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几年前,因一场意外致残,但他凭借“吃得苦,干得勤”的韧劲,硬是把村里的荒地变成了种植基地,成为当地身残志坚、创业致富的带头人,他就是长沙镇笃睦村村民罗仕海。
罗仕海是长沙镇笃睦村人,2001年中专毕业之后,一直在外务工。2008年务工发生了意外,致使脚踝受伤,评定为四级残疾,难以像以前一样干活。受伤后的他也曾苦闷、消沉,甚至对人生产生过彷徨、怀疑,但亲人的教诲、男儿的担当,使他在迷茫中坚定了与命运抗争的信心,他决心重新站起来,改变命运。
2018年罗仕海带着十多年打拼的积蓄回到笃睦村,准备大干一场。村干部告诉他:“村里很多人出去打工,许多地都荒芜了,需要有技术的人来带头发展产业,现在国家政策好,扶持力度大,你在外面闯荡过,见识多、脑子活,你来带着大家干。”罗仕海一听,更坚定了留在家乡发展。
乡村振兴春风拂面,罗仕海干劲十足。罗仕海听从村里的建议,决定把荒地利用起来。在国家政策和乡亲们的支持下,罗仕海克服种种困难,逐渐流转土地600亩,发展农产品种植。经过三年多的苦心经营,如今,已经发展出了辣椒、高粱、萝卜等多个种植基地。
在种植基地里,务工的村民正抢抓晴好天气,忙着栽种、管护。
笃睦村村民王贵华虽患残疾,但是踏实肯干,基地的各种活计都干的麻利,得到罗仕海的认可,让他当了基地的管理员。成为管理员后,王贵华干活更卖力了,他每天都早早地到基地里查看农作物长势,和大家一起做好日常管护。他告诉记者,自己就在家门口上班,一天能挣两百块钱,感觉现在的生活真是越来越好了。
产业兴旺的罗仕海,并没有忘记乡亲。经常和村里的党支部书记走村入户,在当地的百姓讲堂(群众会)上,宣讲党的好政策,号召大家一起踏实干活,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大家勤劳致富的道理。乡亲们看着罗仕海一步一步干出来的成绩,都认同他说的话,都愿意跟着他干。
笃睦村村民夏大英,今年66岁,她告诉记者:“我在这个基地上班已经两年了,按时拿到工钱, 每天就是除除草、移栽一下长起来的秧苗,跟在家里干的活一样,但是每天有100元的收入呢,比自己种地强多了。”
据悉,在罗仕海的种植基地,务工的有精准扶贫户、残疾人,干一天至少有100元,踏踏实实干一年,怎么也能挣个两三万,大家都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
“如今,大伙儿干事创业的劲头正足,村里也越来越兴旺,好日子才刚刚开始。”罗仕海说。
记者:张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