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堡乡:红土地上绘就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
2021-04-09 08:54:31 张浪
  • 34438ab8cbb248c7842cf8c84ad8d7a5.png

    一年之计在于春。

    走进赤水市石堡乡红星村屯田坝坝区大棚蔬菜基地,在林立的白色大棚里,一片片菜苗生机勃勃,一畦畦蔬菜长势喜人,村民们正在技术员的指导下,精心管护着地里的庄稼。让广阔的田野希望升腾,活力迸发。
    cc4b516184ab4b9abdee948a6de9e3cd.jpg
    一大早,坝区附近的村民等就来到蔬菜基地开始一天工作。
    今天该给西红柿打杈、吊蔓了,技术员一边示范一边讲解,村民们跟着认真学,很快便学会了,开始自己照顾幼苗。
    1848b03b301142789ec65684a4261194.jpg
    “今天干完活,能得80元。年初我就在这干活,天天都有活做。”正在忙着移栽各类蔬菜苗的韦玉兰乐呵呵地说。
    “今年的西红柿管护得不错,长势很好。”蔬菜基地负责人袁启兵告诉记者,今年特意分批次种的西红柿,现在有的已经挂果了,有的还在开花。“分批挂果,可以让西红柿上市时间维持较久,增加收入。”袁启兵说。
    “青山还是青山,村里的生活却大不一样了。”红星村党支部书记袁润明说,以前,村里很多田地没人种,都丢荒了,村里也没啥挣钱的门路。近几年,村里引进企业,流转土地600余亩发展产业,已初具规模,带动村民增收致富,大家腰包都鼓起来了。如今,红星村的荒田荒土都种上了瓜果蔬菜。
    除了西红柿苗,一排排绿油油的辣椒苗、茄子苗等各类蔬菜也在茁壮成长,当地群众正有条不紊地进行着移栽,预计五月份陆续上市。
    4e6e139aee58465ab4153e452c0853e6.jpg
    产业发展带动了村民就业,村民何春梅是受益者之一。
    “平时我就在蔬菜基地里除草、施肥、管护,到了蔬菜成熟季就采摘、打包、装运,一年四季都有活干、有工资拿,比在家种地挣的多,还轻松。”今年59岁的何春梅,身子硬朗,手脚灵活,每个月工资收入有1000多元,加上土地租金,每年有上万元收入。村党支部书记、志愿者会经常到大棚里走访,搜集群众意见建议,交流经验技术,畅谈美好生活。
    石堡乡以农业产业发展为杠杆,切实转化党史学习教育成果,帮助群众发展致富产业,通过“输血”激活“造血”功能,按照“党支部+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发展蔬菜产业,同时积极探索订单式种植模式,不断拓宽村民就业渠道。
    6c592485643945daad5078531bddd405.jpg
    目前,红星村屯田坝坝区立足优势打造特色产业,整合资源盘活“沉睡耕地”,还推广“水稻+蔬菜”“水稻+蛙”种养一体化发展模式,产业风生水起、遍地开花。让村民在家门口的产业基地务工,变成了按时上下班的“上班族”,提升了村民幸福感,一幅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乡村美丽画卷正徐徐铺展。
    6b9ef4eeeebd48788b43b0967d4c7804.png


全部评论
延伸阅读
下载“丹青赤水”
给你更多精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