工程,必需设立相应的防护距离。由于本 经开区总体规划环评现阶段尚无法确定各企业的具体位置和生产规模等,因此,本园区各企业的卫生防护距离以日后具体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为准;在防护距离范围内不宜建设居民区、生活服务区、办公区、医院、学校等环境敏感区,已有的环境敏感区应分时段、有计划的实施迁出。
7)无组织排放废气污染防治措施
无组织排放主要在原辅料料仓上料料斗、胶带输送机、破碎机产尘点等产尘点。首先通过采用先进的设备(密闭)和操作工艺(负压)来减少无组织废气的产生;其次在无组织扬尘点设置吸风罩和袋式除尘器,通过收集和除尘后,无组织排放中的粉尘大部分得到收集并回收到生产中,从而减少对外环境排放。 对生产过程可能产生的无组织排放废气,例如有机废气等进行收集,能在生产过程中循环使用的,应尽量重复利用。对易挥发化学品和恶臭类物质的储存设施,必须设氮封、浮顶、喷淋等防治挥发物质溢出的措施;对主要罐区应定期开展无组织排放监测,针对毒性大或嗅阈值低的特征污染物在经济技术条件可行的情况下设置自动监测及报警装置,及时掌握和控制无组织排放情况,避免出现非正常排放。
8)加强废气事故排放风险防范措施
加强消防和风险事故防范意识,对废气处理设施定期维护和检查,制定各类风险事故应急措施,特别是使用和贮存强酸、强碱等危险化学品时,必须有相应 的组织机构和完善的管理规章制度。
9)严格执行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计划
经开区在开发建设过程中,应严格执行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措施,尽可能在有限的排污指标范围内引进更多生产工艺较先进、排污较少的项目。经开区内大气污染物最终排放总量不得超过环境允许排放量。
(十一)跟踪评价方案
跟踪评价年限为:2025年、2030年;规划区未来开展环境影响跟踪评价主要内容及要求有以下几个方面:1、规划实施回顾评价;2、判别环境影响预测的准确性;3、环保对策和措施的有效性分析、评估;4、后续发展规划目标及方案的环境和理性分析;5、公众参与调查;6、跟踪评价结论。
(十二)规划单位名称和联系方式
规划单位名称:贵州赤水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联系方式:杨正斌18085295828
(十三)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单位
编制单位:贵州省环境工程评估中心
联系方式:张忠辉18984898917
(十四)公众意见表
见附件1。
(十五)提交公众意见表的方式和途径
公众如想进一步了解规划及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可向建设单位或其委托的环境影响评价机构索取环境影响报告书和其他有关补充信息,公示时间为15个工作日,公示期间,公众可通过电话、邮箱以及寄件等方式提交公众意见表。
(十六)公示期限
本次公示时间为十个工作日。
公示时间:2021年5月17日至2021年5月28日。
附件1:环境影响评价公众意见表.docx
http://www.gzchishui.gov.cn/xwzx/tzgg/zw/zxxx/202105/t20210517_68125643.html
2021年5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