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人云:“百善孝为先,敬老要先行”。尽心奉养、尊敬父母,是每一个中国人的责任与义务。古往今来,在中国这片肥沃的土地上涌现了许许多多关于“孝”的故事,而曹贵怀孝敬养母就是其中之一。
这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就是曹贵怀,今年已经75岁,是赤水市宝源乡联华村二组村民。母亲在世时,他把母亲作为自己生活重心的全部,无论母亲有什么需求,他都尽量满足,端茶倒水,样样俱到。此时,他端坐在木凳上,手里拿着一张泛黄的照片。照片里,他身挂红绸,手抱鲜花……这张照片是2007年曹贵怀被评为“十佳敬孝之星”时拍的合影,被问起为何被评,他想了想说,也没做什么,都是一些很平常的事。

曹贵怀的母亲在干活时不幸摔倒,由于年纪较大,未能痊愈,留下了腿脚不便的后遗症。医治两年后,母亲病情加重,导致瘫痪,蜿蜒的山路,她再也不能自己“走”出去了。至此之后,年近60岁的曹贵怀走到哪就把母亲背到哪,不管是干活,赶场还是走亲访友。这一背就是四年……

“母亲摔倒后,身边一刻都离不得人,我做什么都背着她,不然她一个人在家没人照顾。”当时没有通车,也没有修路,漫山的楠竹和满地竹笋不能给曹贵怀带来一分收入,他只能到离家好几公里的地方务农。每天起早贪黑,却又不放心母亲一个人呆在家里,就每天把母亲背到干活的地方,给她垫上蓑衣,让她坐在自己看得见的地方,待干完活,又把她背回家。闲暇时,曹贵怀还去山上割棕、挖黄柏来卖,一年能卖三五百元左右,他把钱都存起来,给母亲治病。

“母亲喜欢热闹,不愿长期呆在家中,总想出去看看。”在曹贵怀的记忆里,家门口这条蜿蜒的小路,每天都要走上四五回。他告诉记者,母亲想出去看看,自己就做母亲的脚,经常背着她去赶场或邻居家串门,让母亲也热闹热闹。生活上,曹贵怀也精心照顾,洗脸洗脚、洗衣做饭……母亲牙口不好,曹贵怀便把肉和菜都剁碎了再煮好喂她吃。

“那时候哪有什么西药啊,都是买的中草药,回来给她熬来吃。”为了治好母亲的病,曹贵怀看了很多医生,从山村到城镇,无论是土郎中或是医生,他都一一过问,都没有什么办法。于是曹贵怀二话不说便背着母亲,走了50多公里路,到赤水医院检查,一次检查便要花费不少钱,这让家境本就不宽裕的曹贵怀手头更加拮据,可他依然没有放弃。每次母亲生病,他总是第一时间将母亲送去医院,不离左右、悉心照顾,直到母亲去世。

在被人问起照顾母亲累不累时,曹贵怀是这样说的,谁都会老,怎么会不累,可只要是母亲还健在,心里总要宽慰些,任何能让她高兴和快乐的事情都是值得的。现如今,曹贵怀的母亲已经去世十几年,但他每年清明、春节都会到坟前,给母亲说说自己的近况。而曹贵怀的事迹也深深感动了每一位宝源人,成了大家心中孝老爱亲的好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