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茶产业发展,赤水这个镇的“绿叶”换成了“金叶”
2021-03-19 14:08:49 天眼新闻
  • a1df247b5850495fadf55d193e0454b5.jpg

    2020年,赤水市大同镇紧扣乡村振兴发展战略,聚焦农村产业革命发展,坚持因地制宜、市场导向、效益优先、服从规划原则,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贯彻落实产业发展“八要素”,纵深推进以“茶”为主的12个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多方发力,携手共进,将“绿叶”换成了“金叶子”,带动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

    2d074da970ae42f2bf409c1b3599a4e8.png

    坚持精品化原则,稳步推进基地建设。大同镇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思路,紧扣省委省政府12个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目标,坚持绿色发展,做优质茶叶目标,结合大同镇山多地少的实际情况,在民族村重点布局,建设完成五云茶场和望云峰茶场。

    一是坚持精品化原则,引进优质茶叶,全镇茶园面积达到1200亩,主要种植品种有福鼎、白茶、云南大茶、小红花茶,开发加工茶类产品5种,涉茶农户177户,涉茶从业人员80人,茶产业发展已初步形成;

    二是稳步推进标准化建设,提升产品加工能力。在生产、加工、储藏、销售过程中严格实行标准化、有机管理,茶叶质量得到较好保障。全镇现有茶叶加工企业2家,日加工处理能力达1000斤以上。2020年,通过实施赤水市大同镇五云茶场升级改造项目项目,产品加工能力得到进一步增加。加工厂现有从业人员5人,年产值达100万元。

    a506e572150b43ae89fa14dd942a7756.jpg

    坚持群众参与原则,完善茶产业发展服务体系。作为省12个农业特色优势产业,茶产业的发展已经成为赤水的特色产业和旅游者景外体验的重要方式,是增加农民就业,实现农村经济发展和增加农民收入新的增长点。大同镇紧扣群众参与的原则,采用“公司+村集体+农户”的运营模式,让贫困农户积极参与入股,加入村集体经济项目建设,增加农民收入渠道。

    一是茶产业发展主体村落所有农民必须加入合作社,所有合作社必须对接企业,实现贫困村100%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贫困人口100%参加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100%实现技术团队覆盖,同时带动本村十二、十三、十四组农户发展茶叶种植生产;

    二是镇成立茶叶产业工作领导小组和现代农业化发展领导小组,明确成员单位的职责。依托农技专家下基层组织建立技术支撑体系,农技干部定期下茶场开展技术指导,就茶园管理、统防统治、茶叶质量安全等相关知识开展培训,茶产业发展服务体系初初步形成。

    坚持利益联接原则,提高农户致富水平。发展茶产业,既尊重市场经济规律,又让企业有奔头,农民有赚头,让企业和农民的利益联结更加紧密,构建“利益共同体”。大同镇按照“公司+村集体+农户”的运营模式,通过以土地、扶贫专项资金、扶贫小额信贷资金入股和务工等方式,与177户贫困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带动本村十二、十三、十四组农户发展茶叶种植生产,既可以务工,也能分红,提高农户致富水平,稳脱贫步小康。

    dbdbaf97f31f4a8b8b3439358d9904f8.png

    坚持引优扶强原则,推进“茶旅一体化”建设。大同镇始终结合实际,坚持引优扶强原则,引进赤水市望云峰生态农业园有限公司,提升市场竞争力。大力推进“茶旅一体化”建设,建立起集种植、养殖、旅游休闲、观光娱乐、体验农事于一体的新型生态农业观光园。

    截止目前,建成望云峰茶旅体验馆2000㎡、建成望云峰客栈3000㎡,茶叶加工厂房200平方米、停车场1500平方米、公厕2座50平方米,生产便道完成硬化5000米,附属滑草、高空钢丝绳、云中秋千,独竹漂水上乐园、茶汤浴、玻璃廊桥、悬崖住房的等娱乐休闲体验项目,望云峰获得“3A”景区标识,“茶旅一体化”建设已具规模。


全部评论
延伸阅读
下载“丹青赤水”
给你更多精彩!
×